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4篇
  7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海南豇豆地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斑潜净微乳剂、20%灭蝇胺可溶性粉剂和1.8%害极灭乳油等药剂在大田中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效果较好,且持效期长达10d以上,生产上防治时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2.
73.
根据中医组方理论形成太子参抗病毒1号及3号中药复方复配剂,其余根据文献记载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组合叠加形成太子参抗病毒相应药用植物复配剂。选用连作2年太子参种植地块,通过完全区组小区试验考察不同处理对太子参病毒病防效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毒1号中药复配剂(以下简称抗病毒1号复配剂)处理的太子参病毒病发生率比对照降低63.37%(P<0.01),病指比对照降低90.61%,防效最高(90.63%,P<0.01),其余4个配方对病毒病防效均超过80%。对病指在5级以上的太子参植株,施用抗病毒1号复配剂1次后可防止病毒病继续扩散,3次后感染病毒病太子参叶片可恢复正常,5次后叶片病斑和感病症状完全消失,植株恢复正常生长。抗病毒1号及3号复配剂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7%及159%(P<0.01),其余处理产量分别提高68%、69%、68%(P<0.01)。抗病毒1号和3号复配剂对太子参总多糖及环肽B含量均有较好提升作用,提高总多糖含量效果最好的处理是抗病毒1号复配剂(提高14%);提高环肽B效果最好的处理是抗病毒3号(提高11%)。综合来看,抗病毒1号复配剂在防控已经发生的病毒病及提升产质量具有显著效果,选取抗病毒1号复配剂进入下一轮试验。根据中医理论与技术方法形成的配方综合表现好于单纯将具有抗病毒活性中药材叠加,尤其利于提高药材品质。本研究为太子参有效防治及治疗病毒病提供了有机级别多效合一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4.
选用6种不同细胞质类型的10个不育系和10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00个组合,按细胞质类型分类,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类型组合的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等5个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和千粒重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大于非加性效应,结实率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的影响.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性状主要受不同细胞质类型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主要受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的影响.单株有效穗、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7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结实率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的一般配合力表现也有较大的差异.特殊配合力在不同细胞质类型所配杂交组合间及同一细胞质类型杂交组合不同性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5.
以中华绒螯蟹为试验对象,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对其免疫组织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细菌刺激时间的延长,中华绒螯蟹鳃丝厚度和血细胞数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厚增多趋势,肝小管管腔比面积、结构和细胞数量发生显著变化;脂多糖和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表达量6 h时显著降低(P0.05),而在12 h时极显著增加(P0.01);Toll通路重要组件Tube表达量在3、6 h时均显著降低(P0.05),12 h显著增加(P0.05);Toll通路重要组件Dorsal基因表达量在3 h时显著增加(P0.05);整合素基因表达量在感染3、6 h均显著增加(P0.05),12 h时表现为极显著增加(P0.01);酚氧化酶原激活酶、细胞黏附蛋白、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12 h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6 h达到最低值,而后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6 h显著降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刺激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鳃、肝胰腺组织结构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6.
海南水稻上一种新病害的病原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海南水稻生产上出现一种类似稻瘟菌的病害,该病害分布广、危害严重,已经成为当地水稻生产的一个潜在威胁.本研究从海南不同地区水稻上分离到该病的病原菌,接种实验发现该分离物能引致与田间病害相同的症状.分生孢子形态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表明,其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杀菌剂室内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欧宝和凯润对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7.
1株林蛙烂嘴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物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增福  肖敏  吴静雯  邱军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884-16885
【摘要】[目的]对林蛙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药物敏感性及与益生菌间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从患病的林蛙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LWS1,通过APIID32GN系统(细菌自动鉴定系统)鉴定为解藻朊酸弧菌(Vibroalginolyticus),然后进行药敏试验和拮抗试验。[结果]药敏试验表明,菌株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新生霉素、万古霉素等不敏感,对头孢噻吩、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等中度敏感,对氯霉素、舒普深、先锋必、痢特灵等高度敏感。拮抗试验表明,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对该菌株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可以考虑筛选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来预防林蛙烂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8.
李俞涛  郑玮  肖敏  夏国芳  赵慧 《新农业》2010,(11):25-25
<正>甜樱桃幼树期生长势旺盛,顶端优势强,萌芽率较高,但成枝率低,仅顶端2~3个芽抽生成长枝,其余多数芽只形成叶丛枝,花芽形成较难,一般4~5年才进入结果期。对于幼树和旺树,摘心可控制枝条旺长,增加分枝级次和枝量,加速扩大树冠,促进枝条向结果枝转化,利于幼树提早结果,但摘心程度不同,对抽生副梢的数量、长度、粗度及基部形成花芽情况影响各不相同,以下试验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9.
5种杀菌剂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叶斑病(Banana leaf spot disease)在国内各香蕉产区普遍发生,严重时可致香蕉减产约30%-50%,有的甚至绝收,是影响香蕉产量和品质的一大障碍。香蕉叶斑病是为害海南香蕉的主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叶片干枯、光合作用受阻,导致植株早衰,影响果实发育充实,果实品质和产量明显下降,若防治不当,可给蕉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