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2篇
综合类   97篇
水产渔业   4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影响,并且推导出两种物质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Cs)。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定期监测分析凡纳滨对虾露天养殖土池水化学指标和底泥硫化物(S~(2-))、单质硫(S~0)、总硫(TS)含量和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其与溶解氧(DO)、p H、总磷(TP)、总氮(TN)和总有机碳(TOC)的相关性,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和养殖塘底质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如下:周边河道底泥中硫化物含量(18.13~232.56 mg/kg)和露天土池底泥中硫化物含量(0.31~5.86 mg/kg)都低于渔业沉积环境中硫化物的安全下限;养殖塘底泥S~0和TS含量分别是0.39~3.06 mg/kg和221~4421 mg/kg。S~(2-)和TS随养殖时间呈波浪式增加趋势,S~0含量箱型区间增减变化;土池底泥TS中0.12%~1.76%为S~(2-),0.12%~1.04%为单质硫;水源底泥TS中4.30%~17.85%为硫化物,0.09%~0.37%为单质硫;主要水化学指标符合凡纳滨对虾养殖需求,底泥中TOC与TN均随养殖时间波浪式累积,TP动态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底泥S~(2-)、TS与底泥中TOC、TN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DO、p H显著负相关。结果表明:残饵、代谢产物和生物尸体等虾塘有机质的累积,易造成大量氧气被消耗,从而导致低氧状态下底泥中硫化物含量增加。建议通过合理投饵、提高溶解氧含量、定时清淤等途径有效减少虾塘底质硫化物和有机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3.
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臧维玲 《水产学报》1997,21(4):422-427
养殖中国对虾的试验塘,以防病养虾塘水质管理模式加以管理,养殖周期为87-159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虾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NH3-Nt〈1mg/,0.005mg/L≤NO2≤0.016mg/L,溶氧处于过饱和状态,CODMn〈12mg/L,池塘单位水柱毛产氧量约为7g(m^2.d),总耗氧量约为5-11g/(L.d),并借助增氧机补足池水所缺需氧量。  相似文献   
104.
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臭氧仪、泡沫分离器和粗滤器等组成的循环水处理系统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养殖初始用水及在每次循环处理前的来自虾池的循环水,均置于消毒池以臭氧处理4 h、曝气2 h,初始水经处理细菌总数约杀灭99%,弧菌量小于1 cell·mL-1.试验期间,按4~6 d间隔,以水处理系统循环处理养殖水12 h,以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有机物、悬浮物与细菌等.养殖约60 d后,视水质监测结果增加粗滤和泡沫分离次数,并辅以生石灰水调节循环水pH.在128d全程养殖中,未用药和换水,水处理系统有效控制养殖水质指标在虾生长合适范围内,试验池各指标平均值为:浑浊度13.9 NTU,pH 8.08,氧化还原电位399 mV,NH3-Nt(NH3-Nm)0.267(0.015)mg·L-1.,NO2--N 0.203 mg·L-1,CODMn10.34 mg·L-1.同时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收获虾平均体重13.56 g,成活率59.6%,单位水体产量4.27 k·m-3,饵料系数1.01.据试验结果与凡纳滨对虾养殖特点,提出了虾类室内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05.
臭氧对罗氏沼虾育苗池水净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臭氧仪合适工作条件 :流速为 3L/ min,O3与水的混合时间为 6~ 8min。首先以臭氧仪全循环处理罗氏沼虾育苗池水 ,布苗后每天以臭氧仪原池循环处理池水 3~ 4 h。育苗周期内 ,试验池不换水、不添加任何药物 ,测得其 NO2 -- N、NH3- N和 COD等各指标的变化范围较对照池相应指标分别下降了 18.2 %~ 91.7%、2 5.0 %~ 39.3%和 16.5%~ 50 .0 %。试验池幼体较对照池的强壮、变态率高、变态速率快。出苗率为对照组的 1.7倍 ,出池仔虾平均体长与体重分别为对照池的 1.2与 1.4倍。  相似文献   
106.
河口区中国对虾养殖水源的水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的迅速发展,河口地区养殖对虾用水的水质状况的研究日益重要。由于河口区水质状况与滨海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不能直接用于育苗生产,成虾养殖也受到了限制。本文对于上海河口地区养殖对虾的水源于1989年11月~1990年11月间进行了连续13个月的碱度、硬度、硫酸  相似文献   
107.
一种从环境中分离和富集硝化细菌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反复分离筛选,从对虾养殖环境中分离得到5株亚硝化菌和3株硝化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设计了一套简易培养系统培养分离得到的硝化细菌,根据培养结果筛选出其中最具生长与硝化能力的优势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同时检验应用该模式进行硝化细菌培养的效果。培养结果表明筛选的几株硝化细菌均有很强的生长和硝化能力,其中Y105和X101分别是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中最具优势的菌株。采用所设计的简易培养模式,在遮光、30℃、连续无菌充气的培养条件下,同时不补加营养物质和调整pH值,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密度(10~6~10~8 mL~(-1))的硝化细菌菌液,其中亚硝化菌富集培养时间为13~19 d,硝化菌为6~12 d。  相似文献   
108.
采取L49(78)安排7水平Ca2+、Mg2+、盐度正交试验,开展60d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通过比较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日均增长值、日均增重量及鲜味氨基酸含量,分析养殖水体中Ca2+、Mg2+、盐度三因子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采取L8(27)安排2水平Ca2+、Mg2+、盐度正交试验,分析养殖水体中Ca2+、Mg2+、盐度三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生长及虾体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Ca2+、Mg2+、盐度对成活率和虾体鲜味氨基酸都有显著影响(P<0.05),Ca2+、Mg2+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Mg2+对成活率影响最大,Ca2+对生长影响最大,而鲜味氨基酸受盐度影响最大。Ca2+浓度为100mg/L和400mg/L,Mg2+为1200mg/L,盐度为10时,成活率最高;Ca2+≥200mg/L与Mg2+≥300mg/L时,生长速度无明显变化,Ca2+浓度为100mg/L,Mg2+浓度为150mg/L,盐度为10~20时,体长和体质量增加最快;Ca2+、Mg2+含量与盐度越高,鲜味氨基酸含量越高,Ca2+浓度为400mg/L,Mg2+浓度为750mg/L,盐度为35和20时,风味氨基酸含量最高;低盐、低钙、低镁水体显著降低了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存活;Ca2+与Mg2+对成活率及体质量日均增长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Ca2+与盐度对成活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影响,Mg2+与盐度对各试验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9.
不同饵料搭配对凡纳滨对虾幼体与仔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牟氏角毛藻(CM)、绿色巴夫藻(PV)、湛江叉鞭金藻(DG)、云微藻(Cs)及其营养强化的轮虫(BP)和蒙古裸腹溞(MM),与配合饲料(FD)、卤虫无节幼体(AS)搭配饲养凡纳滨对虾幼体,测定饵料脂肪酸含量,比较幼体存活率(r)与发育速率,研究了不同饵料搭配对幼体与仔虾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Z1→Z2,投喂CM、DG、PV的r最高,约90%;Z2→Z3,投喂FD、CM+FD、CM+BPCM的r最高,PV+BPPV的r最低,变态延缓1 d;Z3→P,CM+BPCM、PV+BPPV、CM+FD为饵料的r好于其它组;仔虾阶段,FD+AS为饵料的r最低,为45.3%,其余组均大于90%。结合饵料脂肪酸含量可知,强化MM体内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藻类趋于一致,受食物的影响大于BP;可用CM、PV、DG为开口饵料(延续至P),并与BPCM或BPCs、AS、MMPV搭配用于凡纳滨对虾虾苗生产。  相似文献   
110.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0.01),增加均在2倍左右。繁殖性能与受精卵质量结果表明,鱼肉组(3 357±621)(粒/g)亲虾相对怀卵量最大,卤虫无节幼体组最小(1 829±213)(粒/g);卤虫无节幼体[(0.110 9±0.016 3)mm3]组亲虾受精卵体积最大,乌贼组最小[(0.096 2±0.014 0)mm3];鱼肉组[(37.33±1.75)μg]的受精卵干重最大,虾肉组最小[(31.00±1.26)μg];桡足类组蛋白质绝对含量[(367.17±25.68)mg/g]在干物质中所占比例(72.34%)最高。此外,6个饵料组中所有亲虾在各抱卵周期内抱卵率与抱卵间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