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1 毫秒
21.
朱亚杰  谢恒 《河南农业》2023,(22):49-50
<正>植物源农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具有杀虫或抗菌作用的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加工合成的新型农药,是生物农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仅涵盖了从植物中提纯的活性成分,也包括植物本身和对活性结构修饰后合成的化合物,可以分为植物毒素、植物内源激素、引诱剂、驱避剂等多种类型。同时,植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一样可以加工成粉剂、乳剂和水剂等剂型。不像传统化学农药含有对人畜有害的成分,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及环境安全的特点。本试验通过对比防治小麦纹枯病中使用的几种植物源农药和常规农药,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随着养殖户对猪瘟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猪瘟疫苗的使用,使典型猪瘟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出现了该病发病率低、死亡率低、临床症状不明显、剖检变化不典型的新特点,即温和型猪瘟,又称非典型猪瘟,为准确诊断该病增加了困难。基层兽医又缺乏高新技术和仪器设备,往往容易误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1温和型猪瘟发生的原因1.1病死猪的流动性大猪发病后不能及时做到隔离,消毒,甚至有不少养殖户将病死猪低价出售,贩卖病死猪肉,使病原扩散。1.2疫苗问题疫苗生产质量不合格,冻干疫苗密封不佳而失真空,运输保存不当,超过有效期等导致棉衣效果不…  相似文献   
23.
不同化肥种类及施肥方法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氮磷钾化肥配施、专用复混肥、控释肥3种不同化肥种类及施肥方法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专用复混肥的增产效果均比氮磷钾化肥配施好,以控释肥的效果最好,分别比专用复混肥、氮磷钾化肥配施每667m2增产11.7%、19.3%,专用复混肥比氮磷钾化肥配施增产6.8%。控释肥的投资利润分别比氮磷钾化肥配施和专用复混肥每667m2增加383.59元、257.82元。在施肥方法上,氮磷钾化肥配施以基肥加3次追肥效果最好,专用复混肥以基肥加2次追肥效果最好,而控释肥以基肥加1次追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4.
西伯利亚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离鉴定引起四川省绵阳市水箱养殖的西伯利亚鲟患病及死亡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西伯利亚鲟脾脏组织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菌,命名为XYCY-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生物学表型检验、感染回归试验、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病理观察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属于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西伯利亚鲟鱼具有致病性,实验鱼发病和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鱼基本相同。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是此次鲟鱼发病的病原;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新霉素7种药物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洛美沙星等13种药物耐药。本研究对四川绵阳地区鲟鱼发病流行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该地区鱼病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
辨证地分析了情报学泛化现象,归纳了泛化的方式以及对情报学学科建设的正负面效应,然后从泛化的角度对情报学学科是回归还是重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情报学泛化现象无可避免,但可以有目的地控制,并最终导致情报学学科重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6.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湖北五峰主茶区3个不同绿茶茶园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不同土壤质地和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地为沙质壤土的茶园1,其茶叶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最高,与其土壤各项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及脲酶活性均较佳有关。天然茶园2的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含量较高、沙粒含量较低,有利于维持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粉沙质壤土的茶园3的茶叶品质与茶园2的茶叶品质相当,可能是茶园3的土壤pH偏低、土壤磷素不佳、微生物活性不够导致。建议对茶园3的土壤pH进行调节,改善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同时增施磷肥,改善土壤磷素水平。  相似文献   
27.
目前,水稻杂交制种技术已趋于成熟,制种产量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要想使制种产量有一个新的突破,喷施谷丰威不愧是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28.
2018年4月四川邛崃地区某养殖场大口黑鲈感染致死性结节病,死亡率高达80%。为明确病因,通过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从患病鱼皮肤溃疡灶、鱼鳔腔积液和肝脏组织中分离到同一株优势菌,命名为HSY-NS02。经菌体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和特异性PCR扩增,确定该菌为诺卡氏菌。进一步对健康大口黑鲈进行分离菌的人工感染实验以确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且从人工感染鱼体中再次分离到相同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皮肤溃疡灶、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发生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其中脾脏病变最为严重。对菌株HSY-NS02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和制霉菌素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18种药物耐受,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9.
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恒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5):401-402
引进中优17、优I517、安两优612、安两优97108、中优612五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其产量分别为8749.5kg/hm^2、6150.0kg/hm^2、7101.0kg/hm^2、8700.0kg/hm^2、7650.0kg/hm^2,综合产量及其他方面因素,以中优17最佳,安两优97108次之,这两个品种可在兴宾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0.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近年来引起斑点叉尾鮰暴发高致死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对防治该病提供技术储备,本研究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XH.SM.1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形态特征。电镜观察显示,XH.SM.1为两端钝圆的短杆状细菌,菌体平均长度(1.73±0.35)μm,平均直径(0.43±0.04)μm。全基因组测序得到XH.SM.1基因组大小为4.56 Mb,GC含量为66.60%,编码4087个基因。将基因组序列上传NCBI,得到登录号:PYBO01000001.1。通过与VFDB数据库比对,预测得到3个可信度较高的毒力基因。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XH.SM.1与10株完成图水平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较好的共线性。ARDB数据库预测和基因组岛分析,共同发现XH.SM.1基因组中含有许多耐药基因。泛基因组分析显示XH.SM.1呈现开放性(open)结果,这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环境常在的条件致病菌的表型相吻合,说明其适应环境和与外界进行遗传物质交流的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