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多室溢流生物膜净化池中(面积22m2),放养平均全长为20mm的匙吻鲟苗种10000尾,经过20天培育,收获匙吻鲟鱼种9203尾,成活率92.03%。最大全长为113.57mm,最小全长为102.7mm,平均全长为108.7mm;最大体重6.63g,最小体重为5.16g,平均体重5.91g。整个培育期间仅换水6.6m3,取得了较好的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陕北绥德韮园沟土壤侵蚀情况及水土保持办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韮园沟是无定河的一条小支流,全长18公里,沟口离绥德城约8公里。无定河下游黄土侵蚀情况严重,可代表黄土丘陵区的土壤侵蚀方式。我们在27平方公里的实测面积里进行了重点工作,研究土壤侵蚀规律,并划分了土地类型,供改造黄土参导。这一项工作是综合农、林、牧、水利以及地形植物工作者一同进行的,下面是土壤方面的报道。一.黄土的性质及分布本来的黄土区,自风积黄土堆积以后,曾建立过良好的植物社会,曾形成草  相似文献   
3.
全国劳动模范陈永康同志,种植水稻三十余年,在继承千百年来农民经验的基础上,反复实践和钻研,于1958年提出晚稻栽培的"三黑三黄"的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4.
水稻土的软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工作(陈家坊等,1961;程云生,1962)指出,高产水稻在其生长前期需要一个较烂、较软的土壤条件,而中期以后则需要土壤由烂软变为板硬。试验证明,土壤烂软时养分矿化速度快,有利于水稻分蘖期的生长;土壤板硬时则相反(程云生,1965)。土壤软硬状况的调节在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中占有显著的地位。烤田应该掌握“土烂苗旺”的原则(程云生等,1963),但不一定完全按照水稻的生育时期来进行,而应根据土壤的物理性状结合苗情制定合理的灌排措施。同时,调节土壤软硬状况也是调节其他因素的关键,土坡在植稻期间肥力水平较高的比较容易烂软。所以,在耕耙措施上可以逐年加深耕层,而不要耙渺得过烂,以便养分缓缓供应易于达到平稳;在追肥上也要掌握这类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稳而长的特点,在养分供应能力下降以后再追肥,以免造成植株徒长。肥力水平较4氏的土壤在植稻期间不易造成烂软,而易于沉实变硬。因此,在耕作上要浅耕细耙,使土壤充分分散,才有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供应水稻生长;在追肥上要根据这类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猛而短的特点,多次而少盆地追施化肥和增施有机肥料,以便土壤易于烂软,有利于水稻生长对养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程云生 《土壤学报》1965,13(4):463-464
水稻各生育期对土壤软硬度的要求是不同的,这是我国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之一.陈永康同志在培育水稻高产时很重视这一规律并因土运用耕耙和水浆管理.过去的研究曾初步指出,水稻生长前期要求土壤软烂,后期则要板硬,这样才有利于水稻高产.为了直接验证并进一步了解土壤烂、软、板、硬这一变化过程在水稻高产中的作用以及它在实践上的意义,我们曾先后于1962年和1963年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就土壤软硬度对水稻分蘖期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涌浪机增氧效果,进行了不同天气下(晴天、夜间、阴雨天)涌浪机(0.75 kW)与叶轮式增氧机(3.0 kW)对精养塘溶氧与水质调控对比试验.测试显示:晴天,相对于起始时溶氧,涌浪机塘上下水层最大升幅分别为6.4 mg/L、7.1 mg/L,较叶轮式增氧机塘(5.9 mg/L、6.5 mg/L)和对照塘(5.3 mg/L、4.0 mg/L)高,涌浪机增氧能力较佳;夜间,涌浪机塘上下层溶氧在3.0 mg/L、1.6 mg/L左右,低于叶轮式增氧机(3.8 mg/L、2.6 mg/L),增氧效果欠佳;阴雨天,3个塘口上层溶氧最大升幅分别为:涌浪机1.7 mg/L,叶轮式增氧机2.6 mg/L,对照塘1.0 mg/L,涌浪机增氧次于叶轮式增氧机.pH值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涌浪机,pH值更接近于鱼类最适范围(7.0 ~8.5),可改善水质.因此,涌浪机应与其他增氧机械配合使用,将会取得更好的增氧效果.  相似文献   
7.
白斑综合征已给安徽省克氏原螯虾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安徽省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分子流行病学,2016年4—8月在安徽省6个市采集9个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样本进行WSSV套式PCR检测,扩增病毒可变区ORF94、ORF75和ORF125,将获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9个样本均在第1轮PCR扩增中获得阳性结果,其ORF94的重复单元(repeat unit,RU)数量为2、4、7、8和12,2RUs为常见基因型,ORF75的组合RUs总数为3、6、9、10和11,9 RUs为常见基因型,排列顺序为45、102、45、102、3×45、102和45,ORF125的RUs为5~9,其中7 RUs和6 RUs为常见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稚幼中华鳖工厂化养殖的需求,响应减少CO2排放的政策,设计建造了符合其生活习性的环保型温室.该温室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控温,底部排污系统排出残饵和排泄物,养殖池内配置网片隐蔽巢供稚幼鳖栖息,采用微孔增氧装置和微生物制剂调控水体中溶解氧、氨氮和亚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通过使用地源热泵空调,1栋占地780m2的温室在10个月的生产期内减少使用燃煤约35t,减少CO2排放约84.01t.养殖水体中溶解氧质量浓度5.83~7.68mg/L,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分别在0.39~0.83mg/L和0.14~0.16mg/L范围内.经过约10个月的养殖(放养质量约为3.5g,密度为50只/m2),平均质量为581g,存活率86.2%,饲料转化率1.18,特定生长率1.77,1栋温室年利润为157870元.综上,该工厂化养殖稚幼鳖的环保型温室能为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宗淡水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水环境的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大宗淡水鱼生物学特性、水体中各种因素对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大宗淡水鱼养殖水环境调控的相应措施,阐述了水体环境对大宗淡水鱼养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主要阐述了鱼病的诊断方法与用药剂量和方法,以期为鱼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增加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