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探讨了30℃以上温度条件下青蟹种苗生产的相关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青蟹蚤状幼体的发育速度因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Z1变态为Z2时间缩短1 d,并直接影响后期幼体的变态存活率;高温对水质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育苗水体中NO2-N、NH4-N含量及弧菌数、总菌数峰值会提早出现;高温季节育苗可通过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进、换水避开高温,选用生物制剂防治病害以及蟹苗变态期适当降低水温等措施提高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52.
以鱼粉为脂肪源,设脂肪水平分别为6.1%(A组)、9.5%(B组)、12.4%(C组)、15.1%(D组)、18.5%(E组)的5种实验饲料,对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7.56±0.19)g的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实验,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褐菖鲉血清生化指标、免疫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褐菖鲉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逐渐升高的趋势,E组最高,显著高于A组、B组和C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D组和E组(P<0.05),而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呈下降的趋势,D组、E组显著低于A组、B组和C组(P<0.05),总蛋白(TP)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褐菖鲉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随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溶菌酶(LZM)活力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A组、D组和E组(P<0.05);(3)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D组和E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中SOD活力随脂肪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D组和E组显著高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CAT活力也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见,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12.4%)可明显改善褐菖鲉的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3.
将体长2.4~3.00锄,平均体长2.64 cm;体重2.37~3.16 g,平均体重2.68 g的鞍带石斑鱼鱼苗在水温17.扣24~6℃、海水盐度31.2条件下进行室外水泥池培育.采取逐渐添加淡水降低盐度至18~19;以鱼体重4%~6%日投喂量投喂用鱼浆或鲜虾浆与幼鳗粉料混合制成的湿性饲料的方式.经过52 d的培育,鱼苗体长增至4.7~6.8 cm,平均体长增长3.12 era/尾,增长率121.44%;体重增至5.73~8.64g,平均体重增重4.84 g/尾,增重率180.6%.培育存活率97.4%.  相似文献   
54.
养殖银鲳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每月定时取人工养殖子代银鲳(Pampus argenteus)样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样本卵巢发育情况进行周年观察。期间共采集到雌性银鲳样本92尾,叉长范围为113.1~185.7 mm,体质量33.6~187.5 g。按照各个时相形态特征和卵巢周年变化情况,养殖银鲳卵子发生分为6个时相,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研究表明,养殖条件下的银鲳群体与野生群体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结构无明显差异,且繁殖季节基本一致,但养殖群体卵巢成熟系数明显低于野生群体。推测养殖过程中温度、光照和营养等因素对银鲳性腺发育和成熟具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银鲳人工繁育研究提供基础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55.
进行了以淡水小球藻粉、虾片、营养强化剂单一或组合形式替代微绿球藻作为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供应源培育拟穴青蟹蚤状Ⅰ期幼体(Z1)~大眼幼体(M)的试验。结果表明:(1)轮虫营养强化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显著提高,微绿球藻组与其他组强化轮虫的n-3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2)卤虫不同营养强化材料组中,50μL营养强化剂组有最高的20∶4n6(ARA)、20∶5n3(EPA)、22∶6n3(DHA)、n-3HUFA含量。(3)营养强化材料直接投入苗池。上午投喂0.5×10-6g/mL组合饵料,下午投喂0.5×10-6g/mL营养强化剂,辅以10×10-6g/(mL.d)EM活菌,试验池的M成活率比对照池投喂微绿球藻增加了10.1%。  相似文献   
56.
采用组织学与形态学等方法研究养殖与野生银鲳(Pampus argenteus)精巢结构、细胞形态、发育过程的异同点。结果表明:银鲳精巢结构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生殖细胞可划分为5类;精巢发育与其他海水鱼类一样,可划分为6个时期。通过实验得知,养殖银鲳个体普遍小于野生银鲳的个体,且同等大小个体的养殖银鲳的精巢发育也不如野生银鲳精巢饱满,推测可能由于营养和环境温度的差异所造成。  相似文献   
57.
本文探讨了30℃以上温度条件下青蟹种苗生产的相关技术问题,结果表明:青蟹蚤状幼体的发育速度因温度升高而加快,其中,Z1变态为Z2时间缩短1d,并直接影响后期幼体的变态存活率;高温对水质环境的影响,表现为育苗水体中NO2-N、NH4-N含量及弧菌数、总菌数峰值会提早出现;高温季节育苗可通过生物饵料的营养强化,进、换水避开高温,选用生物制剂防治病害以及蟹苗变态期适当降低水温等措施提高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58.
影响锯缘青蟹幼体成活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对海捕和养殖的锯缘青蟹抱卵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幼体饵料营养强化、适口性、幼体的培育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诲区捕获的亲蟹其抱卵率和幼体质量要好于人工养殖的亲蟹;胚胎发育的最适盐度为28~33,最适温度为26~30℃;幼体\期和大眼幼体时期摄食的饵料以边缘毛状的活体为佳,便于抱握;涵状幼体、期起应降低苗池中的直射光,投饵多餐少量.增加附着面积.可降低相互残杀率。  相似文献   
59.
利用营养学与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饲料对银鲳幼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肝脏脂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4组不同饲料,依次为饲料1(新鲜鱼肉糜)、饲料2(新鲜鱼肉糜+饲料)、饲料3(新鲜鱼肉糜+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4(新鲜鱼肉糜+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试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g,每组饲料设3重复,试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可显著影响银鲳的增重率,各饲料组中以饲料1组的增重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4组的增重率最高,并显著高于饲料2、3组的增重率(P<0.05)。饲料系数以饲料1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它3组饲料组;饲料2、3、4组饲料系数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1组肝脂酶与总脂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其它3组饲料组(P<0.05),但饲料2、3、4组间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以饲料1组最低、饲料4组最高;饲料1、2、3组间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饲料4组CAT活性显著高于饲料1组的CAT活性(P<0.05)。分析结果表明,单纯利用鱼肉糜作为饲料不利于银鲳的生长;饲料中添加桡足类不但有助于促进银鲳的生长,也可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0.
黄鲷Taius tumifrons(Temminck of Schlegel)的驯养及越冬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黄鲷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尚无报道,本文就海捕黄鲷于陆基人工驯养及越冬技术,对温度、盐度、饵料及驯养环境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