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9篇
  11篇
综合类   28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81.
研究使用陕西省安康市主载马铃薯品种“秦芋32号”为材料,研究外植体消毒方式、培养基附加物、培养方式等对花药膨大以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花药瓣药比0.75~1.0,花药黄绿色,此时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粉概率较高,适合用作花药组织培养,酒精+升汞消毒能有效的减轻秦芋32号花药的褐化,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肌醇,有助于提高秦芋32号花药的膨大率,并降低花药褐化率,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甘氨酸,对促进花药膨大有显著作用,但也加剧了花药的褐化现象,可结合酒精+升汞消毒降低褐化影响,同时,光照培养能有效促进秦芋32号花药的膨大。综合以上研究:选择瓣药比0.75~1.0的黄绿色花药,外植体采用酒精+升汞消毒,培养基添加5~10 mg/L的肌醇,50mg/L的甘氨酸,愈伤组织选择光照培养为秦芋32号花药培养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482.
【目的】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广西毒株分子遗传特征,以期了解、掌握DTMUV广西毒株流行新特点,为及时调整、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9-2021年广西各地的鸭组织病料,采用已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DTMUV,根据毒株检测年限和来源地选取部分阳性样品进行DTMUV全序列扩增及测序,并进行序列相似性、重要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系统发育、全序列重组及遗传进化速率分析。【结果】共获得8株DTMUV全序列,基因组全长为10 992 bp,为广西毒株。广西毒株之间开放阅读框(ORF)及ENS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9%~99.8%、97.0%~99.9%和97.8%~99.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99.9%、99.0%~100%和99.3%~99.9%;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6.4%~99.3%、85.8%~99.5%和87.1%~99.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0%~99.8%、94.8%~100%和97.5%~99.9%,且与水禽源TMUV相似性高于其他宿主源。与疫苗株FX2010相比,DTMUV广西毒株E蛋白共有1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第43、150、153、326、403、464及487位为广西毒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ORF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毒株均分布于2.1亚群,而源自广西的GX2011和GX2015株隶属于2.2亚群,表明DTMUV广西流行毒株进化趋势不完全一致;ENS5基因系统发育趋势与ORF相似。重组分析结果表明,GXBH01-2019、GXZS02-2020、ziYY150901及HB2016株检测有重组信号。ENS5基因的遗传进化速率估算分别为1.31×10-3和1.30×10-3替换/(位点·年),表明二者进化较为同步。【结论】当前DTMUV广西流行毒株表现为与主要流行毒株亲缘性较近,E蛋白发生特有氨基酸突变,进化趋势不一致,存在重组现象等分子特征,结果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83.
为建立鉴别检测鹅细小病毒(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及鸭圆环病毒(DuCV)的方法,本研究分别针对GPV、MDPV NS基因与Du CV Re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 Man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一体系中同时鉴别检测GPV、MDPV及Du CV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GPV、MDPV、Du CV及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等主要水禽源病毒,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扩增出GPV、MDPV及Du CV,与其他主要水禽源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利用该方法检测等体积混合后的GPV、MDPV及Du CV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均为7.5×101拷贝/μL,普通单一PCR对上述3种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的检测限均为7.5×103拷贝/μL,表明本研究建立方法的敏感性高于普通PCR;该方法组内与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与MDPV和G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及Du CV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484.
mRNA疫苗因具有高效、安全、研发速度快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许多修饰策略优化的mRNA疫苗陆续被研发出来并在传染病和肿瘤的防控与治疗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综述了mRNA疫苗分类、结构功能及改进策略、作用机制、给药方式和递送系统及其在传染病和肿瘤防控、治疗方面的应用等,以期为后续研究mRNA疫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85.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弱毒S株C30在雏番鸭血液中的病毒血症,口咽、泄殖腔的排毒规律及靶器官的带毒时间,了解弱毒S株在雏番鸭体内的增殖规律和致弱机理。【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检测NDRV核酸的RT-qPCR方法;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弱毒S株第30代(NDRV-S-C30)腿部肌肉注射2日龄雏番鸭,在免疫后1、2、3、4、6、8、10、12、14 d(Days post vaccination,dpv)采集其血液、肝脏、脾脏、泄殖腔分泌液和口咽液,用RT-qPCR方法检测NDRV在血液、口咽、泄殖腔及靶器官的增殖能力及带毒时间。【结果】建立了检测NDRV核酸的特异性RT-qPCR方法,使用该方法检测NDRV弱毒攻毒雏鸭的口咽和泄殖腔排毒时间分别为2~8 d和2~10 d,排毒高峰期为4~6 d;病毒血症时间为1~4 d,其中1~2 d为病毒血症高峰期;弱毒在肝脏的带毒时间为3~6 d,在脾脏的带毒时间为1~8 d。【结论】NDRV-S-C30弱毒株免疫雏番鸭后可通过口腔和泄殖腔向外界排毒,仅能引起较弱的病毒血症反应,且在肝脏中的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