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4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根据1988-1994年监测结果,对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动态进行分析。蓝点马鲛产量波动在6.2-12.6万t,1990年疏目拖网捕捞蓝点马鲛之后,资源衰退,产卵群体资源量,补充群体资源量,亲体数量和世代发生量连年下降,同时渔业生物学特性也发生巨大变化,生长加快,性成熟年龄提高,1龄鱼成熟比例上升,产孵群体结构不稳定,平均单产生连年减少。建议尽快制定蓝点马鲛管理法规,以10月21日至12月20日为  相似文献   
12.
黄渤海蓝点马鲛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92~1993年黄渤海蓝点马鲛产卵期内采集的114个卵巢样品分析和组织切片观察,对其个体生殖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蓝点马鲛为分批排卵鱼类,在产卵期内排卵2~3次,个体绝对生殖力在45~5257千粒,个体组对生殖力和相对生殖力随年龄、体长、体重的生长逐渐增加,其中与年龄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山东省开始在莱州湾增殖放流海蜇,2005年《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海蜇增殖放流规模不断扩大,为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村稳定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水产分团与省海洋捕捞生产管理站共同组成调研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96年莱州湾海蜇资源调查结果,应用面积法对资源量和渔场进行了预报。渔业生产结果表明,这种预报方法是可行的,而且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邱盛尧  葛允聪 《海洋渔业》1993,15(3):101-104
<正> 海洋捕捞渔船机动化,网具、渔捞技术革新,助渔导航设备改善,以及改革开放后市场观念和水产品价格提高,极大地刺激着我国海洋捕捞力量迅猛发展。但是,投产渔船的日益增加,给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已远远超过资源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使我国大多数传统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单位捕捞努力产量下降,渔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个体的温度适应性,通过设置渐变升温和骤变降温连续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状态下南极大磷虾的生存状态和腹足摆动频率的变化特征,并对不同体长组南极大磷虾的温度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渐变升温过程中,不同温度梯度的腹足摆动频率差异不显著(P﹥0.001),对1~5℃梯度内渐变升温有较好的生存适应性;在骤变降温过程中不同温度梯度的腹足摆动频率差异显著(P<0.001),对骤变降温的生存适应性较差。渐变升温过程中南极大磷虾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存在显著的昼夜差异(P<0.05),白天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优于晚上,3~4℃梯度是影响渐变升温昼夜差异的主要梯度;骤变降温过程中昼夜差异不显著(P﹥0.05),在0~-0.5℃梯度内具有较为一致的适应性。不同体长组南极大磷虾腹足摆动频率差异显著(P<0.05),31~40 mm体长组个体的适应性较强,最大和最小体长组个体的适应性最弱,且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温度变化对南极大磷虾生存状态的影响较大,骤变降温对南极大磷虾生存状态的影响大于渐变升温过程。  相似文献   
17.
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 1963—1991年6月至翌年3月间收集的8627尾样品体长和体重资料,引用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对黄渤海蓝点马鲛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当年幼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呈 W=aL~b 相关关系,b 波动于 2.9867—3.0355 之间;一般生长型为 L_?=422.84[1-e~(-0.1?(t-2.18)],W_t=629.66[1-e~(-0.1?(t-2.18)]~?,以8月1日至11月1日为体重主要生长期;生长存在年间差异,生长参数 L_∞、W_∞、k分别由 1963—1969 年的 438.00mm、675.82g、0.1366 变化到 1990—1991 年的 399.06mm、512.16g、0.2307,体重主要生长期则由8月11日至11月11日提前到8月1日至10月11日。从当年幼鱼生长特性考虑,其秋汛首捕渔期推迟到10月21日之后为宜,以达到蓝点马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南部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群体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2016年每年5—8月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对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后进行的3个航次的跟踪调查结果,定量分析三疣梭子蟹自然群体和增殖放流群体的数量,并根据三疣梭子蟹放流苗种数量和放流后捕捞产量以及增殖放流群体的贡献率和回捕率,对三疣梭子蟹近年的增殖放流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6年的5月,山东半岛南部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前自然群体资源量较少,相对资源密度为0.20~17.17尾/(站·h),平均资源密度为3.46尾/(站·h);放流苗种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放流苗种数量为14 367.78万尾,放流后约10d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的资源量有了较大提高,相对资源密度为6.7~53尾/(站·h),平均资源密度为16.65尾/(站·h),放流群体贡献率的均值为85.82%;8月进行的相对资源量调查,其相对资源密度为0.75~6.72尾/(站·h),均值为1.76尾/(站·h);秋汛期间的回捕产量为2332.91~10 410.77t,平均产量为5308.66t,根据各年秋汛期间调查获得的三疣梭子蟹的平均体质量,得出的放流群体回捕率为5.76%~21.18%,平均回捕率为12.16%。总体上,放流群体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三疣梭子蟹的资源群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补充作用,放流群体贡献率较稳定,且相对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88—1994年监测结果,对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动态进行分析。蓝点马鲛产量波动在6.2—12.6万t,1990年疏目拖网捕捞蓝点马鲛之后,资源衰退,产卵群体资源量、补充群体资源量、亲体数量和世代发生量连年下降,同时渔业生物学特性也发生巨大变化,生长加快,性成熟年龄提前,1龄鱼成熟比例上升,产孵群体结构不稳定,平均单产连年减少。建议尽快制定蓝点马鲛管理法规,以10月21日至12月20日为可捕期,限制捕捞力量,加强资源动态监测,以达到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中国对虾增值放流适宜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1990年胶州湾对虾放流增殖结果,对放流增殖适宜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超过一定数量之后,随放流数量的增加,增殖对虾体长瞬时生长速度参数下降,二者呈kL∞=3.595be-7.4740×10-5N负相关关系(r=-0.9044)。从开捕时增殖对虾平均体长、资源量与放流数量的关系式分析,胶州湾放流中国对虾数量以6500~8000万尾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