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杂交狼尾亲本的开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父本象草N51是对光照最为敏感的短日照作物,每日9h,光照处理2-3周,能有效地诱导抽穗开花。象草的穗由分蘖穗和分枝穗组成,由于单株分蘖穗和分枝穗发育程度的差异和群体中个体间的差异致使N51群体散粉期可达30d,散粉高峰期2周。母本Tift23A在完成生育过程,开花期与播期有关,相关系数为0.886,群体散粉期与N51同样有30d。由于亲本花期长,因此花期能很好地相遇、杂交、结实。  相似文献   
32.
添加黑麦草粉对蛋鸡产蛋性能和蛋黄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组48只蛋鸡,分别饲喂含黑麦草粉5%、8%以及常规饲料,连续饲喂21d,分别测定产蛋量、各鸡群的采食量以及蛋黄色泽级别,结果表明:饲喂含5%和8%黑麦草粉日粮的鸡群其采食量和产蛋量较常规组略有下降,分别下降1.66%、2.33%和2.15%、2.00%,而添加黑麦草粉处理的蛋黄色泽比常规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平均提高5个级别左右。  相似文献   
33.
宁杂4号狼尾草是利用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L.)K.Schum]不育系Tift23DA和恢复系Bil3B-6配制的种内杂交组合,经鉴定、品比、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和抗逆性强的特点;鲜草、干草、籽粒和秸秆产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牧26-2提高68.6%、53.7%、36.2%和23.0%;适宜于长江流域广大地区栽培和养殖业利用。  相似文献   
34.
对花粉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象草花粉经干燥脱处理后,30℃室温下保存寿命为10d,4~10℃冰箱中为15~20d;-196℃液态氮罐中,超低温冷冻贮藏362d,活力为69.4%,结实率66.675,与新鲜花粉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5.
通过分期短日处理和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美洲狼尾草与象草杂交种生产中双亲的光温特性,探讨杂交制种适宜花期的选择。试验结果表明:1.象草N51短日处理至抽穗期的积温值在年度间及年内的差异均较大。而处理至抽穗的天数较稳定为36.7±4.5天。2.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为喜温短日作物,由于年度间气候差异表现为不同年份播种至抽穗的天数差异极大,可达20天以上。积温值年度间及年内差异也极大。3.象草的有效下限温度为13.6℃,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约为14.8℃。4.杂交制种的适宜花期为8月下旬,即美洲狼尾草不育系Tift23A在6月1日、10日分期播种,而象草N51在7月15日进行短日处理,可实现花期相遇。  相似文献   
36.
美洲狼尾草不育系、恢复系及杂种F_1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 RAPD技术对美洲狼尾草不育系 2 3A、2 3DA、85 DA,恢复系 3B- 6及其相应的 3个F1杂交种基因组 DNA进行了多态性分析 ,摸索出一套适合美洲狼尾草 DNA提取、PCR扩增方法。对随机选取的 2 7个引物进行扩增 ,结果有 5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 ,其中引物S369扩增的条带不仅重复性好 ,而且清晰 ,为美洲狼尾草亲本材料及其杂交种鉴定和纯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7.
"特高"黑麦草饲喂泌乳牛试验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特高”为四倍体一年生黑麦草,1998年从百绿集团引进。通过15d的奶牛饲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精饲料供给条件下,日饲喂特高黑麦草(50kg/头)的奶牛日产奶2.4kg,比日饲喂青贮玉米(30kg/头) 野杂草(15kg/头)的奶牛高o.4kg,而每公斤牛奶的饲喂成本却降低了0.17元,效益显著。另外,试验中还发现,饲喂黑麦草特高能有效地减少奶牛乳房炎等病症。  相似文献   
38.
金色狗尾草(Setaria lutescens (Weigel)F. T. Hubb)抗高温、不择土壤,生物产量高,是长江中下游夏季放牧或刈青用的理想草种。 植物学特征 金色狗尾草为禾本科粟属一年生丛生草本。染色体数2n=36。野生种株高20~60厘米,最高1米。经选育,株高120~150厘米。单植分蘖可达100~150个,大田条播平均30~50个。主茎节数10。叶鞘下部扁压具  相似文献   
39.
苏南农区畜牧业,正逐渐向节粮型的商品养殖业转化,尤以城郊型奶牛业和人工淡水渔业的发展最为迅速。为节约粮食,降低饲养成本,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利用丘陵坡地,农田隙地,鱼塘圩埂,种植优质牧草,以草换奶、换鱼、换肉,在土地资源珍贵的苏南农区具有特殊意义。 优良的牧草品种,是建植集约化草地的基础。本所自1981年以来,进行了种草养牛、种草养鱼的模拟试验。结果认为杂交狼尾草具有高产、优质、耐高温和供草期长等  相似文献   
40.
苏南丘陵地区的种植方式是以稻—麦为主体,以一年一熟稻作和丘陵旱作或一熟稻的冬闲田和岗地种植油菜和牧草等冬作物为辅。在不影响粮食总产的情况下,将牧草纳入水稻农作制,对实现稳粮—扩饲—促畜(鱼)—增收具有重要意义。1984~1990年作者在宁镇扬丘陵地区的镇江官塘乡驸马村试验基点建植丘陵农区草地。进行农牧结合的试验研究。本文着重总结分析牧草纳入农作制的形式。及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总产量,发展养殖业和培肥地力增粮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