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试验应用1.0×103、1.0×104和5.0×1043个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人工感染发病。对雏鸡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卵囊排出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用3个剂量水平分别感染雏鸡时,卵囊排出均集中在第6~12d之间。其中第7d时的卵囊排出量最高,且3个剂量水平中,1.0×103组OPG最高达81.00;1.0×104个/只和5.0×104个剂量组略次之,分别为76.50和68.85;第7d以后各组的卵囊排出量均逐渐减少,到第13d时基本不再向外排卵囊。  相似文献   
72.
73.
奶牛新孢子虫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新孢子虫(N.caninum)Nc-5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新孢子虫PCR方法。从新孢子虫ELISA检测抗体阳性奶牛血液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对新孢子虫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证明其可靠性。结果显示,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350bp,扩增产物经MspⅠ酶切为218bp和132bp2条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表明,本试验扩增的Nc-5基因片段与GenBank发表的其他新孢子虫Nc-5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6%~95.4%;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74.
獭兔螨病又叫疥癣俗称癞病,是指由于疥螨科或痒螨科的螨寄生于獭兔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皮肤病。患部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逐渐向周围扩散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是该病的特点。本病对獭兔的危害十分严重,患病獭兔贫血、消瘦,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獭兔螨病的流行特征 獭兔螨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因为这些季节日光照射不足,獭兔背毛长而密,兔舍卫生状况不佳,皮肤表面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最适合螨的发育。夏季獭兔绒毛大量脱落,皮肤经常受到日光照射,皮温较高,并经常保持干燥状态,这些条件均不利于螨的生存和繁殖,大部分虫…  相似文献   
75.
单链抗体是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抗体[21]由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一段短肽(Linker)连接而成,其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较亲本抗体免疫原性低,但却较好地保持了亲本抗体的抗原亲和活性.  相似文献   
76.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笔者在河北省某奶牛场选用186头奶牛进行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率、感染强度及垂直传播途径、发病率、病原学、临床、病理检测及药物治疗的研究。结果表明,犊牛的附红细胞感染率最高,达63.3%,其次是泌乳牛,其感染率达54.6%;垂直传播是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途径之一。本病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达2.06%~10%,临床表现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血液稀薄,组织黄染,肝、脾、肺、心、肾等有病理学变化,血液镜检可检出附红细胞体。药物尼可苏、头孢多烯、贝尼尔等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7.
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在临床上多呈隐性过程,国内外的学者对其分类、病原学、诊断技术等方面已经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但附红体的感染对牛的生化指标的影响尚缺少资料,试验试图通过对不同程度自然感染附红体奶牛三种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为牛附红体病的致病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1材料与方法1.1动物选择从河北省某地奶牛场选胎次、年龄相近且无临床症状奶牛进行附红细胞体感染镜检观察,采用抗凝血压片法,400倍显微镜下观察20个视野,按感染红细胞数占视野内总红细胞数比例计算其感染强度。试验选择镜检阴性为Ⅰ组,感染强度10%~20%为Ⅱ组,50%~70%记为…  相似文献   
78.
肉鸡腹水综合征(AS)是危害快速生长幼龄肉鸡的以浆液性液体过多地积聚在腹腔、肺脏瘀血和水肿、右心扩张心肌肥大、心包液增多、肝脏肿大为主要特征的非传染性疾病。由于这种病一般由肺动脉压增高引起,最近又把此病称为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该病与猝死综合征和生长障碍综合征已是世界性的肉鸡饲养业的三种最严重的新病,由于死亡或降低屠宰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群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79.
80.
为了探索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质粒pcDNA3-1E在雏鸡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将重组质粒pcDNA3-1E经肌肉注射免疫雏鸡,分别在免疫后15d、30d和60d剖杀雏鸡并采取各种组织,抽提各组织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并观察接种后雏鸡的临床特征。结果:免疫后15d各组织均可检测到3-1E基因,而免疫后30d和60d,仅在pcDNA3-1E质粒注射部位检测到3-1E基因,其他组织均未检测到3-1E基因;50μg的pcDNA3-1E质粒并未对雏鸡产生不良影响。由此表明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质粒pcDNA3-1E在雏鸡体内至少可存在15d,30d后质粒DNA仅分布于接种部位,并至少可持续60d,而且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