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基于组合算法的农机装备水平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机装备水平预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为克服传统建模方法在模型选取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滑动窗口-遗传程序设计(sliding window-genetic programming,SW-GP)组合算法实现农机装备水平动态预测函数的自动建模.在程序设计时,数据采样采用滑动窗口技术实现,通过改进的GP算法实现系统的自动建模.计算实例结果表明,SW-GP组合算法建立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预测结果相对误差比传统建模方法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2.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的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形式的铜——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添加量分别为10、30、50 mg/kg,饲喂凡纳滨对虾8周,并于试验的第4周末、第8周末取对虾称重,同时采集对虾的血清、肝胰脏和肌肉,测定其血清酚氧化酶(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胰脏和肌肉中铜的含量。结果表明:1)4周时,硫酸铜各组虾的增重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蛋氨酸铜各组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10 mg/kg时,铜源之间增重率差异极显著;8周时,硫酸铜各组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蛋氨酸铜各组虾的增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30 mg/kg时,铜源间增重率差异显著。2)两种铜源的各添加水平对对虾的成活率无影响。3)硫酸铜各组虾的PO、S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蛋氨酸铜各组虾的PO、SOD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水平为10 mg/kg时,两种铜源对PO和SOD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添加水平为30 mg/kg时,两种铜源对SOD的影响差异显著。4)两种铜源的各添加水平对肌肉中的铜含量无显著影响;蛋氨酸铜各组虾的肝胰脏中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硫酸铜各组表现为随添加水平的增加,虾肝胰脏中铜含量极显著增加,10、30、50 mg/kg添加水平下,铜源对肝胰脏铜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对虾生长、酶活、组织中铜含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铜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蛋氨酸铜的营养效果好于硫酸铜;饲料中蛋氨酸铜的添加量为10 mg/kg时,即可满足对虾生长、免疫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3.
比较研究了低鱼粉饲料中添加微胶囊蛋氨酸或晶体蛋氨酸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将鱼粉组和减少鱼粉后蛋氨酸缺乏组分别设为正、负对照组,试验组饲料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MET)、羟基蛋氨酸(MHA)、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微胶囊蛋氨酸(CAP)、丙烯酸树脂微胶囊蛋氨酸(RES)和棕榈酸甘油酯微胶囊蛋氨酸(TPA),共7组等氮等脂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尾鱼,初始体质量(5.40±0.07)g,流水养殖8周,水温29~31℃.结果显示微胶囊蛋氨酸组的军曹鱼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对照组和MET组(P<0.05),MET和TPA组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正负对照组(P<0.05);MET组军曹鱼幼鱼摄食后0.5 h肠道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摄食3 h后正对照组和RES组Na+、K+-ATP酶活性上升,显著高于CAP和MHA组(P<0.05),摄食8 h后正对照组和微胶囊蛋氨酸组显著高于MHA和MET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军曹鱼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晶体蛋氨酸即可增进氨基酸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微胶囊有助于蛋氨酸在肠道中的缓慢释放,提高肠道内胰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4.
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血浆生化指标、肝/肌糖原的影响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食性的吉富罗非鱼、卵形鲳鲹和军曹鱼为研究对象,糊精为糖源,三种鱼各设置低、中、高(CL、CM、CH;吉富罗非鱼:20%、30%、40%;卵形鲳鲹:13%、26%、39%;军曹鱼:12%、24%、36%)3个不同饲料糖添加水平,依次为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并进行葡萄糖注射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以CL组最高(P<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最高值均出现在CH组中,显著高于CL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H组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而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则均为CM组显著最高(P<0.05);三种鱼饲料系数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均以CM组最低,分别为1.47(吉富罗非)、1.61(卵形鲳鲹)和1.49(军曹鱼)。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饲料中糖水平的上升,罗非鱼CH组糖代谢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卵形鲳鲹和军曹鱼CH组血糖、胰岛素、肝/肌糖原、甘油三酯均为最高;军曹鱼CM组肝/肌糖原和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耐受实验结果显示注射葡萄糖后:(1)卵形鲳鲹组和罗非鱼组在1 h血糖水平达峰值(P<0.05),并且均在12 h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而军曹鱼组在3 h达血糖峰值后直至24 h才回到注射前水平。(2)军曹鱼组与罗非鱼组血浆胰岛素水平缓慢上升,至3 h达最高水平(P<0.05),而卵形鲳鲹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0.05)。(3)卵形鲳鲹组与罗非鱼组肝糖原水平缓慢上升,分别在3 h、6 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呈下降趋势。(4)罗非鱼组与卵形鲳鲹组甘油三酯水平分别在3 h、6 h达峰值(P<0.05),而军曹鱼组在1 h内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饲料糖水平对对三种食性鱼类生长、糖代谢生化指标、葡萄糖利用和耐受能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杂食性罗非鱼可比肉食性鱼类更好地利用膳食糖物质。葡萄糖耐受能力则以杂食性吉富罗非鱼为最强,卵形鲳鲹次之,军曹鱼葡萄糖耐受能力最低。  相似文献   
125.
将初始体质量为(0.006±0.0005)g的仔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分别投喂4种饵料:人工配合饵料、轮虫、蛋黄和轮虫+人工配合饵料.试验周期为28 d.结果表明,(1)轮虫+人工配合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组生长较快,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014 %/d和0.013 %/d, 绝对生长率达到0.150、0.142 g/d,二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组生长最慢,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2)轮虫+人工配合饵料与轮虫组仔稚鱼的成活率达到90.3%和 89.7%,大部分个体发育进入幼鱼阶段,二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组存活率较低,只有40.7%,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3)投喂不同饵料对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的消化酶具有显著影响,蛋黄组的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轮虫+人工配合饵料组的胃蛋白酶活力较高,天然饵料(轮虫)组较低.  相似文献   
126.
为评估蛋白质水平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血清激素和消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探究珍珠龙胆石斑鱼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对其健康生长的影响,实验选取珍珠龙胆石斑鱼[初始体质量(6.50±0.00) g]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35%、40%、45%、50%、55%和60%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通过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50%组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其他组;55%和60%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35%组;50%组血清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IN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45%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50%组胃蛋白酶活性和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肠淀粉酶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并在55%和60%组达到最低值。WGR与血清GH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以WGR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拟合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为51.57%。  相似文献   
127.
对浙江口岸截获的线虫种类进行调查和鉴定,共鉴定出检疫性线虫4种(属)。针对浙江省的具体情况,对该4种(属)的检疫性线虫种类进行风险分析,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检疫手段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3种铬源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铬源分别为氯化铬(Cr Cl3)、吡啶甲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6、0.9、1.2和2.0 mg/kg,配制成16种试验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挑选初始体重为(0.89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1 920尾,随机分为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铬添加水平为0.3~2.0 mg/kg的各组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铬组(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Cr Cl3和Cr-Met组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Cr-Pic组在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3种铬源下,蛋白质效率均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达最大值,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虾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 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呈现出最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最低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血清酚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以Cr Cl3、Cr-Pic和Cr-Met为铬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饲料中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33、1.27、1.04 mg/kg。通过比较可知,Cr-Met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Cr-Pic次之,Cr Cl3最低。  相似文献   
129.
本试验旨在研究硒源和硒水平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肝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组织硒含量的影响,以确定军曹鱼幼鱼对不同硒源的最适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3、0.6、0.9和1.2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Se-S)或蛋氨酸硒(Se-Met),配制9种试验饲料(共用对照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22.18±0.35)g的军曹鱼幼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试验鱼。结果表明:1)硒水平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成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影响(P0.05);硒源及硒源与硒水平的交互作用对SGR、W GR、FCR和SR均无显著影响(P0.05)。SGR和W GR随着硒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2)硒水平极显著影响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GSH-Px活性(P0.01),并显著影响血清GR活性(P0.05);硒源极显著影响肝脏GR、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性(P0.01);硒源和硒水平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肝脏CAT活性和MDA含量及血清T-SOD活性(P0.05)。肝脏和血清GSH-Px活性随着硒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稳定趋势,GR活性呈先下降后稳定趋势。2种硒源均在添加量为0.9 mg/kg时有最高的肝脏GSH-Px活性,最低的肝脏GR活性。肝脏CAT活性随着硒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3)脊椎骨、全鱼和肝脏硒含量随硒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硒源极显著影响脊椎骨硒含量(P0.01),硒源和硒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肝脏和脊椎骨硒含量(P0.01)。以蛋氨酸硒和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二次回归曲线分析得出饲料硒水平分别为1.29和1.46 mg/kg时军曹鱼幼鱼可以获得最大SGR。以SGR和全鱼硒含量为判据,军曹鱼幼鱼对蛋氨酸硒的生物利用率分别相当于亚硒酸钠的1.20和2.90倍。  相似文献   
13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及其在低温应激下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含1.95%脂肪)中添加0、4%、6%、8%豆油,制成4种不同脂肪水平(分别为1.95%、6.19%、8.03%和9.95%)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37.0±1.0)g的吉富罗非鱼8周。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饲养试验结束后,以28℃为对照,水温按1℃/h的速率降至15℃进行低温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成活率(S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WGR)及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饲料脂肪水平达6.19%后增加不显著(P>0.05)。2)低温应激下,饲料脂肪水平对除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血清中GLU、总蛋白(TP)、胆固醇(CH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先升高后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略微下降后再升高。3)低温应激下,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比例下降,不饱和脂肪酸(UFA)比例上升。饲料脂肪水平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比例及n-3/n-6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适当的饲料脂肪水平(6.19%)能够促进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提高其抗低温应激的能力;过高的饲料脂肪水平(8.03%及以上)可导致血液转氨酶活性升高,加重低温应激下鱼类代谢负担,不利于鱼体健康及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