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9篇
  23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31.
一、前言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属于植物育种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禾谷类作物方面,现有的组织培养技术只限于少数遗传品系上。这主要由于单子叶植物愈伤组织再生植株能力低。然而,1975年Green和phillips第一次报道了一种明显例外的情况。他们从玉米幼胚小盾片愈伤组织中获得高频率的再生植株。在燕麦、大麦、小麦中也有类似现象。最近发现,对禾谷类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来说,幼胚小盾片是适宜的外植体材料。国内外有关高梁体细胞的组织培养已有报  相似文献   
332.
冻融循环对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冻融循环(模拟物理老化过程)对不同热解温度下的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通过吸附实验,考查牦牛粪生物炭老化前后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并采用元素分析、扫描电镜、FTIR、BET-N2等方法分析牦牛粪生物炭的组成及表面结构特性,探讨冻融循环对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牦牛粪生物炭老化前后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等温模型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不同热解温度的牦牛粪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冻融循环作用对热解温度较高的牦牛粪生物炭影响较显著(C020 mg·L~(-1)),氨氮初始浓度为5 mg·L~(-1)时,老化后的生物炭PBC450和PBC600(热解温度分别为450℃和600℃)的吸附量比老化前分别显著提高13.1%、12.4%,去除效率分别为62.6%、55%。PBC450和PBC600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比老化前显著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9.1%和75.7%,pH值、Zeta电位显著降低,其中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是影响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3.
电磁阀阶梯减压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电磁阀减压过程的精确控制,提出阶梯减压控制方法,并对控制参数进行了试验标定。通过对电磁阀阀芯受力与电磁阀液压响应特性分析,指出可通过调节电磁阀压力控制状态和控制信号状态持续时间得到不同的压力变化率,为阶梯减压控制实现提供依据。电磁阀压力控制状态采用延迟开闭控制方法。电磁阀控制信号状态持续时间受压力变化速率和开关延迟现象的影响,其中影响压力变化速率的阀口流量系数,影响开关延迟现象的开启延迟时间与关闭延迟时间通过试验标定。借助试验台架,对电磁阀不同速率的压力变化试验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阶梯减压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跟随目标压力,试验偏差可以维持在1 MPa以内,控制精度高。  相似文献   
334.
松嫩平原春小麦耐盐碱性鉴定及品种(系)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松嫩平原春小麦品种(系)耐盐碱性鉴定的适宜盐碱浓度,同时筛选耐盐碱小麦材料,以黑龙江省试种的30个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分别在春小麦萌发期和苗期进行盐碱胁迫处理,筛选适合耐盐碱性鉴定的胁迫处理浓度,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0个春小麦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0mmol·L-1 NaHCO3为小麦耐盐碱性筛选的理想鉴定浓度;30个春小麦品种(系)中,九三09-1933等7个品种(系)萌发期高度耐盐碱,北麦9号为萌发期盐碱敏感品种;九三08-51271、龙麦36、7767为苗期高度耐盐碱品种(系),克旱14号、九三08-7127为苗期盐碱敏感品种(系);综合评价萌发期与苗期鉴定结果,其中高度耐盐碱的品种(系)为龙麦36和09-9933,盐碱敏感品种(系)为九三08-7127和克旱14号,克旱7号等其他品种(系)中度耐盐碱。  相似文献   
335.
为确定引起肺炎病死黄牛的病原,从牛鼻拭子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多源曼氏杆菌。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EGA7.0对巴氏杆菌科细菌的16S rDNA和巴氏杆菌科、奈瑟菌科细菌的转铁结合蛋白B(TbpB)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对TbpB进行了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分离株16S rDNA基因序列与牛曼氏杆菌ZY190616株、肉芽肿曼氏杆菌ATCC49244株、多源曼氏杆菌10299株相似性最高,位于同一簇内,相似性超过97%;分离株TbpB序列与溶血曼氏杆菌、多源曼氏杆菌相似性较高,位于同一簇内,但与其他菌的TbpB序列相似性较低;TbpB结构模拟显示其序列与已经测定结构的溶血曼氏杆菌TbpB序列相似性较高。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证实该分离菌株致死量约为2×109CFU。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多源曼氏杆菌,其TbpB序列与溶血曼氏杆菌和多源曼氏杆菌相似性较高。本研究为后续毒力基因相关研究和疫苗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6.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烟草甲气味结合蛋白与驱避配体的分子对接,以研发烟草甲新型驱避剂。[方法]利用AlphaFold2软件预测11个烟草甲气味结合蛋白(LserOBP)的三维结构,并以11个LserOBP为受体和文献报道的对烟草甲具有驱避作用的14种分子为配体,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通过AlphaFold2构建的11个LserOBP的三维结构中,LserOBP2、LserOBP4、LserOBP5、LserOBP6、LserOBP8和LserOBP9与配体芦丁的结合位点位于α-螺旋形成的疏水腔中,与其他物种已解析出的OBP和配体间的结合位点相似。LserOBP1、LserOBP3、LserOBP5、LserOBP6和LserOBP8与茴香烯、对甲基苯异丙醇、3-蒈烯、肉桂酸甲酯、肉桂酸乙酯、避蚊胺、乙酸松油酯和芦丁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这几种化合物具有开发为新型烟草甲驱避剂的应用前景。LserOBP与配体的结合能力可能与LserOBP的三维结构、配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其所含有的官能团有关。在一定的范围内,LserOBP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  相似文献   
337.
旨在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金葡菌)对小胶质细胞α干扰素(interferon α,IFN-α)生成的影响,本研究先用金葡菌感染BV2细胞,检测IFN-α的mRNA表达、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上清的量以及TBK1/IRF3通路的激活情况,再分别用TBK1抑制剂BX-795和amlexanox、NF-κB抑制剂IMD-0354处理细胞,检测TBK1/IRF3的激活以及IFN-α水平。结果表明,BV2感染金葡菌后,IFN-α转录水平在3~12 h升高,6~12 h释放量增加,呈剂量依赖性,TBK1和IRF3的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未发生变化,但在1~12 h其磷酸化水平升高,表明金葡菌激活BV2细胞TBK1/IRF3通路,BX-795、amlexanox和IMD-0354处理细胞后,IRF3磷酸化水平降低,IFN-α生成减少,表明TBK1和NF-κB参与金葡菌促进BV2细胞生成IFN-α。综上所述,金葡菌感染BV2后促进IFN-α生成,且该过程依赖于TBK1和NF-κB,本结果为临床防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金葡菌提供了可能靶点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38.
<正>作为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的最优种植区和重要的果品生产区之一,天水市苹果产业的主栽品种为元帅系列中的‘红元帅’,该地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资源孕育了果形端正、色泽鲜艳、果肉细脆、营养丰富、耐贮运的“花牛苹果”,深受果商和消费者喜爱,远销国内外市场。  相似文献   
339.
为促进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机械粒收,2021年在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开展玉米机械粒收品种筛选试验,以德美亚3号为对照,对9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产量、机收质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和2号生育期为115 d,倒伏率为1.33%,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为28.0%、产量为10 425.8 kg·hm-2,较对照增产3.72%;在玉米大田机械收获条件下,杂质率为0.70%、籽粒破损率为4.58%、产量损失率为0.67%,符合《玉米收获机械》(GB/T 21962—2020)标准。天和2号倒伏率、收获期含水率、杂质率、产量损失率较低,产量较高,为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适宜机械粒收的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