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瓦氏黄颡鱼仔稚鱼生长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流水水族箱中(水温22.5~28.5℃)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育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该鱼的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后期仔鱼和稚鱼3个时期,分别历时4、6和22 d;仔鱼期其头部和体高的发育较体长快;各鳍的发育顺序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发育完全历时10 d;仔稚鱼体长和体重的生长趋势基本相同,仔鱼期生长速度较快,稚鱼期趋缓。用不同生长方程对瓦氏黄颡鱼仔稚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进行拟合,以抛物线方程拟合效果为最佳,即WL=0.7572L2-6.8860L 5.1877。  相似文献   
12.
淮河江黄颡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黄颡学名瓦氏黄颡(PelteebagrusvachelliRichardson),隶属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鲿(鮠)科(Bagridae)、黄顙鱼属(PelteebagrusBleeker),英文名称Darkbarbelcatfish,广泛分布于长江干流及其附属水体,是长江中下游的渔业对象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的发展,江黄颡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单位相继进行有关江黄颡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现将淮河江黄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前景介绍如下,供水产养殖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延迟投饵对瓦氏黄颡鱼仔鱼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马旭洲  王武  甘炼  袁琰  张文博 《水产学报》2006,30(3):323-328
以瓦氏黄颡鱼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5个处理组,每组200尾(各设3个平行组),分别在孵化后3、4、5、6、7.8、9、10、11、12、13、14、15和16d开始投喂大型涵,第15组为饥饿组,从不投饵。水温24.5~25.5℃,实验周期为30d。结果表明:(1)孵化后3d的瓦氏黄颡鱼仔鱼初次摄食,15日龄不能建立外源性营养的仔鱼进入PNR期,卵黄囊已耗尽。混合营养期持续4.12h。(2)瓦氏黄颡鱼仔鱼在不同饥饿阶段初次摄食率的变化为:开始较低,此后迅速上升,在4~10日龄达到高峰,最高初次摄食率为100%,此后逐步下降。(3)延迟5天投饵对瓦氏黄颡鱼仔鱼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延迟6d投饵瓦氏黄颡鱼仔鱼的存活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延迟6d投饵,瓦氏黄颡鱼仔鱼的体长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江黄颡鱼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江黄颡鱼是当前鮠科鱼类养殖的新宠。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苗种已基本解决,并已开始向大规模产业化养殖发展。但由于缺乏该鱼的营养学研究,至今还未能生产出专用于江黄颡鱼的配合饲料。因此,对江黄颡鱼的配合饲料的研究已刻不容缓。蛋白质是鱼体生长、能量的主要来源,并且具有鱼体组织蛋白更新、修复以及维持机体蛋白现状的生理功能[2],而且蛋白质也是配合饲料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采用蛋白质梯度饲养法对江黄颡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寻找一种符合江黄颡鱼最佳生长速度且较经济的蛋白质水平,为江黄颡鱼的规模化…  相似文献   
15.
以干啤酒糟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豆粕,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研究干啤酒糟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540尾初始体重为(3.00±0.08)g的奥尼罗非鱼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干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比例在0~40%时,各试验组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高于60%、80%和100%替代组(P0.05)。以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为依据,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干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最适比例分别为27.0%和28.9%。试验鱼全鱼和肌肉组织蛋白和脂肪含量随着饲料干啤酒糟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替代比例为100%时,试验鱼体蛋白和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鱼脏体比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而肥满度则显著降低(P0.05)。随着干啤酒糟替代豆粕比例的增加,试验鱼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活性逐渐升高,当替代比例超过6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则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而血糖含量则呈相反的趋势,当替代比例超过4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替代比例超过2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则随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综合分析,奥尼罗非鱼饲料中干啤酒糟替代豆粕的最适比例为27.0%~28.9%。  相似文献   
16.
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步人工繁殖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进行了生长特性和养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92日龄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8和14 g,差异显著(P<0.05);饲养期间,瓦氏黄颡鱼和黄颓鱼的总成活率分别为92.82%和74.97%,差异显著(P<0.05).因此,瓦氏黄颓鱼养殖性能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水族产业发展日益得到世人关注,整体产业规模在140亿美金以上,且每年正以10%的速度发展,但我国水族方面科技人才相当缺乏,制约了水族产业的发展,为解决制约水族产业发展的问题,2003年上海海洋大学设立了水族科学与技术学科试点专业方向,随后又有4所农业院校开设该专业,通过比较各学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情况,发现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材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严重限制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大刺鳅俗称石锥、粗麻割、刀枪鱼等,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属温水性鱼,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水域,现养殖的省份有广东、江西、福建等。大刺鳅作为一种经济名贵鱼,肉质紧致,无肌间刺,营养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价高达160~200元/千克。近几年财兴实业有限公司大刺鳅养殖基地进行了大刺鳅苗种培育试验与示范,现将大刺鳅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把兽医专业作为通才教育来对待,而每年培养出来的大量兽医专业毕业生中能真正理解兽医职业,并能很好地适应兽医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比例并不高。在新形势下,为了使中国兽医教育体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兽医师,农业部于2009年5  相似文献   
20.
硒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温(29.0±1.3)℃,将初始体质量(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在此饲料中分别添加硒含量相等(0.30mg/kg)的亚硒酸钠、酵母硒和蛋氨酸硒的4种饲料,养殖56d,比较了不同硒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蛋氨酸硒组对虾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亚硒酸钠组(P0.05)。外源硒可显著影响对虾体蛋白和脂肪含量(P0.05),蛋氨酸硒组对虾机体营养成分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添加外源硒组对虾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氨酸硒组对虾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由此得出,饲料添加0.3mg/kg的硒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蛋氨酸硒优于酵母硒和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