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综合类   52篇
水产渔业   8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对近年来网渔具的计算机数值模拟中使用的几何拓扑分解方法、数学建模思想和模型算法等进行了归纳和系统整理,并探讨了各种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认为:刚体有限元法数学建模的优点是模型简化,能基本反映网具粗糙形状,缺点是忽略网线张力,无法精确反映网具的受力和网具的运动状态;基于质量弹簧体系和牛顿力学的柔性有限元法是主流,数值模拟结果更符合网具的实际状况,网形更细腻逼真,计算结果与网具实测拟合较好;显式算法对时间步长较敏感,稳定性和精度不如隐式算法好。NEWTON-RAPHSON和NEWMARK-β算法具有无条件稳定性和收敛性,大部分研究采用了此算法。  相似文献   
22.
应用栖息地指数对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波  陈新军  许柳雄 《水产学报》2007,31(6):805-812
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温度、温差、氧差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找出最佳上界方程,以最佳上界方程拟合的数值来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从而揭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栖息地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温度、温差、氧差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分别为HR_(T0.9)=-44.803 7.685T_(0.9)-0.255T_(0.9)~2,HR_(dT_(0.9))=6.234 0.953dT_(0.9)-0.026dT_(0.9)~2和HR_(dO_(0.88))=7.422 4.25dO_(0.88)-0.727dO_(0.88)~2。10°N~10°S间印度洋海域大眼金抢鱼HSI指数达到0.9以上;10°N以北的波斯湾及10°S~15°S海域的HSI指数为0.8~0.9;15°S~40°S之间海域HSI指数介于0.7~0.8,其中50°E~90°E、15°S~25°S间存在一片季节性HSI指数<0.7的区域;40°S以南的海域HSI指数<0.6。  相似文献   
23.
开发利用东南太平洋竹荚鱼资源的分析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敏  许柳雄 《海洋渔业》2000,22(3):137-140
<正> 目前,我国大型加工拖网远洋船队缺乏后备渔场,船队过分集中在北太平洋生产,造成经济效益滑坡。南美洲西岸的东南太平洋是世界上主要渔场之一,鱼类资源较为丰富,这一海区的智利竹荚鱼是全世界单一渔获中数量仅次于秘鲁鳀鱼的品种,该鱼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还有生长快、生产力高等优点,属大洋性鱼类,是极具有商业开发性品种。竹荚鱼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业部也将其列入今后我国远洋渔业重点研究的三条鱼之一。研究东南太平洋竹荚鱼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和开发前景,能为我国大型拖网调整捕捞渔获品种结构、扩大远洋渔场作业范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  相似文献   
24.
印度洋中南部大眼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4月在印度洋中南部金枪鱼延绳钓渔场调查期间收集的大眼金枪鱼生物学数据,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为57~184 cm,优势叉长组为101~110cm和121~130 cm,约占总数的41.7%,平均叉长为119.5 cm;(2)不分性别大眼金枪鱼叉长(FL)与加工后重(DW)的关系可表达为:DW=2.407 6×10-5FL2.931 6,雌雄个体差异不显著(F=0.207,P0.05);(3)调查期间,大眼金枪鱼雄性比例为56.55%,当叉长大于140 cm时,雄性占优势;调查期间,该海域大眼金枪鱼的繁殖期为10月~翌年4月,繁殖峰期为10月~翌年1月;(4)摄食种类中柔鱼、帆蜥鱼和虾类所占比重较高,分别占36.0%、20.1%和18.0%;各月份摄食等级1~4级分布呈显著性差异(χ2=191.20,P0.01),各叉长组大眼金枪鱼摄食等级变化无显著性差异(χ2=41.08,P0.05)。  相似文献   
25.
大西洋海域大眼金枪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01年6~10月在大西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采集的89 ind大眼金枪鱼样本,对其叉长、体重进行测定,并以脊椎骨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叉长组成为85~186 cm,体重组成为11.5~132.5kg,年龄为2~6龄。体重与叉长关系式为W=4.5026×10-5×FL2.8200。利用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来拟合,叉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FL=257.90×(1-e-0.1960(t+3.7919))2.5933,Wt=284.28×[(1-e-0.1960(t+3.7919))2.5933]2.8200。叉长和体重的生长拐点分别为1.07龄和5.75龄。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由于近海资源的衰退,国内有关渔业企业都把大洋性金枪鱼渔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大眼金枪鱼因其市场价值高,一直是我国金枪鱼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国外学者已经对大眼金枪鱼的分布和生理、生态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和探索。Mohri和Takeda[1]在印度洋通过常规和深水延绳钓探捕试验,研究大眼金枪鱼的垂直分布以及最适水温范围。Mohri[2]利用金枪鱼延绳钓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推测大眼金枪鱼分布的最适水温范围。但目前国内对金枪鱼渔业的研究尚处于初期,大多局限于对金枪鱼渔业生产技术的分析探讨或渔获产量的描述统计,有关大眼金枪鱼…  相似文献   
27.
南极南奥克尼群岛2017年春季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为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的关键种,对其生物量的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磷虾的生态和分布信息。基于2017年我国南极磷虾声学调查采集的断面回波映像,应用声学回波后处理软件(Echoview),评估了南奥克尼群岛周边水域的磷虾生物量。该海域磷虾体长范围为25.50~49.21 mm,平均体长为(33.01±4.06)mm;其中雌性平均体长为(33.15±3.90)mm,雄性平均体长为(32.68±4.43)mm,雌、雄磷虾体长无显著性差异。本海域声学映像可分为1338个积分单元,最大单元磷虾密度为554.07 g/m2,最小单元密度值为0 g/m2。调查海域磷虾分布不均匀,87.90%的积分单元无磷虾生物量。磷虾平均密度为71.01 g/m2,总生物量为1.77×106 t,密度差异系数为97.4%。磷虾主要分布在水深<200 m的南奥克尼群岛大陆架海域,群岛东侧磷虾生物量多于西侧。积分单元中磷虾密度大于450 g/m2但小于600 g/m2的有2个,群岛东西两侧各1个;密度值大于300 g/m2但小于450 g/m2的积分单元有6个,5个位于群岛东侧。远离群岛的2个断面(1,9)和调查海域中心的2个断面(5,6)磷虾生物量较少。本海域磷虾的昼夜垂直移动对磷虾生物量评估也无影响。磷虾白天聚集在60~180 m水层,随着时间推移,磷虾逐渐向上或向下移动。光照强度是触发磷虾白天下沉、夜晚上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8.
大眼金枪鱼一直是我国印度洋金枪鱼船队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其产量占到船队金枪鱼总产量的40%以上。大眼金枪鱼分布与温跃层关系较为紧密,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探明准确的温跃层深度仍是个棘手的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渔业数据较为少见。本文利用GIS叠图和数值分析方法,以水层温差代替温跃层研究其与大眼金枪鱼钓获率的关系,为渔业生产提供参考,对渔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9.
虾蟹两用桁拖网的设计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沿海、长江口区和浙江北部近海,北有黄海冷水团,南有台湾暖流,加上长江和沿岸冲淡水的影响,水系复杂,水质肥沃,是多种经济鱼虾类栖息、繁衍的优良场所。七十年代以来,这里主要经济鱼类因捕捞过度出现衰退迹象,而虾、蟹资源却尚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0.
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4年1~6月我国农业部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项目所收集的有关数据,对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的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和2004年渔获物中黄鳍金枪鱼加工后体重范围分别为7~81kg和20~78kg,优势组分别为20~50kg和30~60kg。叉长范围分别为70~180 cm和110~170 cm。2003年渔获物雌雄性比的平均值为0.71,月间性比组成差异较小;而2004年渔获雌雄性比的平均值为1.00,月间性比组成差异较大。2003年各月的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月间差异较小;而2004年摄食等级以1级为主,并且月间各等级组成差异大。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2.1890×10-5L2.9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