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林业   273篇
农学   171篇
基础科学   196篇
  140篇
综合类   1133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192篇
畜牧兽医   580篇
园艺   189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冷库贮藏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不同包装物、不同的温湿环境下 ,对种子的影响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2.
本文根据现已发现的光温敏核不育类型和光温重组可能产生的不育类型,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分为3大类8型,各生态区应根据本地的生态优势,选育不育系的育性表达方向与生态条件作用方向相一致的不育系类型。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野生花木蓝的规模化繁殖和应用技术。[方法]以野生花木蓝(Indigofera kirilowii)为材料,采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方法,研究不同处理对野生花木蓝种子出苗和扦插生根成活的影响,并研究繁殖方法。[结果]野生花木蓝规模化繁殖受种子质量、播种时间、扦插季节等多种因子的综合影响。野生花木蓝以新采集种子,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出苗率最高,达80%;嫩枝扦插繁殖以自配生根粉5 000 mg/L速蘸5 s处理的生根率最高,平均生根率为96.7%。[结论]大量推广可通过实生播种的方法进行繁殖,也可实生与扦插繁殖相结合,做到周年规模化繁殖。  相似文献   
134.
<正>1 病情介绍患者男,67岁,农民,主因行为异常伴幻视5 d入院。入院前17 d自诉"感冒"症状,如流清涕,自服氯芬黄敏片(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56,生产批号:170609)15片·d-1、复方氨酚烷胺片(吉林省吴太感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193,生产批号:1703008)3片·d-1治疗,连续服药17 d。入院前5 d出现行为异常,表现为睡眠时口角不自主抽搐、双手摸索及双下肢不自主活动,伴自  相似文献   
135.
研究了湖北省荆州市春季阴天塑料大棚内不同位置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棚内南北中3个观测点的光照强度从8:00到14:00显著低于棚外对照,16:00、18:0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且从早到晚棚内3个观测点的光照强度差异不显著;从早到晚,棚内3个观测点的温度均高于对照,除16:00和18:00时北点的温度显著低于南点外,其他时间点棚内3点的温度差异不显著;从早到晚,塑料大棚内北、中、南3个观测点的相对湿度均显著高于棚外对照,从10:00到14:00,大棚内南点的湿度显著低于北点和中点,而其他时间点北点的湿度显著低于中点和南点。从早到晚,塑料大棚内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再降低,而湿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究多子芋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材料(江芋4号)与亲本(江芋2号)间的性状变异及遗传差异,明确多子芋变异材料的育种潜力和生产利用价值。【方法】考察测定江芋2号及其组培后代稳定变异材料江芋4号间表型、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变异,测定分析两材料间的染色体数目和倍性水平,并采用SSR标记技术和118份芋种质分析亲本及组培变异材料间的遗传差异。【结果】与亲本江芋2号相比,突变材料江芋4号植株地下部侧球茎(子、孙芋)不能正常膨大,突变为长棒状,且侧球茎总质量显著低于亲本,但生物产量与亲本差异不显著;江芋4号侧球茎中淀粉、纤维素、可溶性蛋白及Vc含量显著高于亲本。此外,通过常规压片和细胞流式分析表明江芋4号和江芋2号染色体数目和倍性一致。再者,通过38对SSR分子标记遗传聚类分析表明,江芋2号与江芋4号遗传距离最近,且遗传相似系数高达97%,确定江芋4号为江芋2号基因水平的变异。【结论】通过表型性状考察及分子鉴定,明确了多子芋江芋2号与其组培变异材料江芋4号的表型变异和遗传差异。突变材料江芋4号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多子芋侧球茎膨大调控机制的独特材料,并可进一步开发为叶、花柄用或观赏用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7.
根据Gen Bank中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糖蛋白全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SVCV欧洲株病毒核酸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获得欧洲株SVCV-G基因,克隆至p PICZαA,构建p PICZαASVCV1540表达质粒。以限制性内切酶Sac I线性化p PICZαASVCV1540后通过化学法转化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X33和GS115,添加1%甲醇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表达产物显示其分子质量为70 ku。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蛋白可以被SVCV山羊多抗识别,表明目的蛋白具有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38.
测定了中国华南6水系及澜沧江(云南勐腊)-湄公河流域(柬埔寨洞里萨湖)的125尾攀鲈(Anabas testudineus)线粒体部分ND2基因1 010 bp序列,分析发现39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总遗传多样性较低(h=0.369,π=0.003 8),推测可能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中国攀鲈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低(h=0.282,π=0.000 4),处于边缘区的中国攀鲈群体是造成低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单倍型网络图中柬埔寨和中国攀鲈各自聚类,具有明显地理结构和谱系结构,推测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导致基因交流受阻所致。核苷酸错配图和中性检验表明中国群体经历过种群扩张,时间约为(5.94~4.13)万年前。华南水系群体间基因交流通畅,不存在明显分化;但与云南澜沧江群体间分化大而显著(FST=0.775,P0.01),AMOVA分析显示变异主要来自组群间(77.41%),推测二者分化时间约为(4.0~2.8)万年前,云南群体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基因交流受阻而出现分化。中国群体和柬埔寨群体可作为2个管理单位进行保护;就中国群体而言,韩江水系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建议优先保护;澜沧江与华南水系间群体分化显著且遗传多样性极低,建议对澜沧江水系群体进行保护,以避免种质资源灭绝。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松材线虫疫木所处环境复杂、难以携带普通林业设备到达疫木位置的问题,需对实地铣削松材线虫疫木树蔸粉碎机的切削刀具进行减阻特性研究,最终达到设备轻量化的目的.阐述了树蔸粉碎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以切削刀具单刀片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的Ls-Dyna有限元显式求解程序进行松材线虫疫木树蔸铣削过程的仿真计算,构...  相似文献   
140.
草鱼三元病原菌融合子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胞融合技术首次将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菌株和鱼害粘球菌菌株融合,构建二元融合菌株AM-1,再将AM-1与荧光假单胞菌菌株融合,构建三元融合菌株AM-2。对AM-1和AM-2菌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抗原性、抗体效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M-1活菌椭圆形,无鞭毛,死菌短杆状,AM-2菌株短杆状,有鞭毛,它们的生理生化性状介于3原始亲本菌株之间;用AM-2菌株对当年健康草鱼种进行人工感染攻毒,被攻毒草鱼种具有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的部分症状;AM-2菌株抗原的受免草鱼种对荧光假单胞菌、鱼害粘球菌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达64.90%、68.00%、67.00%,抗体效价最高达1∶256、1∶256、1∶512。测定了AM-1和AM-2菌株及亲本DNA含量并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AM-1和AM-2菌株DNA含量明显高于任一原始亲本。图4表6参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