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67篇
农学   54篇
基础科学   70篇
  111篇
综合类   557篇
农作物   40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15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龙山县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龙山县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为龙山县发展柑橘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介绍了龙山县红薯新品种筛选项目实施情况及效果,总结了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红薯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3.
毛囊发育与毛发生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囊是皮肤的衍生物,其结构复杂,由多层独特的细胞构成.毛囊是哺乳动物惟一终生呈周期性生长的器官.毛发是毛囊生长发育的产物,由死亡的终末分化角质细胞组成.动物毛发是重要的畜产品,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毛囊发育和毛发生产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迅速,许多调控毛囊形态发生和毛发周期的信号通路以及基因相继被发现和鉴定.这些调控通路及基因的发现和鉴定提高对毛囊发育和毛发生产的了解和认识,为采用分子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技术培育优质细毛羊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综述了毛囊形态发生、毛发周期以及毛干特性的调控等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未来羊毛囊发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4.
壁饰草毯开发研究Ⅲ养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管理技术对壁饰草毯的正常生长十分重要,当按3,6,9 g/m2施用保水剂时,根层饱和持水量分别提高89.2%,106.1%和114.3%,正常生长期延长6,10,13 d;当按0.3%,0.6%和0.9%的浓度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B9时,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叶量依次降低1.8%,9.2%和16.7%,根量相应增加4.4%,7.8%和19.1%.而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相应增加为8.3%,25.0%,41.7%和11.1%,50.0%,83.3%.营养供给以基本基质加菜籽饼水液为佳.其综合长势评价值分别比对照、1号营养液及CO(NH2)2 FeSO4提高42.5%,7.5%,92.5%(对于早熟禾)和131.0%,65.5%,181.0%(对于匍匐翦股颖).  相似文献   
115.
当今的大学生被娱乐包围,电影、网游、各种选秀、各种综艺、明星八卦······发现我们离读书,学习,研究学问越来越远啦!我们被一切可以娱乐的形式娱乐着,并且渐渐的乐此不疲!事实上娱乐也可以致死,思想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6.
文章对现有城市快递运输车进行了功能性升级,解决了现在快递车车厢空间利用不合理、车辆行驶安全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实现了快递车的智能化、合理化、人性化的设计。本款快递车主要用于城市快递配送,它包括:动力系统、车辆智能中控系统、新型储物箱、温度及重量测试装置、防翻车系统、GPS定位系统和语言报警系统。智能中控系统将实时检测快递车的各项行驶数据,当出现不合理驾驶时主动发出报警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同时新型储物箱的应用解决了快递仓储空间不够、货物相互挤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7.
稻田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对秸秆还田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秸秆还田下稻田土壤古菌群落的演替规律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开展室内稻田土壤淹水培养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淹水培养第0、15、30 d和60 d时不同量小麦秸秆(0、1%、2%和5%)施用下两种类型的稻田土壤(高砂土和黄泥土)古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导致土壤pH显著降低,而土壤电导率(EC)、总碳(TC)、总氮(TN)、碳氮比(C/N)以及土壤孔隙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还原性亚铁[Fe(Ⅱ)]和总铁(Fe)含量显著增加,并且当秸秆还田量为5%时,上述土壤指标改变量最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两种类型稻田土壤的优势古菌均为奇古菌门(Thanumarchaeota)。在淹水培养的0~30 d,秸秆还田对奇古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维持在97%~98%;然而,在培养的第60 d,与未施用秸秆相比,秸秆施用下两种类型稻田土壤中奇古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奇古菌门丰度的降低程度越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古菌群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表明土壤类型是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与未施用秸秆的土壤相比,5%秸秆施用显著改变了高砂土古菌群落结构,而1%秸秆施用显著改变了黄泥土壤古菌群落结构。进一步对不同量秸秆施用下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的分析发现,秸秆施用量为5%时高砂土壤古菌群落显著不同于秸秆施用量为1%和2%的土壤,而1%和2%秸秆施用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对黄泥土,仅秸秆施用量为1%和2%时古菌群落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古菌群落迁移的驱动因子,冗余分析(RDA)发现,pH和C/N比是秸秆还田下两种类型土壤古菌群落迁移的重要影响因子。综合分析认为,秸秆还田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性质来调控古菌群落结构,而不同类型土壤的古菌群落结构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亦不同。  相似文献   
118.
文章采用基因定点突变和报告基因技术作A/T富集区启动子鉴定和转录调控分析,研究鸡miR-17-92基因簇上游A/T富集区是否具有启动子活性。PromPredict预测分析提示miR-17-92基因簇上游-388~-444 bp处可能是启动子区域。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发现,A/T富集区存在3个E2F1潜在结合位点,分别位于miR-17-92基因簇上游-1 273 bp(结合位点1)、-1 186 bp(结合位点2)和-753 bp(结合位点3)处。报告基因活性分析发现,鸡miR-17-92基因簇上游A/T富集区具有启动子活性,其中miR-17-92基因簇上游-440/-1区域启动子活性最强。共转染分析显示,转录因子E2F1极显著抑制该A/T富集区启动子活性(P<0.01);进一步定点突变分析表明E2F1通过E2F1结合位点1和2抑制A/T富集区启动子活性。报告基因分析发现,与对A/T富集区启动子作用不同,E2F1促进miR-17-92基因簇宿主基因(MIR17HG)启动子活性。文章首次发现鸡miR-17-92基因簇上游存在一个新的转录调控区,对揭示鸡miR-17-92基因簇转录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生物多样性危机在外来物种入侵下愈演愈烈,研究入侵生境中各生物因素间的互作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外来植物入侵下的生物多样性响应,确认该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机制,以便探讨并采取综合长效的防控措施。在外来植物入侵背景下,笔者对植物、动物及土壤微生物各物种群落的响应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此探讨了利用构建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生态防控植物入侵的潜在手段与研究思路,以期为发展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稳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0.
以新疆受不同程度干扰土壤的盐分及离子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方法,探究人类干扰对土壤盐分和离子的含量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土壤盐渍化程度加深;无论何种人为干扰程度下,土壤中Cl-和Na+均为含量最高的阴、阳离子,其含量均随着人为干扰的加剧逐渐增大,其中Cl-含量变化最显著,其在中、重度人为干扰区比无人干扰区分别增加了67%和234%,Na+分别增加34%和86%;土壤盐分含量与Cl-含量的相关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加深分别增大51%和77%;离子间的相关系数最大的为重度人为干扰区的Cl-和Na+,达到0.98;土壤盐分与Cl-、Na+、SO42-的空间分布对应度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而增大,其中与Cl-对应度最高,在无、中、重度分别达到53%、66%、89%,Cl-与Na+在重度人为干扰区对应度达到96%。综上,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不同,从而使土壤所受干扰方式(灌溉、翻耕)与频率有差异,导致土壤受到的干扰程度不同,盐分和离子变化情况各异,因此对新疆干旱地区的土壤盐渍化修复时应进行有针对性地精确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