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2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用兔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抗体对LHR,ER和P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目的在于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提取物,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日本鳗鲡卵子发生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注射激素前后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卵巢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卵巢发育处于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平均直径(220±0.01)μm。第一次注射这两种激素后10d,实验组卵母细胞中卵黄核分散在核的周围,核仁数量显著增加,多达18~20个左右,而对照组8~10个。第3和4次激素处理后,卵母细胞发育进入卵黄发生早-中期至中期,卵黄颗粒数量增加。第6和7次激素处理后,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发生中后期到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充满卵黄颗粒,胞径和核径增加,分别为(570±1.39)μm和(128±1.19)μm,而对照组没有变化。其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HR、ER和PR均定位在鳗鲡卵巢中卵母细胞胞质、核膜、核质、卵被膜和体细胞上。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从第3次和第4次激素处理后,这三种受体的定位各有特点,L...  相似文献   
92.
石细胞团的含量及大小是决定梨果实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已知木质素是石细胞主要组成成分,而梨中木质素合成关键酶CCoAOMT的功能目前尚不明晰。为此,克隆PbCCoAOMT1编码区全长(MF346688.1)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1a-PbCCoAOMT1。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将PbCCoAOMT1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利用分子检测确定获得阳性过表达PbCCoAOMT1拟南芥株系后,对其纯合T3代株系花序茎进行木质素及次生细胞壁特异性染色。结果表明,在拟南芥中过表达PbCCoAOMT1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次生壁的发育及木质化。运用溴乙酰法测定拟南芥花序茎中木质素含量发现,转基因植株中木质素含量较野生型显著上升,为野生型的1.24倍。进一步说明PbCCoAOMT1在木质素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基于眼动的城市森林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及距离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注视点个数、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平均眼跳速度、首次注视时间、注视时间比重7个眼动指标,构建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模型,选取并拍摄获取通州运河森林公园旱柳林5个样地、6个不同距离梯度下的30个样本,通过眼动实验获取指标数据进行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再基于ANOVA分析距离对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旱柳林游憩步道建设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旱柳林景观视觉质量值分布在0.13~1.49范围内,90%样本处于中高等级,视觉质量较好;2)注视点个数、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注视时间比重对景观视觉质量构成显著影响,距离变化通过显著影响注视点个数,对注视频率、平均眼跳幅度、注视时间比重产生相关影响,从而影响景观视觉质量;3)旱柳林景观视觉质量在25 m处最低,且25 m处视线多向树冠与草坪交界面聚集,草坪对景观感知存在一定影响,在5 m和30 m处景观视觉质量呈现相对较高水平,可作为游憩路径设置参考值。  相似文献   
94.
用兔抗血清对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和雄激素受体(AR)进行LHR和A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以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脑垂体激素和hCG)诱发日本鳗鲡精子发生及其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经过注射激素处理后的实验组与注射前的对照组相比较,其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出现十分显著的变化。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精巢处于精原细胞增殖期,而两种激素混合注射后第10天,实验组可见精小叶中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的数量显著的增加。注射后第35天,靠近生殖上皮除有少量精原细胞外,精小叶中有大量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和少数精子细胞以及管腔中存在少量精子。在注射后第83天,日本鳗鲡完成了精子发生和精巢发育成熟以及释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揭示,激素处理前,LH受体免疫活性分布在生殖上皮,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激素处理后,LH受体定位在Sertoli细胞和间质细胞以及精原细胞和初级与次级精母细胞的胞膜上,均显示强的免疫阳性反应。激素处理前,雄激素受体定位在生殖上皮和早期生精细胞的胞膜上;激素处理后,AR则定位在这些生精细胞的核或胞质,而精子细胞和精子显示免疫阴性反应。这些结果首次证明了这两种激素诱导鳗鲡精子发生和成熟的作用机制是通过LH受体和雄激素受体的介导。  相似文献   
95.
斜带髭鲷室内产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斜带髭鲷在室内大量自然产卵的试验结果。实验表明:3龄亲鱼采用加强饵料营养,结合使用适当剂量的激素(TRHR-A_2、TRHR-A_3和HCG)进行催熟和催产,亲鱼产卵量大,产卵集中,卵质较好。使用57尾亲鱼(27尾雌鱼,30尾雄鱼),总产卵量6256.5×10~4粒,受精卵4504.5×10~4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231.7×10~4粒,平均受精率66.7%,仔鱼孵化率 79.2%。  相似文献   
96.
为探究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2011—2015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通过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宜昌鳅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5年累计335 d的调查中,宜昌鳅(Gobiobotia filifer)鱼卵出现天数为135 d,共采集到鱼卵1492粒,估算出采样期间江津断面宜昌鳅鱼卵径流量分别为7.18×107粒、5.54×107粒、2.62×107粒、9.85×107粒和14.11×107粒,是长江上游主要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之一.通过Pearson Correlation对宜昌鳅鱼卵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宜昌鳅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水位、 流量、 电导率、 流速则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蓄水前后,宜昌鳅的早期资源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相对多度则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由4.64%增长到了11.05%.  相似文献   
97.
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铜鱼鱼卵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长江上游铜鱼繁殖情况,2011—2014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江津江段通过使用圆锥网捕捞鱼卵,定点进行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采集到的8 014粒鱼卵中铜鱼鱼卵数量最多,占总鱼卵数的14.76%。调查期间江津江段铜鱼卵苗年均年总径流量为22.45×107尾。2011年—2014年江津江段铜鱼鱼卵日均密度各年平均值分别为8.41、10.57、1.32和3.18个/1 000 m3,2013年和2014年铜鱼鱼卵日均密度显著低于2011年和2012年。对铜鱼鱼卵日均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2013年和2014年透明度显著高于2011年和2012年。根据鱼卵发育时期和流速推测江津白沙至羊石及榕山至兆雅两个江段为铜鱼的主要产卵区域,该区域铜鱼产卵量约占铜鱼产卵总量的56.96%。研究表明,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对铜鱼产卵行为产生了影响,建议工程运行期间应根据长江上游铜鱼的产卵条件进行科学调度,并禁止在产卵江段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98.
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如何预防神经坏死病毒(NNV)的感染,包括:1、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选择不带病毒的受精卵,并在布卵前,对育苗池、用具以及生物饵料进行严格消毒.2、保持育苗池水小生态相对稳定,使水体中益生菌成为优势种群,消耗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同时抑制水体里有害细菌的繁殖.3、进一步规范仔、稚、幼鱼期的饵料系列及其配制,保证鱼苗的营养以提高鱼苗的活力和健康水平,提高其抵抗病毒病侵袭的能力,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9.
100.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盐结皮厚度2、3、5cm典型区域设置样地,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分析了盐结皮覆盖土壤及无结皮覆盖(CK)土壤含水量,确定了不同土壤盐结皮厚度覆盖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动态。结果表明:上层土(0~30cm)变异性较大,中层土(30~40cm)有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无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下层土(40~50cm)在盐结皮较厚(3、5cm)时,有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无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在盐结皮较薄(2cm)时,无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均大于有盐结皮覆盖的土壤含水量。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盐结皮覆盖会影响土壤水分的迁移,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土壤含水量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