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04篇
水产渔业   203篇
畜牧兽医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为评估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生长、抗氧化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 (对照组C)、10%和20%皇竹草粉(P1和P2)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脂肪水平为9%),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 g] 56 d。结果显示,相比C组,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的增重率和成活率(P<0.05);P2组草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草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比C组草鱼显著降低(P<0.05);P1和P2组的草鱼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这2组肝脏的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的活性也显著高于C组(P<0.05);肠道显微结构显示,P1和P2组显著提高了草鱼幼鱼肠道的绒毛高度和皱褶深度,降低了肌层厚度(P<0.05);基因表达层面,相比C组,P1和P2组下调了肠道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能增强草鱼幼鱼的生长,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和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82.
程香菊  肖耿锋  谢骏  舒锐 《水产学报》2020,44(7):1075-1085
曝气流量是曝气推流循环养殖系统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为综合研究不同曝气流量对鱼类生长和鱼肉品质的影响,参照野外养殖基地,利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型,在0、30和50 L/min三组曝气条件下,以尼罗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23.61±3.50)g]为对象,进行为期56 d的研究。结果显示:①30 L/min组中尼罗罗非鱼的最终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79.56±3.82) g和(2.81±0.54)%/d,其中特定生长率比0和50 L/min组分别高出11.07%和8.49%,同时该曝气流量下血清中的总蛋白和甘油三酯浓度较高,而尿素氮浓度较低,比如第56天时总蛋白浓度比0和50 L/min组分别高出57.43%和10.43%,甘油三酯浓度则分别高出22.19%和12.32%,但尿素氮浓度降低了39.02%和37.50%。葡萄糖浓度受曝气流量影响不显著。50 L/min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高于0和30 L/min组;②第56天时30 L/min组中鱼肉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高于0和50 L/min组,硬度分别比0和50 L/min组高出27.10%和15.85%,弹性高出9.10%和3.54%,咀嚼性高出42.25%和24.06%,而回复性在50 L/min组略高于其他两组。研究表明,低曝气流量(0 L/min)下,由于缺少水流刺激和溶解氧含量不足,导致尼罗罗非鱼生长速率缓慢;而高曝气流量(50 L/min)下流速过大会加快尼罗罗非鱼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中等曝气流量(30 L/min)最有利于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和鱼肉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3.
广东粤北地区禾花鱼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养殖基地随机取禾花鱼67尾,对其形态进行拍照测量和统计分析,依据形态比例数据可将目前养殖的禾花鱼分为偏向修长型和偏向团圆型两类,与目前已有报道的6种鲤鱼(Cyprinus carpio)的形态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在以总体体型为特征的第1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C. carpio var. Xingguonensis)、镜鲤(C. carpio var. specularis)和建鲤(C. carpio var. Jian)聚在一起,而与和瓯江彩鲤(C. carpio var. color)、荷包红鲤(C.carpio var. wuyuannensis)聚在一起的团圆体型禾花鱼区分开;在以头部形态为特征的第2主成分中,长体型禾花鱼与团圆体型禾花鱼聚在一起,而与镜鲤和欧江彩鲤区分开。形态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长体型禾花鱼与兴国红鲤、镜鲤、黄河鲤和建鲤聚合为一支,荷包红鲤与瓯江彩鲤聚为另一支,而团圆体型的禾花鱼介于两支之间。COⅡ基因测序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禾花鱼为鲤属鲤种的一个群体,2种体型禾花鱼的COⅡ多态位点比例仅为0.33%。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禾花鱼的下一步选育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4.
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C(分别为0、0.5、1、2、4 g/kg)的饲料喂养初始体重为19 g左右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2个月,研究维生素C对大口黑鲈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1 g/kg,能显著促进大口黑鲈的生长,提高其脾体指数(P<0.05),然而对大口黑鲈的饲料系数、成活率、肥满度、内脏比指数以及肝体指数等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试验前5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的活力(P<0.05),第6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为2g/kg以上时,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溶菌酶活力(P<0.05);试验前30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能显著提高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后30 d大口黑鲈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下降;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大口黑鲈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证明,维生素C能有效地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5.
从酶学分析角度研究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主要消化器官蛋白酶的活力分布,以及不同温度、pH和底物浓度条件下其胃、幽门盲囊、肠中蛋白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消化器官中蛋白酶的活力存在明显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胃>幽门盲囊>前肠>中肠>后肠;蛋白酶的活力随温度和pH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不同消化器官蛋白酶的最适温度、pH依次为胃(40℃,2.4)、幽门盲囊(55℃,7.6)、肠(45℃,8.0),蛋白酶的最适温度高于体温,胃蛋白酶在强酸环境下活力最大,幽门盲囊与肠在中性和偏碱条件下活力最大;蛋白酶的活力与底物浓度有关,最大活力的底物酪素浓度依次为胃20 g/L、幽门盲囊20 g/L、肠10 g/L。  相似文献   
186.
水产饲料安全的隐患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饲料安全隐患直接导致水产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就水产饲料安全的研  相似文献   
187.
广东省水库移植太湖新银鱼综合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6年起,广东省已在20多座水库移植了太湖新银鱼,初步成功的2座,已监测到银鱼的10座。太湖新银鱼适宜在广东省水库适宜生长,且生长良好。对移植操作技术,影响移植效果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提出了移植后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8.
罗氏沼虾仔虾及培育水的瞬时耗氧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淡化前后的罗氏沼虾仔虾(体长0.82 cm±0.06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瞬时耗氧率,并与溶解氧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考虑水呼吸时,淡化前后的仔虾的瞬时耗氧率随溶解氧的升降而升降.同时还测定了各种研究对象所处的水环境的瞬时耗氧率.  相似文献   
189.
翘嘴红鲌是以活鱼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苗期以摄食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如:梅鲚、鲻鱼等,也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等,同时吞食水生植物的机会也很大。人工繁殖出来  相似文献   
190.
大口黑鲈对四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大口黑鲈的营养研究和配合饲料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Cr2O3为消化指示物,测定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进口白鱼粉、国产鱼粉、普通豆粕和发酵豆粕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饲料由基础饲料和试验原料以70:30的质量比混合挤压成软颗粒饲料。试验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对动物性蛋白白鱼粉和红鱼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8.56%和9.12%,高于植物性蛋白普通豆粕的68.28%和发酵豆粕的72.19%,而发酵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比普通豆粕要高一些。大口黑鲈对4种饲料原料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80.21%~85.55%,对4种饲料原料的脂肪表观消化率为81.18%~91.06%。大口黑鲈可以很好地利用4种饲料原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