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4篇 |
基础科学 | 13篇 |
7篇 | |
综合类 | 63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43篇 |
畜牧兽医 | 27篇 |
园艺 | 4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1.养鹅前期准备选择好场地,搭建好鹅舍,准备好供暖设施,添置常用设备和器具,搞好入舍前消毒。2.雏鹅阶段饲养管理(1~25日龄)选购优质舒城“四季鹅”鹅苗,保持适宜育雏温度,合理调教饮食,实行分群分圈饲养,适时放牧游水,注意疫病预防和敌害。3.育成期饲养管理(25~60日龄)以放牧为主,补饲精料为辅,加强运动,给足营养。平时要保持鹅舍清洁干燥,消毒用具,勤换垫料,注意观察鹅群健康状况,做好疫病防治工作。4.育肥期饲养管理(60~70日龄)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每天逐渐增加高能量精料的饲喂量,逐渐减少放牧时间,要供应充足饮水,减少运动,保持圈… 相似文献
52.
人工养黄鳝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鳝又称鳝鱼、长鱼等,生长速度快,一般一个月可增长3.3厘米;饲养3个月可增长10厘米;9个月体长可达33厘米,重约300克,即达商品鱼规格。黄鳝尤其适合农村人工养殖,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一、鳝池的挖建:应选择水源充足,四季朝阳的地方。家庭养殖黄鳝的面积以30到60平方米为好,池形应按东西走向,池深1.2米左右。为了防逃可另做池沿,四周高出地面30到50厘米。在土质较硬的地方建池可不用砖石。若在软土质处建池则要用砖石铺底砌壁水泥勾缝。池底垫上经过曝晒、松硬适 相似文献
53.
农民增收与城镇化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刻画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呈较强的正相关。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推进城镇化发展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4.
55.
56.
稻草基质育秧的氮肥管理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稻草基质培育水稻秧苗的适宜氮肥管理方法,探讨了不同基质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方法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基质所育水稻秧苗素质优于对照商品基质。随着稻草基质施氮量的增加,出苗率下降,成秧率和植株全氮含量以100 L基质施纯氮90 g的处理最高,而秧苗干重和秧苗叶绿素SPAD值呈增加趋势,秧苗素质提高,移栽大田后11~20 d分蘖速率增加。稻草基质育秧的施氮量,以100 L稻草基质中施纯氮90 g较适宜。将稻草基质中部分氮肥后移作为离乳肥施用,对水稻秧苗素质没有明显影响,但不利于促进栽后生长。 相似文献
57.
58.
为揭示CYP11A1基因对绵羊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作用,本研究以绵羊不同直径腔卵泡为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CYP11A1基因在小、中和大卵泡的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YP11A1进行预测。结果表明:CYP11A1基因表达在大卵泡中极显著高于小卵泡和中卵泡,且在中卵泡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小卵泡。随着绵羊卵泡直径的不断增加,CYP11A1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软件预测结果表明CYP11A1蛋白理化性质稳定、结构稳定。研究表明,CYP11A1基因可能参与绵羊卵泡选择和优势化生长,直接影响成熟和排卵等重要发育过程,CYP11A1基因可以作为绵羊繁殖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9.
60.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褐三刺角蝉Tricentrus brunneus Funkhouser 和黑圆角蝉Gargara genistae(Fabricius)雌、雄成虫触角的形态及感受器的类型和分布情况进行观察,以期进一步明确角蝉触角的形态结构,为角蝉科昆虫触角感器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角蝉触角形态相似,均为刚毛状触角,包括柄节、梗节及鞭节3部分,触角表面存在不同的表皮突起,梗节中部一周均着生有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鞭节的前10个亚节部分侧面上仅着生锥形感器。两种角蝉的触角形态与感器类型在雌、雄成虫间基本不存在差异,两种角蝉之间在感器种类和分布方面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