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一种贝类作为水产动物诱食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种贝类(ASL)不仅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全面,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甜菜碱含量高达289mg/g。向饲料中添加1%的ASL粉,发现其对金鱼的诱食活性不仅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且显著高于化十香组;饲料中添加03%的ASL粉,异育银鲫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六周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33%,这些结果表明ASL作为水产动物诱食剂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鱼蛋白水解物对黄颡鱼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日本鳀粉为对照,以实用型黄颡鱼饲料配方模式为基础开展实验:1以30.5%鱼粉为对照(FM),在相同配方模式下,以6%鱼蛋白水解物(MPH6)替代20%的鱼粉;2以30.5%鱼粉为对照(FM),在无鱼粉日粮中分别添加3%(FPH3)、6%(FPH6)、12%(FPH12)鱼蛋白水解物;共设计5组等氮等能实验日粮,在池塘网箱中养殖黄颡鱼[初始体质量(30.08±0.35)g]60 d。结果显示:与FM相比,FPH12在SGR、FCR、PRR和FRR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而MPH6、FPH3、FPH6组SGR降低了15.45%~24.39%,FCR升高了32.14%~42.86%,MPH6、FPH6差异显著,在PRR和FRR方面,MPH6、FPH3、FPH6组PRR降低了21.11%~27.78%,MPH6组FRR降低了41.51%;全鱼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FPH3、FPH6、FPH12肌肉多种游离氨基酸水平显著高于FM,其中Thr、Val、His与其在日粮中的水平显著相关;FPH6组HSI显著低于FM,鱼蛋白水解物对CP、VSI、肠体比的影响不显著;血清AST、ALT、HDL、LDL、TP、CHOL、TG无显著差异,FPH3组ALB显著低于FM。研究表明:黄颡鱼日粮中,12%鱼蛋白水解物(干物质)与30.5%鱼粉在生长速度、饲料效率、血清生理指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等效性;过高的植物蛋白日粮影响了黄颡鱼的生产性能;饲喂鱼蛋白水解物日粮使黄颡鱼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升高,特别是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23.
通过调查走访和实验分析,比较了3种投饵结构下河蟹(Eriocheir sinesis)养殖池塘在氮、磷收支和实际污染强度方面的差异。1种饵料结构以冰鲜鱼为主,另2种含配合饲料,按照配合饲料使用量不同,分为低于1000kg/hm2组和高于1000kg/hm2组。结果显示,以冰鲜鱼为主的养殖池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3.02kg(1.10%)+饵料272.18kg(98.90%)=渔获物31.92kg(11.60%)+伊乐藻136.18kg(49.48%)+底泥沉积79.53kg(28.90%)+尾水排放27.57kg(10.02%),磷收支方程为:苗种0.26kg(0.42%)+饵料61.02kg(99.58%)=渔获物1.49kg(2.43%)+伊乐藻15.01kg(24.49%)+底泥沉积41.94kg(68.44%)+尾水排放2.84kg(4.63%);配合饲料使用量低于1000kg/hm2的养殖池塘氮收支方程为:苗种4.49kg(2.74%)+饵料159.09kg(97.26%)=渔获物45.55kg(27.85%)+伊乐藻136.18kg(83.25%)+底泥沉积-39.26kg(-24.00%)+尾水排...  相似文献   
24.
<正>湖泊藻华(本文特指藻华严重阶段,微藻聚集或堆积于水面的现象,类似湖泛)发生后会带来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长期以来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各级政府也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湖泊的治理工作。然而,多年来许多重点湖泊治理效果不甚理想。笔者长期从事池塘养殖生态环境研究工作,近10年来工作内容也涉及阳澄湖、东太湖的生态治理。池塘养殖水质调控的实践经验给我们许多启发,或可用于指导湖泊藻华防控。一、藻类生长速度极快水中微藻的生长与陆上植物一样,需要一定的营养与气候条件(水温、光照等)。条件适宜  相似文献   
25.
饲料氧化鱼油引起草鱼肠道黏膜结构屏障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饲料氧化鱼油对草鱼肠道屏障结构和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实验目的)以豆油、鱼油、氧化鱼油作为饲料脂肪源,分别设计鱼油组(6F)、豆油组(6S)、2%氧化鱼油(2OF)、4%氧化鱼油(4OF)及6%氧化鱼油(6OF)5组等氮、等能半纯化饲料,在池塘网箱养殖草鱼(平均体重74.8士1.2)72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测定了草鱼肠道紧密连接蛋白中闭锁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Claudin3、Claudin15a和胞浆蛋白ZO-1、ZO-2、ZO-3的基因表达活性,并结合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肠道通透性标志性指标测定结果综合分析。(实验方法)结果显示:在添加氧化鱼油后,(1)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内毒素和D-乳酸含量都出现显著增加(P<0.05);(2)组成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闭合蛋白Claudin-3、Claudin-15a和胞浆蛋白ZO-1、ZO-2、ZO-3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下调(P<0.05),而闭锁蛋白Occludin基因表达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但差异不显著(P>0.05);(3)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肠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出现缝隙;⑷饲料中的AV值、POV值、MDA含量与闭合蛋白Claudin-3、Claudin-15a,胞浆蛋白ZO-1、ZO-2、ZO-3和闭锁蛋白Occludin基因表达活性均显示负相关关系的变化趋势,其中饲料POV值、MDA含量与胞浆蛋白ZO-1基因表达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氧化鱼油后,氧化鱼油中的过氧化物、丙二醛等油脂氧化产物导致组成肠道黏膜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蛋白基因表达活性显著下调、紧密连接物理性结构显著损伤,致使肠黏膜屏障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肠黏膜通透性显著增加。(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26.
史氏鲟养殖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鲟鱼室内水泥池养殖、池塘养殖和网箱三种养殖方式下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效益 ,认为室内水泥池养殖经济效益较高 ,养殖周期短 ,但设施投入太高不宜推广 ;池塘和网箱养殖鲟鱼也能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但在管理上要有防止水温过高等措施 ,同时就鲟鱼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我国的水产饲料工业发展历程非常短,真正开展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生产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了,到现在不过30年的发展时间,但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到2008年全国饲料总量为13 700万吨(2008中国饲料工业年鉴),而水产饲料为1 342万吨、占全国饲料总量的9.79%.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棉子糖对草鱼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均重(69.51±6.29)g的草鱼288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含200、400、800、1200和2000 mg/kg棉子糖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7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棉子糖能够提高草鱼的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其中1200 mg/kg组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2)各试验组蛋白质沉积率均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沉积率除400 mg/kg组外,其余各试验组均显著升高(P<0.05);尤以1200 mg/kg组的蛋白质沉积率和脂肪沉积率最高;3)各试验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1)棉子糖能够提高草鱼对饲料的吸收利用,增强鱼体对脂肪的吸收并节约蛋白质,从而促进草鱼生长;2)棉子糖可以明显的起到调节草鱼脂质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以强化培育后草鱼的肠道粘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消化法和离心转速梯度分离肠道粘膜细胞团,分别试验不同培养液与不同CO2浓度组合、胎牛血清浓度及细胞接种浓度时细胞生长效果,并且观察草鱼原代肠道粘膜细胞生长过程,同时采用3种细胞形态观察法、MTT检测法及相关酶活力系统评价细胞培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机械刮取消化法,分离转速为400 r/min,在使用M199培养液、6%CO2、15%胎牛血清、接种浓度为2×103(个/孔)条件下可批量复制草鱼原代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增殖过程符合动物原代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生长分化规律,采用荧光倒置显微镜与Giemsa染色法相结合、MTT检测法、AKP酶活力及LDH/MTT OD值可系统评价细胞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30.
以异育银鲫为试验对象,在实用饲料中按照L9(34)正交设计方案补充Fe、Cu、Mn、Zn,经过60 d养殖后,分析鱼体器官、组织与饲料中Fe、Cu、Mn、Zn 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相互比例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Fe、Cu、Mn、Zn在鱼体各器官、组织中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鳍中的Fe、Mn、Zn,头骨中的Cu、Mn、Zn,心脏、肝胰脏、脊椎骨中的Fe、Cu,全鱼Cu、Zn,脾中Cu、Mn,肾脏中Mn、Zn,肌肉、卵、肠中Cu,鳃骨中的Zn,鳞中的Mn受饲料中相应元素供给量的影响很大;鱼体器官、组织中Fe、Cu、Mn、Zn比例模式有3种基本类型,脾、肌肉、脑、心脏、肾脏和全鱼属于Fe比例高的类型(称为高Fe型),与饲料中的Fe、Cu、Mn、Zn比例模式非常相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脊椎骨、鳃骨、肠、头骨和鳍中Fe、Zn两者比例比较接近,属于Fe、Zn比较高的类型(称为高Fe、高Zn型),而鳞和卵属于Zn比例高的类型(高Zn型),这两类类型的Fe、Cu、Mn、Zn比例与饲料中比例模式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