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大豆蛋白作为重要营养来源,其含量在大豆种子中约占40%。7S球蛋白(b-伴大豆球蛋白)和11S球蛋白(大豆球蛋白)约占种子总蛋白70%,其含量直接影响大豆蛋白品质及特性。因此,大豆7S与11S球蛋白含量相关QTL定位与候选基因挖掘非常重要。研究调查国内外已报道的42个7S与11S球蛋白相关QTL数据,通过利用BioMercator ver.2.1软件对其进行元分析得到11个Meta-QTL区间。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基因本体数据库分析Meta-QTL区域基因,确定18个参与调控7S与11S球蛋白含量的相关基因作为候选基因,该候选基因分别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氨基酸生物合成等过程。其中1个基因被注释为编码2S白蛋白超家族蛋白,6个基因与蛋白质合成相关细胞器的生长发育相关,5个基因被注释为编码影响贮藏蛋白积累的转录因子家族蛋白,6个基因与贮藏蛋白运输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对大豆7S和11S球蛋白相关QTL定位及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本试验旨在探究在氯化钴(Co-Cl)和蛋氨酸钴(Co-Met) 2种钴(Co)源下饲料Co含量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和组织Co沉积的影响,并比较2种Co源的生物学效价。以脱维酪蛋白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2、4、8、16、32 mg/kg(以Co计)的Co-Cl或Co-M et,配制11种试验饲料(共用对照)。挑选健康的初始体重为(22.18±0.35) g的军曹鱼幼鱼990尾,随机分为11组,每组分配3个网箱(重复),投喂同一种试验饲料,每个网箱养殖30尾鱼,共投喂10周。结果显示:1) 2种Co源下,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均随饲料Co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军曹鱼幼鱼的SGR、WGR和饲料系数(FCR)(P0.01),饲粮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SGR、WGR、成活率(SR)(P0.05)。2)饲粮Co源极显著影响红细胞计数(RBC)(P 0.01),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P0.01),饲料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HCT (P0.01)。3)饲料Co源极显著影响脊椎骨Co含量(P 0.01),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脊椎骨和全鱼Co含量(P 0.01),饲料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脊椎骨和全鱼Co含量(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含量的Co可改善军曹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液学指标,提高组织中Co沉积量。以Co-Cl和Co-Met为Co源,饲料Co含量分别为17.75、19.40 mg/kg时军曹鱼幼鱼可获得最大SGR。以SGR、RBC、脊椎骨Co含量为判据,Co-Met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Co-Cl的1.47、1.49、1.12倍。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旨在研究浓缩棉籽蛋白替代鱼粉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及胃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影响。选择体重(25.5±0.5) g的卵形鲳鲹幼鱼72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对照组饲喂以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各替代组分别饲喂以浓缩棉籽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12%、24%、36%、48%和60%鱼粉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替代组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6%替代组的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60%替代组(P0.05)。对照组和48%替代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12%、24%、36%替代组(P0.05)。各组之间摄食量、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2) 12%替代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24%替代组(P0.05),24%替代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6%、48%、60%替代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2%组(P0.05),60%替代组的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的水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 12%替代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36%、48%替代组(P0.05);12%替代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6%替代组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60%替代组(P0.05);对照组和12%替代组的血清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各组之间的肝脏丙二醛含量、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除60%替代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36%、48%替代组(P0.05)。5) 36%、48%、60%替代组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12%替代组(P0.05)。各组之间中肠中糜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4%、36%替代组前肠和后肠中糜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为判据,通过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得出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浓缩棉籽蛋白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6%。  相似文献   
84.
本试验旨在研究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e)对饲料锌的需要量。以硫酸锌为锌源,在以酪蛋白、明胶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20、30、50mg/kg的锌,使6种试验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7.1、10.1、15.3、23.4、33.0、54.4mg/kg。每种饲料饲喂1组方斑东风螺,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螺,螺初始体重为(106.25±0.00)mg。试验期8周,养殖水体中锌含量为5.74μg/L。结果表明:1)饲料锌含量对方斑东风螺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成活率(SR)和肉壳比(SB/SR)无显著影响(P>0.05)。方斑东风螺增重率(WGR)先随饲料锌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当饲料锌含量达到15.3mg/kg后各组WGR无显著差异(P>0.05)。2)饲料锌含量对方斑东风螺软体部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方斑东风螺软体部锌含量与饲料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R2=0.975 0),各组方斑东风螺壳中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方斑东风螺内脏团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先随饲料锌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当饲料锌含量达到23.4mg/kg后上述酶活力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WGR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锌的最适需要量为15.3mg/kg;以内脏团中T-SOD、CuZn-SOD、CAT和AKP活力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饲料锌的最适需要量为22.9~24.3mg/kg。  相似文献   
85.
介绍了“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在水产养殖专业中的地位和课堂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了启发式、开放式和问题式的教学新模式,为该门课程的本科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87.
<正>高粱绥杂8号(绥906)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以绥不育26A为母本、绥恢27为父本杂交育成。于2014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1亲本特征特性1.1母本绥26A绥26A来源:绥不育1B×(黑龙11B×反帝1号B)通过人工有性杂交经系谱法及不育系转育选育而成;特征特性:株高70cm,穗长20cm,中散穗型,籽粒褐色,生育日数95d,幼苗绿色,芽  相似文献   
88.
董晓慧 《中国饲料》2023,(16):110-113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饲料企业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饲料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整合能力,除了加快创新驱动外,还要强化内部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为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内生动力。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在饲料企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入手,全面分析企业文化在饲料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并针对饲料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9.
以军曹鱼为试验对象,在以卵白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锌含量为5.65mg·kg~(-1))中分别添加0,10,20,30和40mg·kg~(-1)的硫酸锌和蛋氨酸锌,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处理组三重复,每重复15尾鱼。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时测量各组鱼体重,抽血,分离血清,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锌含量,剖取肝脏、肌肉和骨骼分别制成混合样品分析锌含量。结果表明:基础饲料组成活率、增重率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与锌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各添加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其肌肉、骨骼、肝脏和血清锌含量与其他组差异极显著(P<0.01)。当饲料中锌添加量为10mg·kg~(-1)时,锌源对增重率、肌肉和骨骼锌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蛋氨酸锌显著优于硫酸锌;锌添加量为20mg·kg~(-1)时,锌源对增重率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差异显著(P<0.05);锌添加量为30mg·kg~(-1)时,锌源对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血清锌含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以增重率和骨锌含量为判据,蛋氨酸锌相对于硫酸锌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117.72%和140.38%。  相似文献   
90.
试验以饲用鱼油为材料,在干燥温度条件下,(105±2)℃加热处理鱼油6、24、36、48、60和84 h后用气相色谱法对其脂肪酸组成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未经加热的鱼油脂肪酸组成作为对照,研究烘干温度对饲用鱼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5℃下,鱼油中的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随时间发生变化。EPA和DHA的含量明显减少,分别从10.48%和15.26%下降到2.5%和2.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