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7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获得高质量的DNA是分子试验的一个先决条件,常用的植物DNA提取过程及步骤繁杂,需要进行多次离心操作,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在DNA提取过程中会用到三氯甲烷和其他一些有毒试剂,对操作人员有一定危害。为了筛选出高粱DNA的最优提取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SDS+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CTAB+2%PVP法和磁珠法,提取高粱不同部位(嫩叶、老叶、根、茎、种子)的DNA,然后对其提取步骤、DNA浓度、吸光度、PCR扩增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磁珠法步骤简单、无毒、低成本,所需时间仅为其他几种方法的1/3,D260 nm/D280 nm为1.8~2.0,DNA的质量、纯度、浓度优于其他方法。各试验数据表明,磁珠法提取的DNA最适于分子生物学验,将其应用于高粱叶色性状基因的定位,可将紫色叶片基因PL1初步定位到4号染色体上,白条纹叶基因WSL10初步定位到10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82.
83.
选取25份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系在淮河中下游地区进行2年的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鉴定,并用66对在8条染色体上分布基本均匀的SSR标记对25份品系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苜蓿的产量相关性状(鲜重、株高和主茎节数)均受到年份、茬次和品系的显著性影响,第2年的产量是第1年的2.24倍。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也都受到3个因素的显著影响,粗脂肪含量仅受到品种和茬次的显著影响。并且第1茬和第2茬的产量最高,品质最好。苜蓿产量与株高和主茎节数之间没有相关性,分蘖数是产量的决定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个品种分为3个亚群,其中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单独聚为1个亚群,相对高产的5个品系聚为1个亚群,其余21个品种聚为1个亚群;基因型聚类分为2个亚群,7个半休眠品系聚为1个亚群,其他的聚为另1个亚群。育种中,亲本选配应在选择表型高产优质、性状互补的基础上,同时选择基因型差异较大的,才更有利于选育出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