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9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林业   431篇
农学   241篇
基础科学   258篇
  252篇
综合类   1941篇
农作物   260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1151篇
园艺   397篇
植物保护   20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正>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以及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和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湿地是具有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被称为地球三大自然生态系统,是人类的生态家园、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湿地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重要资源和产品,如淡水、粮食、肉  相似文献   
912.
大垄双行栽培甜菜效果分析董世新,杨春生,袁秀海(黑龙江省红光糖厂)大垄双行栽培甜菜的方法简称为“大双行”栽培法。早在1986年红光糖厂原料产区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试验。由于当时条件有限,一直未能重复进行,直到近年来,甜菜开展大垄双行覆膜栽培(简称“大双覆...  相似文献   
913.
设计辣椒"2+X"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喷施那氏齐齐发和生命素比常规施肥喷施那氏齐齐发和生命素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色浓绿,发病率低;增施钾肥对辣椒增产效果显著,且可降低植株发病率。  相似文献   
914.
采用稀有放线菌的橘色糖丝菌(Saccharothrix tangerinus)XA-1菌株发酵过滤液和孢子悬浮液浸种,对大豆种传病原真菌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橘色糖丝菌XA-1菌发酵滤液和孢子悬浮液对大豆种子致病的真菌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橘色糖丝菌XA-1菌发酵过滤液的抑菌效果明显好于孢子悬浮液的抑菌效果,其可抑菌作用机理可能是生防橘色糖丝菌XA-1菌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通过橘色糖丝菌XA-1菌发酵过滤液和孢子悬浮液分别浸种处理经3%次氯酸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大豆种子,结果表明,生防橘色糖丝菌XA-1菌产生杀菌活性物质不仅对种子表面真菌具有杀灭作用,而且对种皮内部的病菌亦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915.
<正>马铃薯新品种凉薯8号是由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高山作物研究站于1995年用凉薯97作母本,A1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获杂种实生籽,经1996年实生苗培育,1997年选种圃鉴定建立株系,1998年株系圃鉴定入选,编号961-8。经品系、品比预试、品比试验、省区试、生产对比试验、品质、抗病鉴定选育而成的新品种,于2006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16.
2012年3—10月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40 kg(N)·hm-2、221 kg(N)·hm-2和300 kg(N)·hm-2]对小麦//玉米间作系统生产力、间作优势和水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施氮量达221 kg(N)·hm-2时,小麦单作籽粒产量(5 036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25.13 kg·hm-2·mm-1)达最大值;当施氮量达300 kg(N)·hm-2时,小麦间作籽粒产量(3 078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39.76kg·hm-2·mm-1)、玉米单作籽粒产量(9 921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38.96 kg·hm-2·mm-1)、玉米间作籽粒产量(6 895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46.31 kg·hm-2·mm-1)达最大值;当施氮量为0 kg(N)·hm-2时,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0.049)达最大值;当施氮量为300 kg(N)·hm-2时,小麦//玉米间作的土地当量比(1.33)达最大值;当施氮量为140 kg(N)·hm-2时,小麦相对于玉米的水分竞争比率(0.98)达最大值。与单作相比,小麦//玉米间作具有显著的间作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间作方式中小麦的竞争能力大于玉米;小麦、玉米两作物对水分生理需求时间有效性差异是小麦//玉米间作高效利用水分资源的基础,合理施氮能促进间作种植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917.
为探究不同玉米秸秆碳形态的增碳培肥效果,在烟田上建立原位土柱培养试验,分析不添加秸秆碳(CK)、添加常规秸秆(RS)、腐熟秸秆(DS)以及秸秆生物炭(BC)4个处理下耕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结构、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秸秆碳相比,3种秸秆碳形态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T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与不添加秸秆碳相比,常规秸秆和腐熟秸秆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而秸秆生物炭处理显著增加了颗粒有机碳(POC)含量(42.40%)。3种秸秆碳形态均提升微生物量碳/有机碳,这表明了秸秆碳投入可促进土壤有机碳周转。采用13C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分析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结构,结果表明,常规秸秆、腐熟秸秆处理增加了土壤烷氧碳(O-Alkyl-C)和羰基碳(Carbonyl-C)(易降解碳组分),而秸秆生物炭则增加了烷基碳(Alkyl-C)(难降解碳组分)、烷基碳/烷氧碳(A/O-A)和疏水碳/亲水碳(Hydrophobic-C/Hydrophilic-C)。不同形态的秸秆碳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具有差异性,秸秆生物炭处理显...  相似文献   
918.
硫酸盐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硫素,在植物代谢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矿区土壤硫酸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淮北临涣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研究区34个土壤样品,利用连续提取法测试分析样品中不同形态硫含量,结合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探讨土壤硫酸盐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中总硫(TS)含量变化范围为60.70 ~ 447.90 mg·kg-1,平均值为162.52 mg·kg-1,其变异系数(CV)较高,表明土壤TS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2)土壤中无机硫主要以硫酸盐形式存在,硫酸盐含量变化范围为11.08 ~ 59.18 mg·kg-1,平均值为25.38 mg·kg-1。(3)土壤硫酸盐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表现为固废堆积区>农田土壤区>对照区,土壤硫酸盐与有机质(OM)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矿区土壤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9.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开始于1982年的水稻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动态变化(1982—2011年)特征。29年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能提高水稻产量,培肥地力。长期施用化肥(NPK)导致水稻产量降低。稻谷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等氮投入情况下,增施化学磷肥的增产效应要高于化学钾肥,且早稻表现尤为明显;长期单施有机肥和单施化肥对稻谷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各处理水稻产量差异越显著。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增加速率表现为慢-快-慢三个阶段,有机肥的施用相较单施化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土壤有效磷的累积主要与化学磷肥的施用有关,各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历年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为:NPKM、NPM、PKMNPKM、NKM(p0.01);土壤速效钾以有机肥和化学钾肥配施的处理(NPKM、NKM、PKM)增加最快,单施化学肥料的处理(NPK)增加最慢。随着氮、磷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素出现盈余,但NPKM处理相比其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盈余量;各处理土壤中钾素均表现为亏缺状态,红壤性水稻田至少每年应补充投入钾素200 kg hm-2才能基本维持土壤钾素平衡。  相似文献   
920.
氟胁迫对茶树氟吸收累积特性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氟(F)胁迫对茶树叶片的抗氧化能力、膜脂过氧化以及茶树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氟胁迫促使茶树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氟胁迫下茶树的H202、丙二醛(MDA)以及脯氨酸(Pro)含量升高。茶树根部和地上部分氟含量均随着氟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器官的氟含量(Y)与氟添加浓度(X)呈极显著正相关。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大于1,说明茶树对氟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低浓度氟胁迫可以有效刺激茶树体内抗氧化酶活力,而高浓度氟胁迫下茶树叶片的抗氧化防御系统不能清除过多的活性氧化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