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研究改变投饲频率后晶体蛋氨酸吸收利用的效率,实验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以高鱼粉组为正对照组,以低鱼粉且不添加蛋氨酸组为负对照组,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组为实验组,配制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MET组日投饲频率分别为2(7:00和21:00)、4(7:00,12:00,18:00和21:00)和6次(7:00,9:30,12:00,15:00,18:00和21:00),正对照组和负对照组日投喂4次。将初重为(1.27±0.01)g的对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虾,养殖5周,水温29~30℃。结果显示,日投喂6次的MET组增重率和正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全虾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日投喂4次的,MET组总蛋白酶活性随投喂次数增加而增加,日投喂4次和6次的处理组与正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投饲频率由4次增加至6次,晶体蛋氨酸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体蛋白的沉积和总蛋白酶的活性得到改善,增加投喂频率有利于提高游离氨基酸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2.
为揭示斜带石斑鱼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的特点,研究了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及饥饿处理对其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肌糖原的影响。实验选取300尾初重为(35±0.28)g的幼鱼,设置持续投喂高(35%,CH)、中(21%,CM)、低(7%,CL)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组,以及持续投喂组(CM)、饥饿再投喂组(R,饥饿4周+投喂4周,投喂CM组饲料)、饥饿组(S)3个投喂模式组。饲养8周后饥饿24 h,以30 mg/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葡萄糖研究其代谢反应。结果显示,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以CL组最高。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下,各组注射葡萄糖后1~3 h血糖水平达峰值,但CM组在6 h内迅速回到注射前水平;各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均先降后升,但CL组在3 h后急剧下降;各组肝糖原、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在注射后1 h内均显著上升。饥饿处理下,持续投喂组(CM)血糖水平在6 h时迅速恢复至注射前水平;CM组和R组血浆胰岛素在1 h内显著下降,但S组持续上升;CM组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在0~6 h内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研究表明,饲喂中等水平碳水化合物(21%)比较符合斜带石斑鱼糖耐受能力,而饥饿处理下则以持续投喂组糖耐受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3.
为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温度、抗氧化剂添加量处理的鱼油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实验鱼油采用如下条件进行氧化处理:储存温度:4℃、环境温度(ambienttemperature,AT):(31.5±3.5)℃;抗氧化剂添加量:30 mg/kg(EQ)、300 mg/kg(HEQ);储存时间:45、90和135 d。根据鱼油储存方式的不同共分为14个处理组,分别为T_(F+EQ)(正对照组,新鲜鱼油+EQ)、T_F(负对照组,新鲜鱼油未加EQ)、T_(4℃+45d+EQ)、T_(4℃+45d+HEQ)、T_(4℃+90d+EQ)、T_(4℃+90d+HEQ)、T_(4℃+135d+EQ)、T_(4℃+135d+HEQ)、T_(AT+45d+EQ)、T_(AT+45d+HEQ)、T_(AT+90d+EQ)、T_(AT+90d+HEQ)、T_(AT+135d+EQ)、T_(AT+135d+HEQ),配制等氮等脂饲料。选择健康幼鱼[初重(18±0.02)g]进行实验,养殖8周。结果显示,T_(4℃+45d+EQ)组增重率与T_(F+EQ)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显著高于T_(AT+135d+EQ)组。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饲料系数较低,与T_(F+EQ)、T_F组比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T_(AT+135d+EQ)、T_(AT+135d+HEQ)组。T_(F+EQ)、T_(4℃+45d+HEQ)组细胞结构明显,细胞内脂肪粒大小正常,T_(AT+135d+EQ)和T_(AT+135d+HEQ)组鱼油氧化程度较高,肝细胞中脂肪淤积现象明显。T_(4℃+135d+EQ)、T_(AT+135d+EQ)和T_(AT+135d+HEQ)组的CAT活力显著高于T_(F+EQ)、T_F组,SOD和GSHPx均在T_(AT+135d+EQ)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T_(F+EQ)、T_F组。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肝脏中MDA含量与T_(F+EQ)、T_F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但是显著低于其余各组。研究表明,T_(4℃+45d+EQ)、T_(4℃+45d+HEQ)、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斜带石斑鱼鱼油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相对良好,T_(4℃+45d+EQ)和T_(4℃+45d+HEQ)组更优于T_(AT+45d+EQ)和T_(AT+45d+HEQ)组,说明短期、添加抗氧化剂有利于鱼油的保存,4℃比环境温度保存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斜带石斑鱼蛋白质沉积和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配制7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精氨酸浓度分别为2.13%、2.42%、2.71%、2.95%、3.20%、3.48%和3.74%。随机挑选健康的斜带石斑鱼[初始体质量(80.11±0.03) g]分成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精氨酸浓度为2.71%组鱼体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13%和2.42%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13%组。2.71%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2.13%组和3.48%组,2.71%组的蛋白质沉积率与2.95%组无显著差异,显著大于其他组。以增重率为依据,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的2.73%(饲料蛋白质的5.40%)。斜带石斑鱼血清胰岛素在3.20%组达到最大值,与3.48%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组。肌肉雷帕霉素靶蛋白(TOR) mRNA水平3.48%组显著高于2.13%、2.42%及2.71%组。2.42%组后肠b0,+AT基因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2.95%和3.20%组肾脏b~(0,+)AT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适宜水平的饲料精氨酸可以刺激斜带石斑鱼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分泌,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鱼体肠道、肾脏及肝脏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较低盐度(20)下养殖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体质量为0.35 g)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该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试验设置25%、30%、35%、40%和45%(均为质量分数)5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记为CP25、CP30、CP35、CP40、CP4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40尾虾。试验在300 L玻璃钢桶中进行,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40组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最高,且CP35、CP40、CP4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CP25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35组对虾的血清TP、CHOL和TG含量均最高,CP35组对虾的血清TP和CHOL含量均显著高于CP25组(P<0.05);凡纳滨对虾鳃丝的Na+/K+-ATP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P30、CP35组对虾鳃丝的Na+/K+-ATP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将饲料蛋白质水平与对虾增重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得出,在盐度为20的水体中养殖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增重率时,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39.74%。  相似文献   
66.
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羟基蛋氨酸(MHA)和3种微胶囊蛋氨酸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包被蛋氨酸(CAP)、棕榈酸甘油酯包被蛋氨酸(TPA)、树脂包被蛋氨酸(RES),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以晶体蛋氨酸为对照组进行50 d的凡纳滨对虾(初重(0.81±0.01)g)养殖试验,测定对虾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分别在养殖14、28、50 d时,取肝胰腺测定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TPA组在养殖14、28、50 d时总蛋白酶活性呈现升高的趋势,50 d时TPA组显著高于RES组(P<0.05);50 d时,MET组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淀粉酶活力低于微胶囊组但未见显著差异(P>0.05)。表明低鱼粉饲料中添加TPA微胶囊蛋氨酸有助于提高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67.
选用420羽1日龄健康固始鸡4C(固始鸡的杂交品系)随机分成7个处理组。赛乐硒(硒代蛋氨酸)和亚硒酸钠分别以商品中的含硒量按0.15,0.30和0.45mg·kg-1各设一组,并设一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预饲1周淘汰弱雏,每组随机分为50只,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正式试验期42d,分3阶段饲养。通过测定鸡群血液指标来比较赛乐硒和亚硒酸钠在固始鸡4C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赛乐硒添加组固始鸡4C血清GSH-Px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比相应的3个亚硒酸钠添加组分别高出11.02%,5.15%,5.83%。0.45mg·kg-1赛乐硒组(P<0.01)和亚硒酸钠3个添加组(P<0.05)的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赛乐硒添加组血清T4向T3的转化率均高于相应水平的亚硒酸钠组。  相似文献   
68.
嗜酸乳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29±3)℃下,给体质量约0.5g的凡纳滨对虾投喂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5%、0.10%、0.20%、0.30%、0.40%、1.00%的嗜酸乳杆菌的7种饲料8周。试验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对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而添加嗜酸乳杆菌组的凡纳滨对虾体质量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0.10%组的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5%、0.10%、0.20%、0.30%组凡纳滨对虾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高于对照组,0.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过氧化氢酶活力差异显著(P0.05),当嗜酸乳杆菌添加量为0.20%时活力最高。除1.00%添加组外,其他组酚氧化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当添加量为0.05%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96h对虾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嗜酸乳杆菌添加组对虾存活率皆高于对照组,表明添加嗜酸乳杆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69.
梁伟兴  王嘉  谭北平  迟淑艳 《水产学报》2022,46(10):1969-1979
为了研究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以鱼粉含量40%为对照组(MBM0),在饲料中添加2%、4%、8%和12%的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BM),分别替代饲料中鱼粉含量的5%(MBM5)、10%(MBM10)、20%(MBM20)和30%(MBM30),配制5组等氮等脂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8.85±0.04) g的石斑鱼8周。结果显示,各组石斑鱼存活率均为100%;各替代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各替代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血清白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各替代组肠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肠道肌层厚度无显著差异,MBM10、MBM20和MBM30组肠道绒毛高度和宽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MBM10、MBM20、MBM30组和对照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高于MBM5组,MBM30组肠道绒毛宽度显著高于MBM5组。实验表明,当基础饲料中鱼粉含量为40%时,MB...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不同锌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抗病力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实验以ZnSO_4·7H_2O作为锌源,在对虾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40、60、80、100、150 mg/kg有效锌配制成7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45±0.01) g的健康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中锌水平的提高,对虾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和蛋白质效率(PE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60 mg/kg组WGR和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 mg/kg组FCR最低,PER和SR最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 80~150mg/kg组虾体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0~80 mg/kg组虾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 40~150 mg/kg组对虾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饲料中添加锌提高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同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表明锌可改善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5)在人工急性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实验中,随着锌水平的提高,对虾存活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锌添加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80 mg/kg组存活率最高,抗病力最强。(6)在对虾肠道物种多样性分析中,40和100 mg/kg组对虾肠道有效OTU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锌水平的增加,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提高,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适宜水平的锌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提高抗病力;当饲料中缺乏锌时,对虾的生长和抗病力较差;而过量的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虾的生长,但未出现不良病症。以增重率作为评价指标,饲料中添加94.46 mg/kg锌可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幼虾的生长;以抗病力作为评价依据,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锌的最适添加量为8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