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7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497篇
农学   276篇
基础科学   281篇
  360篇
综合类   2357篇
农作物   306篇
水产渔业   354篇
畜牧兽医   1143篇
园艺   379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试验了放线菌制剂绿色地信9号及多菌灵等2种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绿色地信9号 300倍液的防效最好,喷药3次后7天防效为53.7%,其次为绿色地信9号500倍液,其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和多菌灵8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当。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草莓安全。  相似文献   
122.
荔枝蒂蛀虫对寄主植物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交配前后的雌雄虫对荔枝果肉、荔枝果皮的水蒸气提取物、荔枝嫩梢和龙眼嫩梢的正已烷提取物的触角电生理活性.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的触角电生理活性随提取物种类不同和该虫的交配前后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交配前的荔枝蒂蛀虫对各提取物的反应差异不显著,而交配后荔枝皮提取物对雌虫的活性最大;荔枝皮和嫩梢的提取物体积混合比不同,触角的电生理活性也不同,以荔枝皮和荔枝嫩梢的提取物按体积比4:2混合后活性最大;在不同时间段,触角电生理活性变化明显,在23时到凌晨1时之间呈现高峰期.  相似文献   
123.
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为乙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纤维素类物质发酵的复杂性和技术瓶颈出发,阐述了有效的发酵微生物、预处理、发酵方式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24.
河北省审定优质麦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8~2005年河北省审定优质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来源.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的产量水平和株高近年来改良效果明显,基本接近于高产品种;蛋白质和稳定时间基本达到国家强筋麦标准,而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和沉降值相对较低;优质基因源狭窄.优质麦育种今后应注重沉降值和吸水率的研究和选择,拓宽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5.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I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 m2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 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相似文献   
126.
煮糖工段是制糖生产中重要且关键的环节,影响糖品的质量、糖厂的提糖率和能耗指标.文章介绍了甘蔗糖厂自动煮糖技术的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研究探讨,预测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7.
总结了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施磷钾肥对叶菜、瓜类、豆类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目前条件下华南地区蔬菜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肥料贡献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叶菜、瓜类和豆类蔬菜施用磷钾肥均能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和磷钾养分的吸收。叶菜、瓜类、豆类蔬菜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781.9 kg/kg、257.6 kg/kg、211.9 kg/kg,农学效率为30.5 kg/kg、64.1 kg/kg、23.1 kg/kg,表观利用率为17.2%、9.7%、6.1%,生理利用率为222.3 kg/kg、370.6 kg/kg、292.7kg/kg,肥料贡献率为16.4 %、19.4%、12.9%,地力贡献率为83.6 %、80.4%、87.1%。叶菜、瓜类、豆类蔬菜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98.8 kg/kg、164.3 kg/kg、165.8 kg/kg,农学效率为29.5 kg/kg、39.5 kg/kg、25.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4.8%、24.3%、13.0%,生理利用率为152.3 kg/kg、218.6 kg/kg、229.1kg/kg,肥料贡献率为13.8 %、21.6%、17.4%,地力贡献率为86.2 %、78.3%、82.6%。分析肥料利用率分布频率可以看出,磷肥表观利用率<20%的试验样本和钾肥表观利用率<30%的试验样本均占总样本的80%以上,表明目前试验条件下各类蔬菜的磷钾肥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蔬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8.
为了研究不同种子处理对种子传播病毒的灭活效果,试验以番茄、辣椒、甜瓜、南瓜种子样本中被番茄花叶病毒(ToM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瓜病毒(CMV)感染的种子为研究对象,经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试选择出研究材料,采用7种病毒失活处理方法,分别为醋酸、过氧化氢、盐酸、次氯酸钠浸种,干热处理,温汤浸种和臭氧熏蒸处理。结果发现,能有效减少病毒浓度的处理为盐酸浸种、干热处理、温汤浸种(65℃)和臭氧(10 g/m3)处理,分别能将种子传播病毒的浓度平均降低51%、50%、42%和32%。其他灭活方法治疗效果较差,病毒浓度平均降低了12%~27%。盐酸浸种和干热处理是最有效的方法,对种子出芽率和活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探讨有机肥配施生物刺激素对土壤微生物、植株长势及产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提供优化的施肥方案。以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为试验材料,田间小区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细沙配施0.1%生物刺激素、福邦5%有机肥、福邦5%有机肥配施0.1%生物刺激素。检测了各试验小区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番茄植株的长势和产量等数据,统计分析了各处理间差异。结果表明,5%有机肥配施0.1%生物刺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真菌、细菌、放线菌的数量;番茄植株的长势、产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处理。由此可知,5%有机肥配施0.1%生物刺激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群,促进植物生长,既能提高蔬菜产量,又能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30.
农科大学生在回乡创业中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同在。农科大学生拥有农科专业知识、宽广的专业人脉资源以及开拓创新的精神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渠道狭窄、基础环境条件不利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回乡创业政策引导及高校大力支持的机会,同时也伴随着传统观念束缚和潜在风险考验等,对此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拓宽筹资渠道,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科大学生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提升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