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蔡春芳  李义  吴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10-4612
以苏州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培养为例,探讨了农科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农科硕士研究生就业率的主要对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端人才;要加强调研,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在充分了解研究生的心智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通过优化科研能力培养平台,搭建实践技能训练平台,创建综合素质锻炼平台,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而促进毕业生就业。2009~2011年的实践表明,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62.
在河蟹循环水养殖模式中,进行4种不同净化工艺对池塘养殖尾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工艺1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进行净化;工艺2以水生动、植物进行多极净化;工艺3以浮萍和金鱼藻等进行净化;工艺4以微生态制剂和金鱼藻等进行净化.分别计算各净化区的污染物净化总量和单位净化面积的净化强度.结果表明,4种不同净化工艺对排入的池塘养殖尾水营养盐均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不同的净化工艺对NH3-N、TN、TP和CODMn的去除能力表现出一定差异.工艺3对池塘养殖尾水中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的净化效率相对优于其他3种净化工艺.  相似文献   
63.
项健  孔丽  蔡春芳  张樊苗  宋霖  杨超 《淡水渔业》2013,(1):78-80,93
在6个62 cm×78 cm×50 cm的水箱中每箱投放5 kg规格为(2.69±0.21)g的螺蛳。选取螺旋藻(Spiruli-na)、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两种富含类胡萝卜素的微藻,分别以每箱每天12 g、10 g的量投喂,并采用水循环和充气的方式维持藻粉在水中均匀分布。于投喂前及投喂后4、8、12天取螺蛳200 g左右,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投喂螺旋藻的螺蛳经过8 d喂养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从42.5μg/g提高到69.1μg/g,并不再显著提高。投喂雨生红球藻的螺蛳在4 d后类胡萝卜素含量已达213.3μg/g,并进一步缓慢提高。该结果表明螺蛳适宜作为向中华绒螯蟹传递类胡萝卜素的中间载体。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滤食性鱼类对阳澄西湖生态、经济的影响。[方法]2009年3-12月,对阳澄西湖7个入水口、6个出水口及湖区5个围养区域水质进行跟踪监测,并对经济效益作了调查。[结果]阳澄西湖出水口水质优于入水口,生态围养区水质优于出、入水口水质,但整体水质属于V类或劣V类水。全湖叶绿素年平均水平为39.67 mg/L,生态围养经济效益为1 001.3万元,以渔获物形式移出湖体的N、P分别为33.7、10.0 t。[结论]围养滤食性鱼类控藻效应明显,经济效益可观。鉴于阳澄西湖目前营养盐水平较高,宜继续实施以放养滤食性鱼类为主体的渔业模式。  相似文献   
65.
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性能与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初均重(69.51±6.29)g的草鱼24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添加0、1000、1500、2000mg/kg和2500mg/kg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经过70d的池塘网箱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降低饲料系数(FCR),其中2000mg/kg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各试验组肠道皱襞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500mg/kg和2500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微绒毛高度基本高于对照组,其中1000mg/kg和2500mg/kg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绒毛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绒毛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够通过改善草鱼肠道黏膜形态,促进草鱼对饲料的吸收利用,从而促进草鱼生长。  相似文献   
66.
研究选用初始均重为25.40g的草鱼鱼种,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15尾,分别饲喂含16%玉米、32%玉米不加豆油(无油组)、32%玉米、16%膨化玉米、32%膨化玉米不加豆油(无油组)、32%膨化玉米的日粮,饲养时间为60d。结果表明:①玉米组与膨化玉米组相比:在16%、32%条件下,草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32%无油条件下,玉米组草鱼特定生长率高13.50%,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低12.74%,蛋白质效率高14.35%,差异显著(P0.05)。玉米组草鱼的肝体比、脏体比和腹部脂肪比都有降低的趋势(32%条件下玉米组草鱼的腹部脂肪比显著降低30.97%(P0.05))。玉米组草鱼全鱼、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都有降低的趋势,蛋白含量有提高的趋势(32%无油条件下,玉米组草鱼肌肉蛋白含量显著提高2.66%(P0.05))。②无油组与相应的加油组相比,草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各项形体指标以及全鱼、肌肉营养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将饲料中玉米由16%提高到32%时,草鱼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肝脏蛋白含量分别降低10.06%、2.62%和2.57%,而草鱼饲料系数、腹部脂肪比和肝脏脂肪含量分别提高7.04%、25.88%和10.52%,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将膨化玉米添加量从16%提高到32%时,草鱼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保持相对稳定;草鱼肝体比、脏体比分别提高2.03%、3.29%,差异不显著(P0.05),草鱼腹部脂肪比提高49.04%,肝脏脂肪含量提高50.64%,肝脏蛋白含量降低12.47%,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①在草鱼饲料中,玉米利用效果优于膨化玉米。②玉米、膨化玉米在草鱼饲料中适宜的使用量为16%,过量使用草鱼的养殖效果下降。③草鱼能较好的利用玉米淀粉转化为脂肪,在32%水平的玉米或膨化玉米饲料中不添加油脂对草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7.
本实验探讨以猪肉粉为动物蛋白源的草鱼日粮中添加鱼溶浆粉和鱼油以补充鱼类所需的部分生长因子,对草鱼生长、肝脏脂肪含量和血清理化指标的影响,以期达到节约鱼粉的目的。在实用配方模式下,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是添加6%猪肉粉(6P)、3%猪肉粉+3%鱼溶浆粉(3P3SW)、6%鱼溶浆粉(6SW)、3%猪肉粉+3%鱼溶浆粉+2%鱼油(3P3SW2O)、6%鱼溶浆粉+2%鱼油(6SW2O)和6%鱼粉(6F,对照)。在池塘网箱中饲喂(80.0±2.0)g的草鱼72 d。结果表明,6P和6F在SGR、FCR、PRR、ERR和HSI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鱼溶浆粉后,3P3SW、6SW与6F相比,SGR提高了9.1%~9.6%,FCR下降了8.5%~11.2%,差异显著(P<0.05),但3P3SW和6SW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PRR、FRR和ERR方面,3P3SW、6SW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添加鱼油后,3P3SW2O、6SW2O和3P3SW、6SW比,SGR分别下降了9.7%、15.4%,FCR分别上升了6.9%、31.1%,除3P3SW2O和3P3SW的FCR之外,其余差异显著(P<0.05);在PRR和ERR方面,3P3SW2O、6SW2O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同时,3P3SW2O、6SW2O的FRR和肝脏粗脂肪含量都出现不同程度增高,HSI增大,血清TBA、CHOL、HDL和LDL与肝脏粗脂肪呈现出相同趋势,且上述指标均是6SW2O组最高,与其余各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此外,在对饲料中游离氨基酸和生物胺与FCR和SGR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游离Lys、Tau和Put与FCR和SGR的Pearsion相关系数都大于0.8,且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因此,鱼溶浆粉对草鱼的促生长作用优于鱼粉,在无鱼粉日粮中添加少量的鱼溶浆粉能满足草鱼需求,节约鱼粉用量,这种促生长作用与饲料中游离Lys、Tau和Put的关系密切;由于鱼油促使脂肪在体内和肝脏沉积,加重肝脏脂质代谢负担,加上其易氧化变质特性,限制了它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68.
鱼、虾、蟹养殖池塘清塘排水水质及污染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估计混养鱼、青虾、河蟹养殖池塘清塘时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实验选取三种类型池塘(混养鱼塘、青虾塘、河蟹塘)各5口。混养鱼塘清塘时一边捕捞一边用潜水泵排水;青虾塘在捕捞完成后即用潜水泵排水;河蟹塘在捕捞完成后1个月左右采用自流装置从表层开始排水并滞留30 cm水于塘内。采集三类池塘清塘前塘内水样及清塘过程中排水口水样,分析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和悬浮物等污染物浓度。分别以塘内水质和排水口水质的监测值估算了污染物的表观排放强度和实际排放强度。结果表明,随着塘内水位下降,混养鱼塘和青虾塘排水口的污染物浓度显著提高(P0.05)。混养鱼塘的实际污染强度显著高于其表观污染强度(P0.05)。然而河蟹池塘污染物的实际排放强度却显著低于表观排放强度(P0.05)。结果提示以塘内水质来估算池塘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明显误差;通过改进排水技术可以削减养殖污染排放量。  相似文献   
69.
高pH值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及虾青素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高pH对河蟹体色的潜在影响,探讨了高pH胁迫下河蟹虾青素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将河蟹饲养于6个规格为18 m2的水泥池中,养殖用水为沙滤河水(pH 7.5~8.0)。将其中三个水泥池的水用1 mol/L Na OH调pH至9.0~9.5。分别于pH调整后的2、24、48、96、192 h时采集河蟹血淋巴和头胸甲,分析头胸甲中虾青素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结果表明:pH胁迫后96 h内河蟹头胸甲中虾青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96 h后虾青素含量趋于稳定;血清SOD、CAT、T-AOC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和CAT均在胁迫48 h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T-AOC在胁迫192 h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高pH胁迫会导致河蟹氧化应激,从而使河蟹体色变差。  相似文献   
70.
平阳县梅溪乡某养猪专业合作社猪场实行自繁自养,肉猪品种为杜长大三元杂交组合;仔猪实行45日龄断乳,然后转入保育舍饲养;饲料由乳猪全价颗粒料逐步过渡到由4%仔猪预混料加基础配合饲料饲喂。2009年2月上旬,该猪场少数保育猪出现四肢无力、喜卧,精神差,食欲下降;强迫运动时,卧地不起等症状;体温38.5~39.5℃。随后,病情逐步加重,发病猪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皮毛粗乱、消瘦;强迫站立时,尖叫,四肢肌肉疼痛;病程拖到10余天后开始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