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鱼类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 pIgR)是黏膜免疫系统的关键因子, 能够介导多聚免疫球蛋白向黏液中的转运和分泌。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首次得到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pIgR完整的cDNA序列, 全长1 584 bp, 该序列包含一个1 005 bp的开放阅读框及5’3’UTR, 编码334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发现, 大菱鲆pIgR氨基酸序列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序列相似性分别是74%74%59%, 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多序列比对显示, 硬骨鱼pIgR包含两个ILD (Ig-like domain), 分别对应哺乳类的ILD1ILD5区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 大菱鲆pIgR和牙鲆的聚为一支。半定量RT-PCR显示, pIgR在健康大菱鲆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但表达水平不同, 其中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表达最强。经灭活的鳗弧菌菌液浸泡处理后,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 大菱鲆各组织中pIgR的相对表达量在72 h内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48 h内均有一个最高值出现, 且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峰值出现较早, 说明pIgR在硬骨鱼类黏膜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黏膜免疫是鱼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 Ig R)能够介导黏膜抗体的转运和分泌,而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测定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组织中TNF-α、IL-1β和IFN-γ基因的表达动态。结果显示:浸泡和腹腔注射两种免疫方式皆可诱导3种基因发生显著上调表达;3种基因的上调表达在96 h内先上升,后降低到对照组水平,其中IL-1β和IFN-γ的上调幅度高于TNF-α,免疫后在牙鲆组织内的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60倍和6~30倍,而TNF-α仅比对照组高2~4倍;不同免疫方式诱导的牙鲆各组织中3种基因的应答表达存在差异,浸泡免疫对黏膜免疫组织皮肤和鳃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显著上调达到峰值的时间短且峰值高,而注射免疫对系统免疫组织脾、头肾以及肝脏中的基因表达影响较大,其中在脾和头肾中注射免疫引起的IL-1β和IFN-γ的变化分别比对照组高50~60倍和30倍,浸泡组比对照组分别高15倍和10倍;前肠、中肠和后肠中,两种免疫方式诱导的3种细胞因子的上调表达量相近或浸泡组稍低。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细胞因子IL-1β、IFN-γ和TNF-α对p Ig R的表达调节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3.
用10-1~10-6浓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梯度稀释液感染原代培养的中国对虾血细胞,利用相差显微镜连续5d定时观察了血细胞的死亡情况;用10-3浓度病毒液感染培养的血细胞不同时间和10-1~10-8浓度病毒液感染培养的血细胞10d,通过WSSV的混合单抗和过氧化物酶(HRP)联二抗进行免疫吸附检测被感染血细胞内的病毒。结果显示,10-1~10-2浓度病毒液感染的血细胞明显缩小,有死亡现象,可见细胞碎片,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细胞碎片聚集成堆;10-3~10-4浓度的病毒液感染的血细胞明显缩小,细胞聚集成堆,但无明显死亡,较10-2浓度病毒液感染的血细胞出现细胞病变时间明显延长;10-5~10-6浓度病毒液感染的血细胞在5d内无明显的细胞病变。血细胞在接种10-3浓度病毒液后,细胞内病毒量在第7d达到最大值。10-1~10-8浓度的病毒液感染血细胞10d后,被感染细胞内的病毒量增加。  相似文献   
24.
用患淋巴囊肿病牙鲆体表肿瘤纯化的淋巴囊肿病毒对健康牙鲆进行人工感染,应用抗牙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感染之后的牙鲆血清总抗体水平和抗LCDV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感染7d后,牙鲆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总抗体水平都显著升高。抗LCDV特异性抗体水平在405nm处的OD值从对照的0.129上升至0.238;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14天0.247,第21天0.410),在第28天达到最高值0.436,然后开始缓慢降低(第35天0.385,第98天0.357);总抗体水平在405nm处的OD值从对照的0.135上升至0.250;随着感染时间延长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14天0.266,第21天0.561),在第28天达到最高值0.613,然后开始缓慢降低(第35天0.480,第98天0.475)。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FAT)在感染第14天以后的牙鲆的肠、胃中检测到病毒。  相似文献   
25.
鱼肠道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可引起多种养殖鱼类发病死亡,给鱼类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为解决养殖过程中鱼肠道弧菌的现场快速检测问题,本研究研制了鱼肠道弧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通过制备兔抗鱼肠道弧菌多克隆抗体,间接ELISA分析发现其与鱼肠道弧菌的外膜蛋白、鞭毛蛋白、胞外产物及全菌破碎蛋白发生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