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明确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es)对不同颜色的行为反应。以自制实验装置为试材,采用选择性试验方法,测定六斑月瓢虫成虫对8种基本颜色的产卵趋性与行为选择性的数据。六斑月瓢虫在透明色卡上的产卵次数与产卵总量均最大(97次与926粒),其次为紫色色板(39次与435粒),而在黑色色卡上的产卵次数与产卵量均最小(1次与4粒)。六斑月瓢虫的平均每次产卵量在透明、紫、红、黄、蓝色卡上无显著差异性,且显著高于其余颜色色板。透明、紫色色板对六斑月瓢虫诱集数量与平均引诱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参试色板。六斑月瓢虫对透明色具有较高的产卵趋性,而对透明色、紫色均表现出较强的行为趋性。所获研究结果对六斑月瓢虫的天敌繁育、收集利用与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2.
测定了常用杀虫剂对桔小实蝇成虫和老熟幼虫的室内药效。结果表明,480 g/L毒死蜱乳油、40%辛硫磷乳油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等3种杀虫剂对桔小实蝇成虫速效性较好,药后12小时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100%和93.33%,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的效果;2%阿维菌素乳油、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80%敌敌畏乳油、30%丁硫.毒死蜱微乳剂和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的药效较低;480 g/L毒死蜱乳油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老熟幼虫的防效较好,用其处理沙土表面后,老熟幼虫的化蛹率仅为36.67%。  相似文献   
33.
选用16%吡虫.噻嗪酮WP、25g/L多杀霉素SC、20%吡虫啉SL、20%甲维.丙溴磷EC、20%高氯.马WP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等6种杀虫剂对烟粉虱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甲维.丙溴磷EC、20%高氯.马WP和25g/L多杀霉素SC对烟粉虱有较好防效,药后10d防效均在80%以上;20%吡虫啉SL和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对烟粉虱防效一般,药后10d防效在70.09%~76.92%;16%吡虫.噻嗪酮WP对烟粉虱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34.
以刚果12号按授粉13~16 d的胚珠为外植体,消毒处理后对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最佳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 1.5 mg·L-16-BA 1.0 mg·L-1IAA,诱导频率32.5%;将红色紧密的愈伤组织转至MS 1.0 mg·L-16-BA 1.0 mg·L-1NAA 的培养基上,经连续继代后形成不定芽,根据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对再生植株进行分离培养,生根后取根尖染色体显微观察,染色体数目均为33.  相似文献   
35.
采用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OD),按有效成分75 g/hm2的剂量,于香蕉抽蕾初期施药1次,比较了喷雾、灌根和埋药3种施药方式下溴氰虫酰胺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并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分析了溴氰虫酰胺在香蕉果实、花瓣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药效试验表明:喷雾法与灌根法对黄胸蓟马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78%和74%,而埋药处理的防效较差,仅18%。残留检测结果表明:喷雾和灌根处理组,溴氰虫酰胺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5、14.0、8.5 d和16.0、5.7、8.0 d;在香蕉收获前7 d采样,果实中未检测到溴氰虫酰胺残留,其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028 mg/kg。研究表明,采用喷雾与灌根法施用溴氰虫酰胺可有效防治香蕉田黄胸蓟马,且其在香蕉上使用较安全,属于易降解性农药。  相似文献   
36.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在冬种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为害豇豆的蓟马种类及各种蓟马的种群消长情况,于2014—2016年在海南三亚开展了冬种豇豆的蓟马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结果表明:为害豇豆的蓟马有4种,即豆大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和黄胸蓟马;其中,豆大蓟马与棕榈蓟马在豇豆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为害,花蓟马与黄胸蓟马仅在花期发生。豆大蓟马为豇豆蓟马的优势种,其发生高峰期在豇豆的盛花期;其次是花蓟马,其数量在豇豆生长后期逐渐增加;棕榈蓟马的数量在豇豆花期虽有所增加,但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蓟马仅偶尔出现,且数量极少。为了解新型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采用喷雾法,开展了豇豆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参试的5种新型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和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药后3天防效分别为79.14%和62.14%,高于对照药剂啶虫脒的防效。药后7天,所有参试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均不理想,除了乙基多杀菌素,其余药剂防效均小于50%。在参试的药剂中,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效,可以与啶虫脒轮换使用,用于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37.
巴西橡胶树PR107和海垦1号品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西橡胶(Hevea brasiliensis)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PR107与海垦1号是我国橡胶树种植、育种的两个重要品种。利用染色体直接敲片技术研究橡胶品种PR107、海垦1号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PR107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30m(2sat)+6sm,海垦1号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2n=36=22m(2sat)+14sm(2sat),两者核型类型均为2B型。  相似文献   
38.
旱稻具有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广等特点,是稻作育种中的一种特殊的遗传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旱稻种质资源指导稻作育种,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49份旱稻种质(24份海南山栏稻,4份热大系列,21份其他地区旱稻)的遗传基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22条多态性较强的引物,构建了49份旱稻种质的RAPD指纹图谱,这22条引物共扩增出375个条带,多态性条带为306条,其多态性为81.60%。参试的49份旱稻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546~0.952,平均为0.828。聚类分析表明,随着相似系数品种结合线的不同,可将参试的旱稻种质中海南山栏稻与其他地区的种质、大部分旱稻与水旱杂交稻、中国旱稻种质与国外旱稻种质区分开来,第C类海南山栏稻与第D类其他地区种亲缘关系最近,而与第Ⅰ大类亲缘关系较远。多数的品种的RAPD聚类结果与系谱基本吻合。该研究可为稻作种质鉴定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章鱼为头足纲软体动物,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头足类,多数种类栖居于200m以内的浅海陆架区.章鱼以往只以原料形式出口,近年来将其加工成冷冻章鱼块出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0.
豆大蓟马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海南豇豆的重要害虫,是影响豇豆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对豆大蓟马的发育速率、有效积温、产卵量和成虫寿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35℃温度范围内,豆大蓟马的世代发育历期为10.57~46.29 d,其中卵期为2.72~8.71 d,若虫期为3.54~16.24 d,预蛹期为0.76~3.62 d,蛹期为2.02~8.74 d,产卵前期为1.00~9.16 d;各虫态发育速率与温度呈二次回归关系,且呈显著相关;卵、若虫、预蛹及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6.18、9.80、9.37、8.83℃,有效积温依次为76.55、76.77、17.06、46.73日·度,完成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35℃和238.87日·度;温度对豆大蓟马的存活率影响显著;成虫寿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5℃下平均寿命为63.24 d,35℃下平均寿命为11.20 d;30℃时产卵量最高,平均产卵232.78粒/雌,分别是15℃和35℃下的3.84倍和8.87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豆大蓟马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