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综合类   66篇
水产渔业   9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吉奥罗非鱼     
正育种单位:茂名市伟业罗非鱼良种场、上海海洋大学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经5代群体选育的新吉富罗非鱼为母本,以经9代群体选育的以色列品系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吉奥罗非鱼。自然雄性率可达92.0%以上,出肉率高;在相同养殖条件下,6月龄平均体重比奥尼罗非鱼提高25.0%以上,抗逆性能明显优于吉富罗非鱼。  相似文献   
82.
欧洲鳗短钩拟指环虫病及其鳃组织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患短钩拟指环虫病欧洲鳗的症状、流行状况和鳃显微组织病理.游动和呼吸频率异常、鳃丝浮肿和鳃上粘液增多为该病的主要症状.该病尽管在冬季也有发生,但水温在26℃以上的春末、夏季和秋初是最易发病的流行季节,流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患病欧洲鳗鳃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出5种类型,其一是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使邻近的鳃小片相连;其二是鳃小片粘液细胞增生,同样使鳃小片连成一片,增生的粘液细胞经阿利新蓝(Alclan blue)和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 schiff)二者联合染色后呈蓝紫色的染色反应,属于Ⅳ型的粘液细胞;其三是鳃小片肿大,但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无肿大现象,上皮细胞层与毛细血管相分离,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上皮细胞层破裂,血细胞外溢,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后,失去鳃小片原有的结构;其四是鳃小片肿大同时伴随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肿大,进一步发展,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后,鳃小片同样失去原有的结构;其五是鳃小片毛细血管严重充血扩张,比原毛细血管扩张几倍到十几倍,形成充满红细胞的棒状到球状的动脉瘤.结果表明鳃上皮细胞增生、粘液细胞增生、鳃小片肿大、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和严重充血成动脉瘤等病理变化都可导致患病欧洲鳗呼吸困难,轻者影响其生长,重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8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 ,MHC)是指染色体上由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所组成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复合遗传系统或区域[1 ] 。MHC广泛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与调节 ,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免疫学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鱼类 ,MHC研究刚刚开始。1 哺乳动物的MHC目前对人和小鼠的MHC有较详细的研究[1 ] 。 1 999年人类的MHC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全部完成[2 ] 。人类MHC又称HLA(HumanLeukocyteAntigen ,人类白细胞抗原 ) ,定位在…  相似文献   
84.
在上海金山低盐度封闭海域建立了IMTA(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系统,进行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成鱼生态养殖试验及营养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水生植物穗花狐尾藻、近江牡蛎进行生态修复后,水体中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磷酸盐和COD平均浓度分别下降58.82%、37.50%、55.32%、53.85%和45.18%,大黄鱼存活率达到94%,10月份特定增长率0.22%±0.018%/d。生态养殖的大黄鱼肥满度、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分别为1.82±0.25、1.36%±0.32%、3.18%±0.22%,均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13.7%、25.7%、24.5%(P0.05)。特别是粗脂肪含量为31.14%±0.11%,显著低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42.46%±0.08%(P0.05);粗蛋白、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66.79%±5.94%、3.84%±0.003%和73.15%±0.07%,均分别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的大黄鱼54.91%±4.88%、3.14%±0.005%和65.96%±0.03%(P0.05);生态养殖大黄鱼的必需氨基酸的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苏氨酸(Th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含量显著高于非生态养殖大黄鱼20.7%,36.0%,22.1%,20.5%,20.1%,25.2%,18.2%(P0.05)。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可以在5~6低盐度海域生存和养殖,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具有更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5.
以1个新型杂交鱼-吉奥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群体,4个近缘遗传型罗非鱼群体[奥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新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为实验材料,采用RAPD和SSR技术,比较分析这两个杂交种间及它们同亲本间的遗传差异.RAPD方面:①群体多态座位比例(P)-吉奥(20.4%)>新吉富(18.5%),但<奥利亚(21.4%)<奥尼(21.7%)<尼罗(22.3%);②Nei'S平均遗传相似系数(Ip)-吉奥(0.9086)<新吉富(0.9231),但>奥利亚(0.8895)>尼罗(0.8588)>奥尼(0.8069);③香农多样性指数(Ha)-吉奥(0.1326)>新吉富(0.1103),但<奥利亚(0.1514)<尼罗(0.1742)<奥尼(0.2410);④群体两两间遗传相似系数(Ipop)-吉奥-奥尼(0.9444)<吉奥-尼罗(0.9496)<吉奥-新吉富(0.9544),但>吉奥-奥利亚(0.9383).SSR方面:①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吉奥(2.43)>新吉富(2.31)>尼罗(1.94)>奥利亚(1.18),但<奥尼(2.82);②平均遗传杂合度(H)-吉奥(0.700)>尼罗(0.570)>奥利亚(0.497)>新吉富(0.398),但<奥尼(0.816);③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吉奥(0.661)>尼罗(0.568)>奥利亚(0.513)>新吉富(0.420),但<奥尼(0.692);④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和UPGMA树,奥利亚罗非鱼单独为一支,吉奥等4种罗非鱼为一支.总的说来,RAPD和SSR两种技术检测结果所反映的群体遗传信息一致.这表明,无论是吉奥还是奥尼,两个杂交种在遗传上都同各自的母本较近,这同作者先前揭示的形态和生长等方面的母本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86.
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从患病濒死尼罗罗非鱼肝脏分离到99-5-A和99-7-28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用这2菌株对尼罗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及尼奥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均可使其致病.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一致,呈出血性败血症.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确认这2菌株皆为温和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35 种药物对上述2菌株进行药物抑菌试验,其中,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多粘菌素、 妥布霉素、氟哌酸、氯霉素、氨曲南抑菌效果最佳;99-5-A菌株对呋喃妥因敏感,但 99-7-28菌株对其耐药;99-7-28对复方新诺明敏感,而99-5-A菌株对其则无反应.  相似文献   
87.
中华鳖温和气高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8.
中华鳖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垂死病鳖的肝脏分离到96-12-Ⅳ菌株,用该菌株人工感染健康鳖,感染率100%,由感染发病鳖的肝脏到96-12-Ⅳ‘菌株,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与96-12-Ⅳ菌株的测定结果一致,鉴定为脑炎败血性黄杆菌。该菌通过血道传播,侵袭全身各脏器,使各脏器组织发生变质性病变,淤血,出血,呈败血症。选择14种药物以纸片扩散法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证实其中4种药物抑菌作用较强,用它们配制了鳖必康Ⅲ号,临床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89.
草鱼中华鱼蚤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鱼中华鱼蚤病是由大中华鱼蚤寄生所引起的鳃病。虫体以其第二对触肢插入鳃组织而牢固地附着于寄主的鳃丝上。病鱼的血浆总蛋白含量和葡萄糖含量、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健康草鱼;红细胞沉降率和白细胞数则高于健康草鱼;白细胞的血式也有明显变化。病鱼鳃上的粘液很多,鳃丝末端膨大成棒槌状,苍白而无血色。鳃组织的病变,主要为炎性水肿和呼吸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及间充质细胞增生,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炎性水肿的发生使鳃小片的呼吸机能受到障碍和破坏;由细胞增生引起的鳃小片融合大大缩小了鳃的气体交换面积,因此当大中华鱼蚤大量寄生时,导致病鱼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90.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鱼病。其组织病理变化可以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类型。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进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的鳃组织病理变化,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以炎性水肿和坏死为主。患细菌性烂鳃病的草鱼的肝脏、肾脏也发生病理变化。肝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水样变性、醣元颗粒消失,以至坏死;其肾组织主要发生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水样变性、坏死,在坏死的肾小管周围的造血组织中的一些细胞核固缩,个别肾小球萎缩。人工感染患细菌性烂鳃病的当年草鱼的白细胞数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虽低于对照组,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