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16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棚栽业是我市的一项新兴主导产业,为了保证这一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市农业监测站采取得力措施,以宜川县为基点,大力推广大棚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菜农提供"测、配、施"一体化服务。实践证明,大棚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具有节省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成本等作用,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据宜川县土肥站2006年-2009年对全县1327个大棚蔬菜土样测定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棚均增产幅度一般在8%~15%,最高达20%以上,每公顷降低化肥成本150~225元,化肥利用率可提高5%~10%。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讨核桃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积累之间的关系及油脂积累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以新疆早实核桃为试材,研究了核桃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及其与糖类、蛋白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油体在核桃花后60d胚的薄壁细胞中出现,而出现在子叶薄壁细胞中的时间为花后80d;胚和子叶薄壁细胞中的油体均于花后100d开始大量增多,并向细胞中心不断积累;花后50~60d子叶细胞中大量出现淀粉粒,70~110d淀粉粒减少,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蛋白体在花后70d出现,并在花后70~110d数量不断增加至最大;花后120d后,各种细胞器解体并消失,胚和子叶细胞被油体和蛋白体填满。核桃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含量不断增加,花后70~110d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与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蛋白质含量在核桃种子油脂快速积累期不断增加,花后90d达到最大值,虽与油脂含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核桃种子发育过程中先后有6种脂肪酸出现,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随种子发育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饱和脂肪的相对含量则随种子发育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种子成熟时,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含量最高,油酸、α-亚麻酸含量次之,二十碳烯酸含量最低;油酸、亚油酸的相对含量呈同步变化趋势,而与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变化趋势相反。以上结果表明核桃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原料物质主要来源于叶片、青皮(外果皮)中光合作用产生的可溶性糖,与蛋白质的积累代谢途径相独立;参与脂肪酸合成的SAD(△9stearoyl acyl-carrier protein desaturase)、FAD2(△12fatty acid desaturase 2)和FAD3(△12fatty acid desaturase 3)酶催化活性均较高,但SAD、FAD2酶催化活性较FAD3酶强。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建立异噁唑草酮原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乙酸(55∶45,V/V)为流动相,应用C18色谱柱和SPD-M20A PDA检测器分析异噁唑草酮的含量。[结果]该色谱分析条件下异噁唑草酮的标准偏差为0.008,变异系数为0.09%,回收率为104%。[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定性、定量分析异噁唑草酮原药。  相似文献   
104.
探讨在体外条件下负载灭活口蹄疫病毒(iFMDV)树突状细胞对CD8+T细胞的活化效应。用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白介素-4(rmIL-4)将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分化成树突状细胞(MoDCs),用信号阻断法从淋巴结T细胞制备CD8+T细胞,利用负载iFMDV的MoDCs与CD8+T细胞共培养,以iFMDV+MoDCs作为对照,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MoDCs,2h后再负载iFMDV,并与CD8+T细胞共培养,对照组则用iFMDV+MoDCs+CD8+T细胞,用ELISA检测不同时间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结果表明,同对照组相比,在共培养后9,12,24,36,48h,CD8+T细胞组均产生高水平的IFN-γ。而且,经抑制剂预处理的MoDCs与CD8+T细胞共培养后,其分泌的IFN-γ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显著升高。因此得出,MoDCs可与蛋白酶体等加工iFMDV抗原,并通过交叉提呈途径激活CD8+T细胞。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1mol/L)滴定,测定该预混剂中亚硒酸钠含量。结果表明,在8.0~12.7mg范围内,滴定亚硒酸钠的取用量与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体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Vi=2.3918×Mi-0.2878,r(相关系数)=0.9998,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适合于亚硒酸钠维生素E预混剂中亚硒酸钠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6.
次氯酸钠对葡萄叶片组培褐变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美乐葡萄(Vitis vinifera L.Merlot)叶片为试材,研究了次氯酸钠灭菌时间和浓度对褐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灭菌时间为30,60 s,次氯酸钠浓度为1%,2%和3%时,褐变率分别为84%,52%,62%和73%,51%,82%;当灭菌时间为90 s时,次氯酸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褐变率均在70%左右。综合分析得出,最优次氯酸钠灭菌浓度为2%,灭菌时间为30~60 s。  相似文献   
107.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设施辣椒和豇豆上的田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辣椒和豇豆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辣椒和豇豆根部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对其植株生长、果实品质、产量、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灌施等养分化学肥料相比,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显著提高了辣椒和豇豆植株的株高,促进了作物的生长;产量上,第一季辣椒和豇豆增产幅度分别达到8.6%和14.7%,第二季的增产幅度分别为7.0%和11.7%。相比于氨基酸水溶肥,灌施含有甲壳素的氨基酸水溶肥对辣椒和豇豆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品质上,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有效降低辣椒的硝酸盐含量,提高其Vc含量,同时提高了豇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整体上改善了辣椒和豇豆的品质;而从微生物数量上看,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显著增加了辣椒和豇豆生长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数量,减轻了由于连作带来的真菌化现象;从辣椒和豇豆土壤中的酶活看,与化肥对照相比,两种作物土壤中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说明灌溉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能有效提高豇豆和辣椒土壤中酶的活性。而相比于单独灌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从产量上看,灌施含有甲壳素的氨基酸水溶肥的第一季辣椒和豇豆的增产幅度分别达到1.5%和1.1%,第二季分别达到2.1%和4.1%,表明氨基酸水溶肥中的甲壳素,有增强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增产效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蔬菜中毒死蜱·三唑磷残留检测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可靠地检测蔬菜中毒死蜱、三唑磷残留,采用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每7 d对同一质量浓度质控样品平行测定2~3次,统计20组有效数据,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得出上下控制限、警告限和辅助线,绘制出由实验室人员检测技术水平、试剂、设备、分析方法和环境因素条件下的质量控制图。该质量控制图不仅可用于实际检测过程中对检测结果进行监控,还可为实验室人员技术能力确认、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分析质量控制行为提供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为更好地对商业建筑屋顶花园进行植物设计,对南京水游城屋顶花园、上海K11购物中心屋顶花园两处商业建筑屋顶花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其植物配置情况和生长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在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构建健康的植物群落的前提下,还应结合商业空间的特殊性对植物配置模式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0.
罗非鱼是我国重要的养殖鱼类之一,近年来频繁暴发的链球菌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无乳链球菌是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阐明其感染机制和免疫逃避机制,对预防与治疗该病至关重要。对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侵染途径、肠道的定植策略以及逃避宿主免疫监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无乳链球菌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为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