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8篇
  6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国有企业转企改制前,普遍采取“减员增效”策略,实质是一种变革性裁员。所谓变革性裁员,是指由企业战略变革、组织变革、重大技术革新等引发的,追求人员配置与组织特征相互吻合为主要目标的职位和人员削减活动。然而“减员增效”是一把双刃剑,于企业有利有弊。特别是规模化裁员可能给企业带来诸多隐患或损害,需要慎重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22.
仔猪副伤寒也称仔猪沙门氏菌病,属于一种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1-4月龄仔猪,全面发病且具备传染性,具备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养猪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对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混交林与一般的森林资源不同,由于其内部的种类较多,所以其自身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防御病虫害的侵袭。但是决定混交林能否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就是其伴生树种的选择。倘若伴生树种的选择不得当,那么不仅会影响到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同时也会造成成本浪费。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进行混交林的营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以此推动我国生态建设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和密度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5个播期(9月26日, 10月2日, 10月8日, 10月14日和10月20日)和3种栽培密度(120万, 240万和360万·hm~(-2))及其互作对冬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的产量均随着播期前后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0月2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且以240万·hm~(-2)处理最高,为9 613.5 kg·hm~(-2),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公顷穗数最高值出现在9月26日—10月2日播种的处理,最小值均出现在10月20日播种的处理,在其处理下,密度为360万,240万,120万·hm~(-2)的公顷穗数分别为513.0万穗,487.5万穗和399.0万穗·hm~(-2),分别比10月2日播种的减少了118.5万穗,123.0万穗和177.0万穗·hm~(-2)。播期和密度对济麦22的千粒质量也具有显著影响,千粒质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2日播种,密度为120万·hm~(-2)的处理,为42.7 g,3种密度的最低值均出现在播期10月20日的处理。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对冬小麦产量、公顷穗数和千粒质量影响最大的均为播期。以上研究表明,冬小麦品种(济麦22)在该地区的推荐播期为10月2日左右,适宜播量为240万·hm~(-2)。  相似文献   
25.
兴隆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石质深山区。近年来,兴隆县将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使全县设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并将全县农业发展方向定位于“南菌北菜”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4.36万亩,已经成为促进兴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全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无公害化生产,充分利用沼气资源,生产无公害有机蔬菜取得显著效果。沼气资源包括沼气、沼液、沼渣,无污染、无残留、营养全面,是各种作物的理想有机肥料。现就棚室蔬菜沼气资源综合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6.
概述了稻种资源的评价标准进展情况,提出湖南省地方标准<稻种资源评价>的编写理由和编写依据,回顾了该标准的编写步骤,总结了标准的编写特点.  相似文献   
27.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玉米茎腐病是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国内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河南、河北、广西、吉林等20多个省份相继发生,大田发病率在10%~15%,严重地块达80%以上,甚至完全枯死。目前仍呈扩展趋势,危害逐年加剧,已成为继大、小斑病、丝黑穗病之后玉米生产上的又一个重要的病害。此病一般是在玉米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28.
通过5%金普施特、4%金豆、5%普施特防除大豆田杂草的大区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上述三种药剂使用上限剂量时,防除豆田杂草的总防效在80%以上;5%金普施特水剂和4%金豆水剂对大豆的抑制影响一般在10天左右;建议三种药剂的使用剂量:5%金普施特水剂900ml/hm^2加喷液量2%的硫酸铵,或1200ml/hm^2加喷液量2%的硫酸铵效果更佳,4%金豆水剂1249.5ml/hm^2,  相似文献   
29.
参考原鸡(G. gallus) OC-116编码基因序列(登录号:NM_204569.1)设计3对引物,特异性地从仙居鸡子宫组织中克隆OC-116编码基因的N端、中段和C端,测序鉴定后通过酶切连接获得家鸡OC-116的全长编码基因。根据本研究的测序结果,初步发现突变概率较高的碱基有:第1233位(A→G)、1336位(C→G)、1358位(T→G)、1391位(T→G)、1491位(T→G)、1754位(G→T)、1841位(T→C)、1843位(C→T)、1983位(C→T)和2057位(T→C);其中第1358,1754,1841,1983和2057位的碱基突变均为同义突变,第1233、1336、1391、1491和1843位是错义突变。而且突变碱基主要属于T:G颠换类型,其次是T:C转换类型。另外根据同源性分析,家鸡的OC-116编码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很保守。总之,本研究已经从仙居鸡子宫组织中克隆到OC-116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预防粉尘是饲料厂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的重点。饲料生产的很多环节都会产生粉尘,如物料的输送、粉碎、混合、筛分、包装等。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明火会引起粉尘爆炸。人长期处于含有大量粉尘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粉尘落到设备上会造成电器设备失灵,引起事故。因此饲料厂必须采取措施控制粉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