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古树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树风险是指伴随古树自身衰老或其他生物特征的影响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导致了古树周边的人、建 筑和其他公共财产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威胁,造成这种威胁的可能性称之为古树风险。本文基于生态风险定义给出 了古树风险定义,通过分析古树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建立古树风险评估鄄管理体系;根据古树风险成因分 析,从古树自身健康和古树管理情况两个方面入手,确立了古树风险评估的4 个原则———非绝对性原则、持续性原 则、动态性原则和循环性原则;将古树风险评估划分为风险识别鄄定量分析鄄矩阵判别3 个阶段,最终从风险管理角 度为古树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2.
王晓晖 《海洋渔业》1999,(3):122-124
<正> 与一般鱼类相似,鱿鱼是根据其摄食和生理需求来选择栖息水体的。日本青森县渔业界人士下野助三郎先生介绍,日本渔业界认为浮游生物、潮流和水温是鱿鱼栖息集群的三大元素,且浮游生物为三大要素之首。鱿鱼的分布与处于动态的浮游生物关系最大。由于鱿鱼的摄食与动态的浮游生物密切相关,而潮流不仅能驱动浮游生物使之处于动态,而且激流区的高含氧量水体又是鱿鱼栖息的理想场所,所以浮游生物和潮流二大  相似文献   
23.
阿根廷—福克兰鱿钓渔场特征与渔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晖  林兴国 《海洋渔业》2000,22(1):41-42,36
<正> 笔者于1999年鱿鱼汛随生产船去阿根廷、福克兰渔场进行实地生产考察。在半年的工作中,较为全面地考察和收集了阿、福渔场的海况、气象、渔场资源、渔场特征、渔法特点等渔场参数及其历史数据。回国后经综合整理和归纳,写出此文,以供国内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24.
安立红  王晓晖 《北方园艺》2017,(21):213-214
介绍了"废旧棚膜+陈年碎麦草"覆盖地表的简易冬贮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使胡萝卜鲜货市场供应期延长至翌年4月下旬。该方法不但成本低、易操作,而且保鲜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25.
洛阳地区西北品种群油用型牡丹筛选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1个结实性强的甘肃紫斑牡丹品种,从结实率、株型、长势、外观品质、百粒重、单株产量、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6个比凤丹产量高的品种,分别为景泰蓝、银红飞荷、明眸、佳丽、蓝蝶迎春,是油用牡丹种苗的规模化扩繁、品种更新及推广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6.
为检测内蒙古地区某牛场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样中是否存在牛支原体,同时建立直接提取乳样中牛支原体DNA进行PCR检测的方法,本研究无菌采集乳房炎乳样,通过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和生化试验,初步鉴定分离株为牛支原体,然后提取液体培养基菌体DNA进行牛支原体特异性PCR鉴定,同时,采用Chelex-100法直接提取原乳样中菌体DNA进行PCR鉴定,并测序分析扩增片段序列。液体培养物提取DNA与Chlex-100法直接提取原乳样菌体DNA进行特异性PCR均扩增出目的条带,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牛支原体oppD/oppF基因的同源性达到99.8%,证实分离株为牛支原体。说明Chlex-100法可直接提取乳样中牛支原体DNA进行快速PCR鉴定。  相似文献   
27.
本文在现代城市地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清代河西走廊城镇体系、城镇规模以及结构做了初步探讨。清代河西走廊城镇体系为府(州)城、县城(厅城、县丞城)、市镇三级;城镇规模呈若首位分布。  相似文献   
28.
[目的]筛选出适宜推广种植的油用牡丹品种,为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洛阳农林科学院牡丹园,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凤丹为对照,对10种油用牡丹的园艺性状和油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品种玉盘珍、紫斑白、白菊和香玉的园艺性状表现较好,其有较高的成花率、结实率和百粒重;从油质分析上来看,不同品种的油分含量各不相同,尤其是3种主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5%显著水平和1%极显著水平上都存在差异。[结论]品种玉盘珍、紫斑白、白菊和香玉在此次试验中表现较好;不同品种间3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9.
国内外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较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为今后牡丹组织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并认为组织培养技术必将成为牡丹快速繁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0.
以109份不同品种群的芍药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及聚类分析,对38个表型性状(数量多态性状4个、定性多态性状27个、二元性状7个)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09份芍药种质资源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17.59%,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24.71%),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00,同样以株高的为最大值(2.10);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1.06)低于数量性状(2.00),花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1.82),花型次之(1.67)。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性状间呈极显著相关和显著相关的分别有67对和53对,1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9.905%,株高、株型、柱头大小、花期、茎态等是影响芍药表型差异的主要性状。采用层次聚类将芍药种质资源分为4类,株高、株型、花色、叶缘缺刻等表型性状与品种聚类的相关性较大。其中前3类以国内传统中国芍药品种为主;国外引种的涵盖3个品种群的芍药种质资源单独聚为一类,株型多半开张,茎秆粗壮,与国内传统种植品种的表型差异较大,反映了种源及长期育种目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