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3篇
  4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万成功  周义奎  谢同建  王祥 《中国蚕业》2009,30(3):67-68,72
针对现行蚕桑生产实际,从行业稳定高度出发,提出依靠科学技术、全面加强管理、合理调整布局、普及优良蔟具、加强桑园套种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提高桑园产出率的几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从混播牧草相对生长效率和种间竞争动态的角度出发,利用盆栽试验分析和比较不同混播方式下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的相对生长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牧草相对产量及相对产量总和,以期明确无芒雀麦+红豆草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过程和混播优势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两种牧草株高相对生长速率和密度相对生长速率均表现出混播大于单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表现出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异行混播下无芒雀麦相对密度(RD_g)和红豆草相对密度(RD_l)均高于同行混播,行距30cm异行混播下红豆草RD_l和相对产量(RY)均较高;同行混播和行距30cm异行混播具有较高的相对产量总和(RYT)。无芒雀麦叶片的初始荧光效率(F_o)和最大荧光(F_m)均为异行混播高于单播,叶片PSⅡ潜在活性(F_v/F_o)则是单播高于同行混播;在不同混播方式下两种牧草叶片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_o/CS_o)值相差较小;行距30cm异行混播、行距45cm异行混播下两种牧草均具有较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因此,行距30cm+异行混播具有较高群体光合效率和豆科牧草种间竞争力,形成了组分结构稳定、生产性能较高的群体。  相似文献   
33.
绥农10号大豆的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大豆的愈伤组织再生体系,以大豆绥农10号的破坏生长点的茎尖、子叶、真叶、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对大豆愈伤组织形成和芽的再生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对大豆愈伤组织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真叶的抑制作用最大,对破坏生长点的茎尖外植体抑制作用最小:6-BA诱导的大豆芽分化率均较低,其中在2~3...  相似文献   
34.
杂交玉米新组合红单3号(99-4)是红河州农科所在"八五"以后经过多年的努力,人工多代选择育成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35.
树干涂毒环防治下树转移沙棘木蠹蛾幼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研究沙棘木蠹蛾当年生幼虫的下树转移危害习性,利用该习性采取在树干上涂毒环、绑毒绳的方法控制该虫。观察发现,2005年9月1日到18日,幼虫绝大多数是在09:00-16:00间下树转移,极少数是在20:00-08:00下树;2005年9月18日以后未曾在早上和夜晚观察到下树幼虫,幼虫都是在10:00-16:00间下树。幼虫从排粪处爬出,顺着树干向下爬,到地面时继续沿着树干钻入土层,最后找到适宜的场所,停留在树根部的树皮裂缝处。用中西杀灭菊酯与金天敌长效缓释剂按1:9的比例混合配成毒剂涂干,环宽5cm,施药第5天对沙棘木蠹蛾幼虫的防治效果为100%,第30天防治效果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6.
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1对引物从含有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的质粒pNS1上亚克隆NS1基因,将NS1基因插入到中间转移载体pUSK中,获得重组中间转移质粒pUSK—NS1。将pUSK—NS1与伪狂犬病毒Ea株TK/gG/LacZ^ 突变株基因组共转染真核细胞IBRS-2,通过空斑纯化得到了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重组伪狂犬病毒株TK/gG^-/NS^ 1。经检测,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NS1蛋白。该重组病毒可作为猪乙型脑炎和伪狂犬病双价基因工程疫苗用毒株。  相似文献   
37.
王祥 《现代农机》2022,(6):45-47
新乡贤是新时代的乡贤,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在宣传政策、传授技艺、收集民意、调处矛盾、动员组织、参与治理等诸多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功能。以西和县赵河村为例,从新乡贤的内涵界定入手,阐述新乡贤的一般内涵与特征,分析新乡贤在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应发挥的重要价值,从强化身份认同、加强舆论引导、成立新乡贤组织、加大培养力度等方面探讨新乡贤作用发挥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海南海口香蕉分化芽携带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 BBTV)的情况, 本研究建立了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反应(DAS-ELISA)检测法, 对来自海南地区组培厂的香蕉分化芽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 6个品种1 852个香蕉分化芽平均带毒率为2.1%, 其中‘皇帝蕉’为1.98%, ‘粤科1号’为2.07%, ‘广粉蕉’为1.98%, ‘大蕉’为6.25%, ‘218’为1.89%, ‘巴西蕉’为2.25%。为了进一步验证ELISA结果的可靠性, 随机选取12个阳性样品提取总DNA进行PCR鉴定。鉴定结果显示, 12个样品中11个检测出有BBTV, 表明DAS-ELISA方法的准确率较高, 与分子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可以胜任日常香蕉组培苗BBTV的检测。  相似文献   
39.
混播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植物根系构型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从地下根系方面阐明红豆草与无芒雀麦型混播草地高效生产机制,将种群空间距离(行距)、种群空间作用方式(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地下根系竞争环境的变化因素,从根系的几何形态、拓扑结构和分形特征分析和比较2种牧草在竞争生境中根系构型的变化。结果表明:1)异行混播和行距增大使2种牧草地上生物量增加,无芒雀麦的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也增加,但红豆草的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化不明显。2)异行混播+行距增大使无芒雀麦≤0.16 mm的细根增加,红豆草0.16~0.50 mm的根系增加,从而增加了根长、根表面积和比根长;异行混播+阻隔使得2种牧草的根系直径增加,从而使得根系体积和比根面积增加。3)2种牧草在不同混播方式下拓扑指数(TI)均接近于1,修正拓扑指数(qa)大于0.5,分支结构均为鱼尾状分支;随着种群空间距离的增加,2种牧草根系的拓扑结构有向叉状分支方向发展的趋势。4)2种牧草的根长、根表面积与根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线性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根系形态参数与根系生物量相关性显著,而与地上生物量、根冠比相关性不显著。因此,种群的空间距离、种群的空间作用方式改变了混播群体地下根系的竞争环境,其通过形态、拓扑结构和分形的可塑性来响应种间竞争关系变化,采取了拓展空间和高效利用水分养分的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40.
近几年,一直推行饮水给药与气雾给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禽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收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