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5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用蛋白酶k酚氯抽提法从圆斑星鲽、高眼鲽、大菱鲆和真鲷4种海水鱼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金枪鱼、牙鲆及相关鱼类的线粒体DNA(m tDNA)序列保守片断设计出扩增引物,扩增从16SrRNA到ND4之间约9400 bp的m tDNA长片段。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H inf I,H ind III,EcoR V,EcoT22 I,Mun I,EcoT14 I,Apa I,B ln I,Ava II,D ra I)对扩增得到的m tDNA长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和分析,其中8种酶有酶切位点。利用Ne i-L i的片断法计算出单倍型的片断共享度,根据片断共享度计算出4种鱼之间的遗传距离,用M ega 3.1软件构建NJ系统关系树,同时探讨利用线粒体大片断PCR-RFLP方法进行鱼类系统发生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大连獐子岛(ZZD)、大连旅顺口(LSK)、日本青森县(QSX)及俄罗斯海森崴(HSW)4个群体40个虾夷扇贝的线粒体DNA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共测定了40个序列,得到14个单元型.除NcR2序列外,其他序列无变异存在.在NcR2序列中,有15个变异位点,包括9个转换位点、2个颠换位点、4个插入/缺失位点.ZZD群体含有的单元型最多,为6种,HSW群体含有5种,LSK群体和QSX群体各含有3种,大连的2个群体中均具有与日本群体相同的单元型H2,表明它们之间关系较近.ZZD群体的单元型多态性比例最高(60%),HSW次之,LSK与QSX群体最低,均为30%,说明獐子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PCR产物测序技术检测斑点叉尾鮰CC趋化因子基因SCYA113 内含子1的序列长度和多态性。在3个群体的60个个体中,斑点叉尾鮰CC趋化SCYA113 内含子1存在15种单元型和8种长度类型,长度类型分别为A、B、C、D、E、F、G和H型。对这8种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斑点叉尾鮰SCYA113 内含子1长度为395~443 bp, 8种长度类型中A、G、T、C的平均百分比为30.01%、15.43%、38.37%、16.19%,而且G+C(31.62%)含量明显小于A+T(68.38%)含量,内含子1与外显子1和2的连接处存在真核基因中mRNA剪接的识别信号GT/AG;引起长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短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序列)TTC和TTA引起的;除了微卫星序列以外,共检测到6个突变位点,其中3个转换位点为118(C→T),209(G→A),250(T→C),3个颠换位点为266(T→A),289(G→T),387(G→C),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4,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1.576;在变异水平上,3个群体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差异,84群体中检测到8种长度类型和14种基因型,97群体中检测到8种长度类型和10种基因型,04群体中6种长度类型和10种基因型(缺少A、B等位基因)。从3个群体60个个体拥有22种频率较低(0.017~0.150)的基因型可以看出,斑点叉尾鮰的遗传基因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文蛤C1q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其重组蛋白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构建的文蛤cDNA文库,克隆得到了文蛤C1q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213bp,5′UTR为316bp,3′UTR为372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525bp,编码174个氨基酸。在文蛤C1q(MmC1q)蛋白中,C1q结构域与软体动物、两栖类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C1q结构域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MmC1q mRNA在所检测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脏中表达量最高。在细菌感染试验中,文蛤受鳗弧菌感染后,C1q相对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上升调节,注射2h,MmC1qmRNA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2.19倍。包含成熟肽的MmC1q cDNA片段被重组,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牛津杯法对MmC1q重组蛋白进行体外抑菌试验,但并未检测到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PCR产物测序法,测定了46只辽东湾斑海豹线粒体DNA的一段包括部分苏氨酸和脯氨酸tRNA基因及部分控制区的717 bp序列,得到17个序列单元型。与港海豹相比,所有辽东湾斑海豹17个单元型在控制区序列中都有2处缺失,是区分港海豹和斑海豹的种间分子标记。与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区斑海豹m tDNA相同片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辽东湾斑海豹的线粒体控制区DNA的单元型比例相对较少,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辽东湾斑海豹m tDNA的16296位点即苏氨酸tRNA基因序列的最后一位有1个C碱基的插入,16607位点存在T/C转换,这两个变异位点是鉴别辽东湾斑海豹与日本及鄂霍次克海区斑海豹的重要分子标记。初步表明,辽东湾斑海豹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斑海豹是属于不同的地理种群,或者辽东湾斑海豹同这两个海区斑海豹未发生基因交流或者雌性个体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6.
2.托拉综合症病毒(TSV) 根据其病毒颗粒结构(无囊膜的二十面体,30nm直径,带胞质复制体,一个单链RNA基因组),TSV被归类为细小核糖核酸病毒 (picorvirus)。 TSV于1992年首次发现于瓜亚基尔(Guayoguil)湾托拉河口附近的对虾养殖场,造成池塘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幼虾60%-90%死亡的灾难性损失。接着作为一种严重的病害,TSV很快在拉美国家和美国的部分养虾地区流行蔓延。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以及从厄瓜多尔向外的传播都表明,TSV是一种病毒性病原,而且在美洲的南美白对虾、蓝…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测定了条斑星鲽和圆斑星鲽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对12SrRNA和16S rRNA基因核苷酸全序列进行分析,条斑星鲽和圆斑星鲽线粒体12S rRNA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948 bp和949 bp,16S rRNA均为1716 bp。试验结果表明,由12S rRNA和16S rRNA基因所构建的两个系统树的结构基本一致,21种鱼主要分为3个大的分支:鲤形目、鲶形目聚为1支,鲑形目独立聚为1支,鲈形目和鲽形目聚为1大支。鲆鲽类与鲈形目的鲹科、鲷科鱼类聚类在一支,且与鲹科的日本竹荚鱼、大西洋竹荚鱼构成姊妹群,支持鲆、鲽类是从鲈形目分化出来的观点,而同属于鲽形目的鳎科鱼类塞内加尔鳎在12S rRNA树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在16S rRNA树中聚到鲈形目和鲽形目的分支中,并且与鲈形目关系更近些,鳎类是1个特殊类群,其分类地位有待进一步探讨。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中,序列号为:DQ403797和EF025506。  相似文献   
18.
采用AFLP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来自福建和湖北的1984年引进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群体(P1984)、来自福建和辽宁的1997年引进的养殖群体(P1997)、来自湖南的2004年引进的养殖群体(P2004)和来自湖北的1984年与1997年引进养殖群体的杂交群体(P8497)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用10对选择性引物共扩增出523个位点,其中,243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46.46%;没有发现可以用于区分4个群体的特异性位点,但找到一些潜在的群体鉴别片段;P1984、P1997、P2004和P8497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P)分别为28.93%、38.90%、31.02%和41.66%,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1439、0.208 1、0.1545和0.2373,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078 1、0.0949、0.0803和0.1137.群体问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1036;根据4个群体之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遗传距离(D)、遗传相似度(S)以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P2004和P1997亲缘关系最近,P2004和P1984亲缘关系最远.通过比较分析认为,4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属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在中国沿海、日本西部、朝鲜半岛西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有分布[1-4]。海蜇是近岸营浮游生活的暖水性大型水母,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水母之一,食之具有降低血压,消痰散气,预防肿瘤、动脉硬化等功效[5-10],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内参基因在虾夷扇贝定量PCR中表达稳定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虾夷扇贝的β-actin、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α-tubulin、Cytochrome b5、TATA box binding protein-associated factor、Elongation factor 1α共6个内参基因在饥饿胁迫下各组织、致病菌感染前后和水环境升温前后不同时间段血样中的mRNA表达情况。经geNorm程序统计分析,6个内参基因在上述处理中的表达稳定性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处理中适用的内参基因有所不同。为进一步开展虾夷扇贝基因表达的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