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5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32.
正刺参人工育苗在持续多年的繁荣后,从2012年开始滑坡,效益大幅下降,众多育苗场家处于保本或微利经营状态,有的甚至停产或转产。为探索刺参苗种生产走出困境的路子,我们在近两年的育苗实践中,对以往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总结出了一条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育苗新模式。一、强化育苗用水的处理主要是改进了沉淀与沙滤方法。  相似文献   
33.
34.
在海产单胞藻培养过程中,敌害生物的污染是影响单细胞藻生长繁殖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往往会因为敌害生物的危害而造成培养失败。现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谈几点看法。1 预防措施敌害生物的污染途径主要是水、工具、容器、空气、肥料、昆虫以及藻种不纯、操作不严等几个方面,所以在日常的单胞藻培养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这几方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1 严格消毒1.1.1 水的消毒 单胞藻培养用水经过常规沙滤后,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一级培养用水应煮沸消毒,冷却至室温后方能使用,冷却过程中必须用瓶盖或经消毒  相似文献   
35.
积温对虾夷扇贝育苗效果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虾夷扇贝升温促熟过程中,当4℃以上有效积温分别达到48.2℃、57.1℃、46.8℃和64.1℃时采卵,通过产卵量、孵化率、幼虫成活率、变态率、稚贝成活率、单位水休出苗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表明,当有效积温达到57.1℃-64.1℃时采犯便可达到最佳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随着刺参增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对大规格苗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通过采取适当的升温方式在室内越冬,可大大提高参苗规格和越冬成活率。现将刺参苗的室内越冬技术介绍如下。 一、越冬准备  相似文献   
37.
<正>在刺参人工育苗生产中,因稚参成活率低而导致育苗失败的现象屡有发生。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刺参人工育苗的实践,分析了影响稚参培育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8.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虾夷扇贝苗种生产的实践,围绕亲贝培育期间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一、亲贝的选择1.注意亲贝的产地,要在水清、水流大、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的养殖海区挑选亲贝。2.成贝要健壮、无病害,养殖与越冬期间死亡率低。3.壳高10~15厘米,2~3龄,外观完整、无损伤、壳上  相似文献   
39.
推进刺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食用海参的国家,已有上千年的开发利用海参历史,其中盛产于黄、渤海的刺参是我国常见海参种类中品质最好、最受消费者青睬的一种,有"参中之冠"之美誉,列"海产八珍"之首.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其药性温补,具补肾益精、生血壮阳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刺参所含的粘多糖具防衰老、抗肿瘤、抗凝血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有极高的药用和营养保健价值,长期以来被视为佐餐佳品和强身健体的滋补品,也迎合了现代人健康消费的需要,日益受消费者推崇,对刺参的需求持续升温,价格连年攀升,加之自然海域刺参资源的日趋枯竭,刺激了刺参养殖的迅猛发展,继海带、对虾、扇贝、海水鱼类后,掀起了第五次海水养殖浪潮,其发展速度之快、产业规模之大、经济效益之高,更是史无前例,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近年来海水养殖发展的最大亮点.但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刺参养殖热潮,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制约了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如何保持这一潜力巨大的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2007年烟台市约有80%的虾夷扇贝(图见彩中插2)育苗单位育苗效果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海域水质状况不良所致。在暂时不能改善海域大环境水质条件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育苗用水的处理与日常水质管理,直接关系到育苗生产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