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试验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的方法,得到714 bp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 Hepcidin基因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包括213 bp的5'末端非编码区(UTR)、228 bp的3'UTR及27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90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0.03 ku,等电点为7.54,预测的蛋白包括信号肽、前肽和成熟肽。通过构建Hepcidin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军曹鱼与已知鱼类及哺乳动物Hepcidin氨基酸的同源性在24.4%~85.6%之间。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结果显示Hepcidin基因在正常军曹鱼组织中均表达,但表达量在各个组织中有所不同,其中以肝脏表达量最高。经脂多糖(LPS)和甲醛灭活的鲨鱼弧菌(Vibrio carchariae)刺激后,肝脏、头肾、脾脏中Hepcidin基因表达均上调。  相似文献   
42.
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以正常样品作为对照,对中国南方患肌肉萎缩症杂色鲍的不同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结果]患病杂色鲍腹足、外套膜、鳃、肝胰腺和肠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腹足肌纤维变性、坏死,外套膜上皮脱落,鳃叶肿胀、血细胞浸润,肝细胞脱落、坏死,肠绒毛变短。[结论]此研究描述了杂色鲍肌肉萎缩症的病理变化特征,为弄清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的原核表达条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出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RSETA-MCP,以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结果]重组菌在SOB和LB培养基、pH值7.0、37℃条件下表达量最高,所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44.5 kD。[结论]该研究为RGNNV-MCP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卵形鲳鲹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年海南省凌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出现大批死亡。肉眼观察病鱼体表完好,部分病鱼内脏稍肿大,病理组织研究显示脾脏和肝脏有灰白色结节。从病鱼的脾脏分离到1株明显优势菌,命名为TOS1,人工感染确认TOS1对卵形鲳鲹有强致病性,其半数致死量为1.1×106CFU/g,组织病理研究显示相同症状,因此确定TOS1为本次流行病的病原菌。经API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结合常规生化指标,将TOS1鉴定为美人鱼发光杆菌杀鱼亚种(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该菌具有很强的溶血性和较强的蛋白酶活性,对多种抗生素和中草药均具抗性,仅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敏感,对中草药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和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高度敏感。以上敏感药物可作为该病预防或治疗的参考用药。  相似文献   
45.
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军曹鱼Igμ重链的cDNA全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技术分析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军曹鱼Igμ的cDNA全长1933bp,3的非编码区域(UTR)为164bp,5UTR为26bp,开放阅读框为1743bp,编码58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4.831ku,理论等电点6.6。推测的军曹鱼Igμ全长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鱼类的相似性最高为60%,最低为30%,同两栖类的相似度在30%~33%,同其他高等的动物相似度不足30%。较保守的CH4区和鱼类相似性在64%~71%,同其他生物的相似度仅为31%~33%,具有较强的物种特异性。军曹鱼Igμ中存在半胱氨酸和色氨酸的保守位点以及FR2骨架区的GKGLEW和在FR3的YYCAR保守序列。Igμ链基因在健康鱼体中除了肾以外在其它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肠中的表达量最高。经鲨鱼弧菌刺激48、96、192h后,在采样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心脏、鳃、肠道在刺激后48h表达量明显增加,脾脏、胃和脑0h时的表达量较高,肝脏、头肾以及肾脏192h后表达较显著。从时间上看,黏膜免疫屏障最先抵御外来抗原,其后,依次是肝脏、肾、头肾产生免疫应答,说明系统免疫在长时间的抵御外来抗原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和分析南海沿岸地区临床分离的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菌株耐药谱多样性,采用K-B法对84株哈维弧菌分离株进行了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并通过聚类分析对分离菌株耐药性进行研究,探讨其抗生素耐药性同菌株时空分布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84株哈维弧菌的耐药谱型数量为26种,谱型丰富度为31.0%;多重耐药谱型数量(耐药种数3种以上)为13种,占总耐药谱型数量的50.0%,谱型丰富度达59.1%。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的分离株分别包含有18种、15种、3种、1种耐药谱型,4个地区均具有J型(FUR/AMO)耐药谱;2007―2012年各年份菌株耐药谱型为:2007年2种(J、M,耐2种抗生素)、2010年4种(A、B、J、M,耐5种抗生素)、2011年24种(除Y、Z外的A-X耐药谱型,耐7种抗生素),2012年26种(包括Y、Z耐药谱型,耐8种抗生素)。聚类分析将实验菌株分为i~vi共6个亚群,进而聚类为Group I、Group II两个组群;各亚群菌株具有独特的耐药谱型,耐药谱型分别是N、P、T、U、Y(i亚群),R、S(ii亚群),K、P(iii亚群),F、H、O、X、V、W(iv亚群),E、G、Q(v亚群),C、L、Z(vi亚群);两个组群菌株没有共同的耐药谱型。研究结果表明,哈维弧菌分离株耐药谱型多样,谱型丰富度较高,来源不同的菌株耐药谱型存在差异,聚类分析方法能够根据耐药性情况有效地对菌株分型。  相似文献   
47.
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是近年来海淡水养殖鱼类频发慢性传染病的病原菌。该研究通过引物扩增得到全长1 254 bp、编码417个氨基酸的诺卡氏菌毒力因子mce1A基因的全序列。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43.98 k D,理论等电点5.14,含有161个疏水性氨基酸,疏水性平均值为0.044,为疏水性蛋白,具有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3种结构。经预测,Mce1A有MCE、DUF3407区域、OM_asym_Mla D、Mtu_fam_mce、Mla D 5个结构域,彼此交叠,含有公共区域。根据Mce1A氨基酸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发现诺卡氏菌和新星诺卡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构建p ET32a-mce1A重组质粒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中,得到的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63 k D。温度、IPTG浓度对重组蛋白表达量没有影响。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Mce1A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以添加0、0.2%、0.4%、0.8%和1.6%半乳低聚糖(GOS)的饲料投喂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8周,研究GOS对军曹鱼生长、部分血清免疫和生化因子的影响。当饲料中GOS的添加水平低于0.4%时能促进军曹鱼生长,但影响不显著(P〉0.05)。在饲料中添加适当水平的GOS对军曹鱼血清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GOS对军曹鱼血清生化因子如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浓度有显著影响,对间接胆红素的影响不显著;只有GOS为0.2%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0.4%的试验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当添加量低于0.8%时,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饲料中GOS含量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当水平的GOS有利于军曹鱼的生长,并且能够改善军曹鱼的免疫功能和健康状况,其最佳添加量为0.2%~0.4%。  相似文献   
49.
50.
近几年中国南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养殖场频繁爆发严重的肌肉萎缩症,该病能感染各种规格杂色鲍,死亡率很高。病鲍症状主要表现为外套膜和内脏团萎缩、无生气,附着力下降,最终死亡。该试验从病鲍组织分离到1株优势菌WS,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健康杂色鲍有很强致病性,且与自然发病的杂色鲍症状相同。对菌株WS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最为接近。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1对通用引物扩增其16S rDNA序列片断进行序列分析和同源性对比,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WS与弧菌属的V.harveyi[AY750577]聚为1个分支,且同源性达99.70%。综合上述3种鉴定结果,确定该菌为哈维氏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