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广两优916是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广占63-4S为母本,自育两系强恢复系香丰916为父本测交组配育成,具有生育期适宜,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良,米饭有清香味,适口性好等特点。201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2.
正1形态识别1.1卵体长0.3~0.4 mm,长椭圆形。乳白色至黄白色。孵化前呈红褐色。1.2幼虫初孵化幼虫乳白色,头部黄褐色,体背中间有紫红色斑点,腹足趾钩为单序环状。1.3蛹体长4~7 mm,纺锤形,初为黄褐色,羽化时蛹体及翅变为黑色,复眼呈暗黑色。1.4茧体长7~10 mm,褐色,长椭圆形。1.5成虫雌蛾体长4~7 mm,翅展13~15 mm,体黑褐色,有金属光泽,触角丝状,密被白色绒毛。复眼朱红色。下唇须发达,呈牛角状弯向内方,向前突出。前翅狭长,翅基部有半月形和椭圆形白斑。前后翅有长缘毛,后翅披针形。后足较长,胫节和跗节被黑色毛  相似文献   
63.
水稻株型的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第三次产量的突破将可能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笔者综述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特征、株型遗传,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毛白杨透翅蛾幼虫主要危害毛白杨苗干部。设10块标准地,经多次适合性检查,其结果表明,毛白杨透翅蛾幼虫的空间分布状态全部呈现负二项分布,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则均属聚集分布。由此建立了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曲线图和序贯抽样检索表,确定了序贯抽样公式:To(n)=0.3n±1.2n。  相似文献   
65.
珠美海棠在滨海盐碱地引种栽培是可行的,在全盐含量06%的滨海盐碱地能正常生长,利用其作砧木嫁接苹果,成活率高,生长旺,并具有矮化作用  相似文献   
66.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渭南市把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业作为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点产业来抓。经过“八五”打基础、“九五”大发展和“十五”以来的稳定提高,渭南市已形成了规模化的水果商品基地,水果产业成为渭南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优势产业。至2005年,全市水果栽培面积12.4万hm2,总产量达160万t,产值20.2亿元。  相似文献   
67.
冈优5330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三系不育系冈46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信恢5330(绵恢725//银青粘/辐恢838)作父本组配的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1年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7540E,201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2010。1品种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该组合主茎总叶片17-18片,在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45d,株高125cm,穗长25cm,每穗总粒数170粒,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30g。  相似文献   
68.
VicRK可调控细胞壁代谢,是部分低G+C值革兰氏阳性菌中最为关键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为预测该系统在无乳链球菌中的具体功能,依据VicR蛋白与调控基因启动子结合的17 bp保守基序,采用perl语言编写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中国鱼源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全基因组进行双向探查。结果显示,在该基因组中,oppA、deoR、acpP、NPD、cas9和pcsB等11个基因启动子中存在VicR结合位点,通过结合各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预测可知,VicRK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在无乳链球菌中可能具有调节渗透压、  相似文献   
69.
双斑锦天牛对城镇园林绿化树种大叶黄杨构成严重危害。自1993年发现该虫起,通过饲养观察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寄主枝条内越冬,7月上旬至11月上旬、3月至5月为幼虫危害期。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