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3篇
  11篇
综合类   20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级文明形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前提条件。作者从我国湖泊水库渔业的生态现状出发,分析了在湖泊水库渔业发展过程中以生态文明观指导渔业生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提出落实湖泊水库渔业发展生态文明观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2.
以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带鳞片)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作为锦鲤体色的衡量标准,研究了微生态制剂(投喂和泼洒)与着色剂对红色锦鲤幼鱼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饲养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38.69 mg/kg±8.64 mg/kg);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的两组锦鲤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投喂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均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8±3.16)mg/kg和(53.91±4.49)mg/kg,在停止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两周后,该两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为(44.05±4.78)mg/kg和(50.99±5.45)mg/kg;而只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和只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试验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且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在数值上要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21±5.74)mg/kg和(39.74±4.96)mg/kg,而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含量相当,分别为(38.31±9.31)mg/kg和(38.34±6.78)mg/kg。这说明微生态制剂无论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或是水体泼洒使用对锦鲤体色的作用都是安全的,并且投喂微生态制剂虽然短时间内对锦鲤体色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时间投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色的作用,不会因停止使用而发生褪色的现象。微生态制剂和着色剂对锦鲤尾鳍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食品中的反棕榈油酸、反油酸和反异油酸3种反式脂肪酸。[方法]从食品中提取的脂肪在碱性条件下甲酯化;Hp-INNOW ax(30 m×0.25 mm×0.25μm)毛细管柱上分离,经质谱检测器检测;通过标准品的保留时间、与标准谱库对照的方法定性;采用外标法定量;通过相关公式计算出样品反式脂肪酸含量。[结果]反式脂肪酸甲酯及其异构体分离效果较好;在0.001~0.010 m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5),相对标准偏差为0.648%~2.430%,方法回收率为89.1%~102.0%,3种反式脂肪酸甲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800、0.875、0.840μg/m。l[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捷,适用于食品中主要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74.
催熟番茄中的乙烯利残留量及产品品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研究了不同催熟处理方式和不同处理浓度对番茄果实中乙烯利残留的影响,以及番茄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采用乙烯利田间催熟和浸果催熟两种方式,并选择不同处理浓度,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分析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浸果催熟番茄中乙烯利残留量普遍较高,处理浓度在4 000 mg/L时已达1.98 mg/kg,而当处理浓度在6 000 mg/L时,无论是田间催熟或浸果催熟,乙烯利残留量均超出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值(2 mg/kg),分别为2.29、3.14 mg/kg。以2 000 mg/L乙烯利溶液浸果催熟后,番茄中番茄红素、Vc、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下降55.6%、13.6%、13.6%和7.1%;而有机酸含量无明显改变。揭示高浓度乙烯利催熟会导致番茄中乙烯利残留量超标,经乙烯利催熟后番茄品质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5.
蛋白核小球藻对铅、镉和汞吸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丹  赵文  魏杰  王媛  张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2):2548-2553
通过吸附时间、藻细胞密度和重金属浓度等参数条件的变化,研究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对海水中Pb2+、Cd2+和Hg2+的吸附.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Cd2+和Hg2+的吸附率分别在2~4 d内快速升高后趋于平衡,而吸附量在第1d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变小.藻细胞密度为1×106 ...  相似文献   
76.
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逐月采样研究了大窑湾海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以及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42属75种,其中硅藻31属59种,甲藻8属13种,金藻1属1种,蓝藻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大窑湾海区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几乎都为温带近岸性物种,个别为暖海性物种或大洋性物种;硅藻在种...  相似文献   
77.
赵文  高峰英  石振广 《水产学报》2014,38(9):1255-1262
为发掘达氏鳇的功能基因,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达氏鳇肌肉组织转录组进行测序。结果获得原始数据14 447 211 200 bp,拼接获得了55 531条单基因序列(unigene),长度范围300~32 613 bp,平均长度941 bp。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unigene进行了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Nr)相似搜索,此外还进行了GO的功能注释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一共有20 735条unigene(37.34%)与Nr数据库中的己知基因同源;根据GO功能可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6分支;依据KEGG代谢通路分析可以分成290类。  相似文献   
78.
选用小鼠血清及脾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为观察指标,从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是否失衡的角度研究了乙烯利的氧化应激作用。结果表明,乙烯利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及脾脏组织中SOD和GSH-Px的活性。其中:134,268 mg/kg bw剂量处理组血清SOD和GSH-Px活性分别降低了8.91% ,12.44%和4.18% ,8.54% ;268, 536 mg/kg bw剂量组脾脏SOD和GSH-Px活性分别降低了8.34% ,19.61%和9.72%,24.86%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P<0.01)。结果显示,乙烯利能破坏小鼠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引起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9.
渔业水体中土腥异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渔业水体中土腥异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MIB)和土臭味素(Geosmin)的产源、发生特点、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检测以及预测方法等。  相似文献   
80.
王晓亮  邵旭  赵文  郭凯 《北京农业》2013,(6):101-103
氮、磷是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其利用率和积累情况常用来衡量养殖水平的高低、养殖模式的优劣以及养殖水体污染程度的大小。因此,通过研究氮、磷的收支情况可以揭示水体中氮、磷的来源与归宿,了解氮、磷在水体中的循环途径,对养殖池塘养殖模式的评估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综述了近年来对池塘优化养殖模式下氮、磷的循环途径、收支以及养殖生物对氮、磷的吸收转化效率,分析了池塘优化养殖模式下氮、磷收支研究的重要意义,为池塘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