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17篇 |
59篇 | |
综合类 | 28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园艺 | 1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成渝地区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格局,城乡二元结构典型突出,探索该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促进该地区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成渝地区2010—2020年35个市(区县)域的城乡收入比数据,选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36下降至2.138,下降幅度约为18.89%;空间上表现为东西方向的“U型”和南北方向的“倒U型”分布特点;全局莫兰指数在0.484~0.618区间上下浮动,上升幅度约为13.43%,说明成渝地区各市(区县)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从集聚性及趋向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布特点呈现为比较明显的正自相关性,局部地区也有显著的H-H和L-L聚集特点;从空间计量模型计算结果来看,平均海拔、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最短通行时间等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
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城乡统筹的内涵,分析了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为了衡量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建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后,对重庆市2004~2007年城乡统筹进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重庆的城乡统筹水平较低,且城乡差距有加大的趋势.提出了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3.
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平低,发展可持续农业既是贵州特殊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兴黔富农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束缚着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为:地形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特殊性、降水的不均匀性和人为因素4个方面.从土地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3个方面阐述了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4.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5.
苏维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2)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北方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CO_2浓度增大时所带来的气候效应作了重点分析,经过综合归纳后得出我国北方气候在今后一百年内的两个基本变化趋势:第一:旱化加重,旱涝灾害频繁;第二: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三十年代,气候继续转冷,之后气候逐步转暖。 相似文献
46.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贵州省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基于DEM数据提取贵州省地形起伏度,利用TM遥感影像数据的解译结果,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对贵州省的景观空间格局随地形起伏度的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景观格局随地形起伏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地形起伏度较低的区域由于人类活动频繁,改变自然景观的力度较大,景观形状差异性大而且比较破碎,景观类型复杂多样,尤其是丘陵地区,各种景观类型相互交错,景观具有较强易变性,但是其多样性丰富,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连通显著;而在地形起伏度较高的地区,景观类型较为单一,优势景观明显,景观结构相对简单,各类景观之间的连通性较差。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地形起伏度带,各类景观内部的差异性较强,在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区域,林地、草地等景观类型斑块形状差异较大,连通性不好,聚集度也较小,而聚落、旱地等景观的斑块形状较为规整,连通性也较好,聚集度较高;地形起伏度较大的地区,林地、草地、石漠化等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较为规整,破碎程度较低,连通性较好,景观布局也较为均匀,但是水田、旱地等景观斑块分布零散,景观内部连通性较差。 相似文献
47.
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千村一面"的现象,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岩溶乡村聚落景观趋于"城镇化"、"同质化".该文在详细分析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系统论,提出了建立和谐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系统的目标和原则,并以安顺市为例,从功能优化、空间结构优化、发展乡村旅游等3方面提出了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的建设途径与措施,为西南(岩溶)山区乡村聚落景观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贵州省玉屏县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地资源利用动态度等相关模型对玉屏县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引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对玉屏县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999—2013年期间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有所减少,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园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向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发展;1999—2013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益显著,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是由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支撑。 相似文献
49.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驱动力分析及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农业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推动重庆库区农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是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科技、农业投入和农村市场化水平,其次是农业结构和农业基础设施.并对该地区19个区县(自治县)的农业发展能力作出科学定量的评估,按发展状况由高到低分为6个等级.并简单分析今后农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0.
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域,根据该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别,利用2001—2010年重庆市MODIS植被类型数据,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草地、湿地和5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区域,利用年降水量,林冠截留率数据,结合气象观测数据,计量和评述了该地区2001—201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总体格局空间上,东部巫溪、城口、酉阳等地区由于植被状况良好,其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较强;中西部渝中区、沙坪坝区、大足县等地区由于植被状况较差,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的薄弱环节;东部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强,西部弱,巫溪县最强,渝中区最弱;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最强,都市功能核心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最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较强,平均为61亿m3;2001—2010年,重庆市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受降水影响,各年差异明显,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103亿m3,2010年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最高为129亿m3,2006年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最低为73亿m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