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盖春蕾 《河北渔业》2011,(10):39-39
<正>生物絮团对虾养殖技术是在零换水量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调控池塘微生物数量以达到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的一项新技术。1微生态制剂应用情况目前对虾育苗上关于微生态的研究应用很多,Maeda和Nogami报道了从斑节对虾育苗养  相似文献   
22.
鲍鱼常见病害初诊速查检索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我国鲍鱼主要养殖品种的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以及其他非生物类引起的疾病症状整理,归纳总结出18种鲍鱼常见疾病,建立起1份鲍鱼常见病害初查诊断表。本检索方式,主要采用目测或10×10~40倍显微方式观察病鲍,分析比较其特异症状,借鉴平行式生物分类检索表形式,即根据不同病害的症状表现特征,将每一对互相对应的特征编以同样的项号,并紧接并列,依次检索,建立起鲍鱼养殖期初诊简易快速检索表,并附以部分图片,以期为鲍鱼病害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3.
从患病的鲤鱼体内分离出一株致病菌S-1,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综合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与维氏气单胞菌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率达到99.8%.该菌株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头孢氨苄、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呋辛...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对虾养殖遭遇病害危机,白斑综合征(WSSV)、对虾肝胰腺坏死症(HPNS)等疾病频发。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产量较2012年减少23%,据报道主要养虾大国泰国产量下降约50%,中国下降约17%。探索有效的对虾病害预防措施,成为减少虾病暴发及损失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5.
<正>目前刺参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养品种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由于目前研究、开发的刺参专用药物很少,基本都是参考鱼、虾使用的药物和剂量,而刺参与鱼、虾等的分类地位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许多水产常用药物在刺参养殖  相似文献   
26.
为快速诊断牡蛎的一些常见病害,从其主要症状入手,通过病害症状特异性比较,采用生物分类检索表的形式,建立了牡蛎养殖病害快速检索表。  相似文献   
27.
黄芪多糖微胶囊制备及对刺参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芪多糖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得微胶囊的载药量为108mg/g;包埋率为85.7%。以初始体重为30.00±1.00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连续35d的饲喂实验;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空白微胶囊和1%、3%和5%黄芪多糖微胶囊(实验组1~4);饲喂实验结束后,通过注射刺参腐皮综合征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进行刺参攻毒实验。攻毒后14d内,实验组3和实验组4的累计发病率分别为13.33%和1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为40.00%、37.78%和32.22%)(P<0.05);实验组3和实验组4的累计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实验组2累计发病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对照组与实验组1、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之间累计发病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添加3%和5%黄芪多糖微胶囊可以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对刺参的免疫保护率可分别达到66.67%和69.44%。  相似文献   
28.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目前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全国养殖面积已超过8万hm2,年产量7万余t,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随着刺参养殖面积的逐年扩大,养殖刺参的疾病种类、发病面积及危害程度也日益增加.目前已确定生物性病原二十余种(类)、非生物病因七种以上.由于刺参发病后极易发生肿嘴、吐肠等现象,难以通过药饵等进行治疗,所以在刺参养殖中,防病是健康养殖的关键.刺参健康养殖的防病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注射大黄酸(Rhein)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5.33mg/kg的剂量给刺参体腔注射大黄酸,测定大黄酸在其体腔液、呼吸树、肌肉、体壁中的药物浓度-时间变化。结果表明,大黄酸在上述4种组织中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26、0.67、0.54、0.88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6.24、26.1、71.48、8.93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9.29、105.6、132.38、20.99mg/L.h。除体壁中的大黄酸代谢规律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外,大黄酸在其他3种组织中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以上研究表明,体腔注射大黄酸后,药物在刺参体内吸收快,在各组织中能迅速达到峰值,消除半衰期长,代谢慢,主要经呼吸树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30.
通过注射和浸浴2种方式,使体长约3.5 cm的凡纳滨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测定7 d内各组对虾死亡率;通过组织切片探究肠道组织结构变化,并对肠道内容物中弧菌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高浓度(107CFU·m L~(-1))浸浴组的对虾死亡率最高,约68%;高浓度(107CFU·m L~(-1))注射组对虾死亡率约62%.被感染的对虾肠道中弧菌数量明显增多,浸浴组比注射组弧菌数量增加时间较早且幅度较大;随着时间延长对虾肠道中的弧菌数量发生回落,且趋于稳定.感染哈维氏弧菌后对虾肠道组织受到损伤,2种感染方式均呈现高浓度处理下短时间内受损加重,上皮细胞溃散,黏膜褶皱处发生不同程度的脱落,肌层发生损伤,且试验期间未能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