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3篇
  19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国貉的饲养量很大,但貉皮品质参差不齐。导致貉皮质量差的原因,除品种原因外,在养殖中还存在饲养标准化低、营养搭配不合理、笼舍结构不符合标准、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本文从营养、环境、卫生三方面来分析我国貉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福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福利要求及改善方法,以期为提高貉皮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2.
一、概述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牛、羊、猪等家畜发病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播快,不仅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国际贸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必须上报的疫病之一。FMD血清型众多,包括O、A、Asia1、SAT1、SAT2  相似文献   
133.
为了解河北省不同地区断奶期犊牛养殖现状,掌握标准示范场断奶期犊牛饲养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开展本次调研工作;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了解断奶期犊牛饲养、营养、疫病防控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断奶期犊牛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诱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提高河北省断奶期犊牛饲养水平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探讨河北北部山区猪舍不同围护结构的夏季隔热效果,通过检测3个时间段(早上6:00—9:00,中午12:00—15:00,晚上17:00—20:00)不同墙体结构育肥猪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以及舍内外温湿度的连续变化,以期寻找隔热效果好的围护材料。其中舍Ⅰ为单层彩钢板屋顶+24 mm清水砖墙+3 cm泡沫保温板,舍Ⅱ为单层彩钢板屋顶+24 mm清水砖墙。结果显示:舍Ⅰ和舍Ⅱ的温湿度连续变化曲线基本一致,温度均表现为中午高、早晚低的变化规律,舍内最高温度均超过育肥猪对高温的限制要求;而相对湿度表现为中午低、早晚高的规律。早上舍Ⅰ和舍Ⅱ温度分别比舍外高4. 74和5. 52℃,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 01);中午和晚上2种猪舍的温湿度之间以及各舍的内外温度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 05)。另外,2种猪舍的墙体内表面温度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12:00—18:00温度最高,6:00—7:00温度最低,舍Ⅰ四面墙体的内表面最高温度明显低于舍Ⅱ,但均未超过围护结构夏季隔热计算温度最高值36. 3℃,符合猪舍墙体的夏季隔热设计要求。结果表明:"保温板+砖墙"结构的夏季隔热性能好于没有保温板的砖墙,本试验结果可为河北北部地区猪舍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5.
为研究北方犊牛岛温热环境的四季动态变化,选择三种典型的犊牛岛,对四个季节岛内外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连续检测,并对两个参数间相关性以及温湿指数(TH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岛内外的温湿度曲线明显不同,温度和湿度间表现出线性负相关关系(r=0.83~0.99,P0.01)。夏季9∶00~19∶00时段,三种岛的温度较岛外低2.32~5.68℃,但岛内昼夜均温超过25℃,一天有7.5~10h岛内温度超过31℃,且昼夜THI超过72,甚至有的岛一天有9.5hTHI超过79,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春秋两个季节岛内昼夜均温分别为14.8~15.8℃和18.1~19.6℃,岛内外差异不明显;冬季三种岛温度虽然较岛外高1.34~3.13℃,但昼夜均温低于5℃,早上最低可达-4.63℃。可见,北方犊牛岛应加强冬季的保温和夏季的防暑措施。  相似文献   
136.
137.
记录了从1986年至今发现于中国中药材上的螨类、孳生螨类的中药材及螨类的孳生地. 共记录中药材储藏期孳生的螨种66种, 隶属于4亚目, 16科, 37属.  相似文献   
138.
秸秆颗粒还田对土壤养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秸秆颗粒还田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在山东省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区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不还田(CK)、常规粉碎还田(CCSI)和秸秆颗粒还田(GSI)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冬小麦群体茎蘖数、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加基本苗和分蘖成穗率,显著提高有效穂数13.23%和16.64%。同时,GSI处理显著提高灌浆期叶面积指数、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开花后旗叶光合性能,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转运。与CK和CCSI处理相比,GSI处理的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显著提高19.65%和14.75%,籽粒产量显著提高9.69%和10.71%。相关分析表明,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有效穂数的提高是秸秆颗粒还田增产的主要原因。因此,秸秆颗粒还田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还田方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9.
贵州植绥螨及其优势种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植绥螨是许多害螨和小型有害昆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在农业生产中极具利用价值。本文名录了贵州已知的植绥螨5属27种,并对优势种尼氏钝绥螨、草栖钝绥螨和尼氏真绥螨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0.
云南木蠹象是云南松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寻找对该虫具有引诱活性的寄主挥发性成分,本研究开展了对云南木蠹象寄主植物云南松健康株与受害株挥发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云南松健康株挥发物质组分有12种,受害株挥发物质组分有20种。其中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和莰烯4种成分在健康株和受害株中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在相同组分中,受害株除α-蒎烯、三环萜、莰烯等3种组分的相对含量较健康株有所上升外,其余组分的相对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