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健康养殖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靖  邢殿楼 《水产科学》2005,24(8):53-54
由于近海渔业资源的持续衰减和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随之又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养殖从业者为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盲目扩大养殖水域和加大养殖密度,从而导致养殖环境恶化,养殖水体污染,生态失衡,养殖生物疾病频发并有逐年加重之势。为防止疾病蔓延,养殖业者不断施用各种抗生素类或其他化学类药品,而用药不科学又致使养殖对象产生抗药性、体内药残超标,使养殖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乃至产生更多新类型的病害。如此反复的病害———施药———新病害———再施药的恶性循环,会造成水…  相似文献   
12.
裙带菜凝集素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裙带菜凝集素对日本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给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注射了2.3 mg/尾裙带菜凝集素,并于注射后第24、48、72、96、120 h抽血取样,测定对虾体内8种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日本对虾血清中的凝集活性、酚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在24-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凝集活性、酚氧化酶活性在24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8倍、64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48 h时最大,是对照组的2.6倍;碱性磷酸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在72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2.6倍、4.2倍;抗菌活性在24、72-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24 h时最大,是对照组的1.3倍;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在24-72 h、120 h时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在72 h时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1.2倍、1.4倍。研究表明,注射裙带菜凝集素后可以明显提高日本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河蟹工厂化育苗期间水及蟹体中异养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ocheir sinensis),工厂化育苗期间沉淀池水,培育池水和蟹苗体内的异养菌暨弧菌(Vibrio)数量的变化与优势菌株属的组成,以及细菌数量的变化与消毒剂,COD,总氨氮,pH值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育苗水中细菌繁殖速度快,细菌属的组成较简单,弧菌属为优势属,其出现频次占45%,异养细菌的数量与COD和总氨氮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科的动物,适宜生长在我国辽宁、山东和河北沿海。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天然资源的减少,刺参的人工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9年山东和辽宁刺参产量已经超过7万吨,产值突破200亿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血液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对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进行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与健康虾比较,自然发病与人工感染病虾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减少,而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含量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加。对人工感染试验病虾跟踪检测显示,对虾在病毒感染后24h,出现AKP升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含量下降,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出现变化的血液指标增多,变化幅度也急速增加。结果表明,中国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是杆状病毒急性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患病虾在营养物质代谢、抗病力、消化、呼吸、排泄等方面的生理功能迅即受到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6.
饥饿和再投喂对泥鳅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 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使用1口面积为3.6hm^2的池塘(54亩),进行中华绒螯蟹半精养试验。放养蟹种(扣蟹)密度为9108只/hm^2(607只/亩),个体均重11g/只,经180d饲养,获得总产2727kg,平均757.5kg/hm^2。增重9.34倍;出塘率81%,饵料系数1.04。总产值149985元,总利润为57763.1元。投资回报率162.6%。  相似文献   
18.
大连普兰店湾养虾示范区虾病诱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6-8月,对普兰店湾地区宏升养虾汤发病虾池,未发病虾池,池外海水进行了5面水环境因子的定期跟踪检测。测定发现:普兰店湾海区,在对虾流行病暴发期间,外海水中,约每半月出现1次持续时间为48小时左右的高氨氮现象。结果表明:虾池纳潮时,内,外海水PH值相差较大,外海水氨氮严重超标,是诱发已潜伏感染病毒的对虾安病致死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9.
裙带菜和萱藻凝集素对刺参组织主要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刺参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裙带菜凝集素和萱藻凝集素对刺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8%、1.16%、2.32%裙带菜凝集素(质量分数);0.32%、0.64%、1.28%萱藻凝集素,以基础饲料饲组为对照,于投喂后第4、8、13、17天检测ACP、AKP、LSZ、CAT活性。结果显示,投喂17 d内,各实验组ACP活性随时间和剂量增加持续升高,AC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LSZ活性则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但萱藻凝集素各组活性在第17天有所下降,且LSZ活性与凝集素添加量成正比关系;裙带菜凝集素组CAT活性呈升高趋势,萱藻凝集素组呈先高后低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Mn(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的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Mn(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操作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L水样中,加入10 mL焦磷酸钾-乙酸钠缓冲溶液(焦磷酸钾浓度为0.24mol/L,乙酸钠浓度为0.40 mol/L),1.0 mL高碘酸钾(0.77 g/L),海水中无沉淀生成;显色时间可选择5~30 min,比色波长仍选择525 nm;Mn(Ⅱ)测定方法的工作曲线直线范围,海水为1~50 mg/L,淡水为1~30 mg/L;变异系数为0.31%~26.61%,回收率为76%~1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