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57篇 |
免费 | 250篇 |
国内免费 | 60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48篇 |
农学 | 859篇 |
基础科学 | 722篇 |
664篇 | |
综合类 | 4997篇 |
农作物 | 680篇 |
水产渔业 | 463篇 |
畜牧兽医 | 2518篇 |
园艺 | 860篇 |
植物保护 | 2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293篇 |
2022年 | 345篇 |
2021年 | 389篇 |
2020年 | 335篇 |
2019年 | 476篇 |
2018年 | 497篇 |
2017年 | 235篇 |
2016年 | 340篇 |
2015年 | 356篇 |
2014年 | 717篇 |
2013年 | 607篇 |
2012年 | 647篇 |
2011年 | 711篇 |
2010年 | 718篇 |
2009年 | 590篇 |
2008年 | 613篇 |
2007年 | 574篇 |
2006年 | 475篇 |
2005年 | 386篇 |
2004年 | 396篇 |
2003年 | 328篇 |
2002年 | 341篇 |
2001年 | 306篇 |
2000年 | 256篇 |
1999年 | 203篇 |
1998年 | 198篇 |
1997年 | 168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34篇 |
1994年 | 138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118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47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7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71.
72.
生茸期梅花公鹿血常规检测邓干臻,吴兴兵,郭 久(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武汉430070)(湖北十堰市人民公园)本实验应用常规方法检测了6头生茸期梅花公鹿的血常规指标,其结果是红细胞6.07×1210个/L,白细胞2.93×109个/L,血红蛋白10... 相似文献
73.
研究复方缩宫素乳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和链球菌的杀菌和抑菌效果。证明该制剂对上述5种细菌具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常温保存1年,不影响其抑菌和杀菌效果;药物作8倍稀释。仍可抑菌50%以上。 相似文献
74.
75.
德国美利奴是肉毛兼用细毛羊,原产德国,对于干旱地区有较好的适应性。该羊具有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产肉性能好和繁殖率高的特点。本次试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在导入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血液后,其后裔(周岁公羊)在体重体尺方面的变化情况。根据试验测得的数据,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一代与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相比,在各阶段平均体重均得到提高,提高范围0.07~2.1 kg。杂交二代各阶段平均体重与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相比,其提高幅度大于杂交一代。在体尺上杂交一代在胸深、胸围、胸宽、十字部宽上均表现了较高的杂交优势,在体尺大小上得到了很大提高。为体重增加、产肉性能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潜在条件。杂交二代在各体尺指标上没有增加(除前肢高),同杂交一代相比具有降低趋势。所以杂交一代是我们需要的经济类型。引进德国美利奴有利于提高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的产肉性能,它是提高新疆细毛羊毛肉综合性能较为理想的父本品种。 相似文献
77.
<正>近期,许多肉鸡养殖户的鸡群新城疫发病率较高,一般集中在20~30日龄发病,且发病后死亡率高,有时可达50%~80%,甚至导致全群淘汰,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78.
79.
采用正交施肥试验设计与大样本取样,于2007年对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回归分析,明确影响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和提高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期了解并掌握相应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菊苣的花序数、生殖枝数和种子产量主要受水肥条件控制;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和千粒重是影响菊苣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模型为Y=-13.8887+1.73862X2+0.00241X3+21.7579X6;提高每株生殖枝数和每株花序数是菊苣种子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0.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病原—牛附红细胞体(EperyfhrozoonSuis)引起的一种以发热、贫血、消瘦、下痢、黄疸为主要特征的血液寄生虫病。1历史1932年Doyle在印度报道了本病。"牛的一种类立克次氏体病或类微粒孢子虫病"(Doyle,1932)。他描述了2~8月龄牛有明显的溶血性黄疸、呼吸困难、虚弱等表现,体温高达40.5℃,并注意到感染牛血液稀淡,红细胞易发生自发性凝集,血浆被染成黄疸样颜色。最近,已在全球较大年龄范围的奶牛(从犊牛到怀孕母牛)中发现了附红细胞体病。Splitter和Williamson(1950)之所以将引起黄疸的病原称之为牛附红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