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开放性水域鱼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开放性水域陆续被开发利用 ,而且养殖品种、养殖模式也多种多样。由于开放性水域具有水体面积大、水体流通快、管理调控难等特点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或控制鱼病是开发利用开放性水域的养殖主要问题。由于在池塘中遍洒药液、清塘消毒等常规治疗方法不适用于开放性水域 ,因此 ,在放养时选择健康优质的鱼种 ,在养殖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治技术 ,是开放性水域养殖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1 鱼类致病因素概述在开放性水域中 ,鱼类主要的致病因素有四点 :( 1)自然因素 由于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如 :气温水温的急…  相似文献   
32.
产卵池用于每年4~6月的人繁期,为了提高产卵池的利用率,增加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效益,我市水产养殖场在96年至97年进行了“利用产卵池养殖黄鳝”的实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3.
黄鳝是著名的淡水“三珍”之一,因其肉嫩味美、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素有六月黄鳝赛人参的美誉。国内外市场对鳝鱼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养殖黄鳝大有发展前景。 对黄鳝的生活习性有个初步的了解,才能搞好日常管理,提高黄鳝的增养殖。其生活习性有以下几点: 1 穴居性 黄鳝是营底栖生活,常在田埂、水沟、堤边、乱石缝中穴居,白天静卧于洞穴内,晚上出来觅食。黄鳝洞穴结构复杂,有时弯曲多叉,分为洞口、前洞、中洞和后洞四部  相似文献   
34.
35.
<正>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特种水产品的偏爱和河蟹高利润的刺激,河蟹养殖在全国遍地开花,与此同时,人为过多的调控和干预,使河蟹疾病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尤其是令蟹农谈抖色变的“抖抖病”,更是来势迅猛,损失惊人。笔者在多年的技术推广中认为,只有树立蟹病“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兼施、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做好“六消毒”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降低“抖抖病”造成的损失。 1 做好蟹种的消毒工作 生产实践证明,即使是体质健壮的蟹种,或多或少都带有各种病源菌。放养未经消毒处理的蟹种,容易把病源体带进池塘,一旦条件合适,便大量繁殖而引起疾病。因此,在放养前将蟹种浸洗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或减  相似文献   
36.
37.
网箱养殖青虾具有1年两茬、规格大、产量高的优点,是目前湖区、库区大力推广的新技术之一,网箱中设置虾巢是其中的重要措施。1虾巢的设置 在网箱底部用小石块作沉子,吊挂苦草、轮叶黑藻、菹草等沉水性水生植物,这些植物最好有根须,且用泥包好。在网箱中部悬挂柳树枝、棕榈皮、杨树根等。水面放养水葫芦、水花生、水芜萍等漂浮性水生植物。同时用破网片呈“十”字形将每只网箱从中部进行分割,以隔离水体。2虾巢的作用 虾巢作为青虾栖息、隐蔽、蜕壳场所,能够防止相互残杀,提高青虾成活率。它既可以作为人工投饵的天然载体,便于青…  相似文献   
38.
河蟹种苗质量和种质资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种质资源退化及苗种质量下降的5种表现,分析了导致这些表现的原因,提出了保护种质资源的提高苗种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9.
随着水产养殖的蓬勃发展,许多过去无人问津的大水面陆续开发利用,而且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既有利用大水面优越的生态环境放流名优水产品如河蟹、银鱼等,也有利用湖泊“三网”、水库“三网”、湖汊、库湾、低坝高拦进行常规品种的精养殖。由于生产的发展,鱼种放养密度的增加,鱼病也相应复杂多变。如何有效地防治大水面鱼病或控制鱼病的发生,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水面大、管理难、疗效差。因为,在池塘中遍洒药液,清塘消毒等常规且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0.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条件.鱼儿在水中呼吸,氧气靠水体提供,呼出的废气二氧化碳排在水中;鱼儿摄取饵料,而且把粪便或其它废物排泄在水中;还有许多水生生物特别是有害生物也在水中生存;水源较差、水质败坏和酸化,都会造成各种寄生虫及病菌大量滋生、繁殖,有毒有害成份增加且毒性增强,溶氧急剧下降,导致鱼类发病、浮头、泛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