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6篇
  1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61.
关于郫县农科村“农家乐”发展模式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乡村农家旅游的新形式,为旅游业提供了观光、娱乐、餐饮、休闲等特色服务。本文总结了四川成都市郫县农科村“农家乐”旅游模式的发展、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褐飞虱小分子量热激蛋白的表达特性和功能,明确其在褐飞虱温度胁迫适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BLAST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褐飞虱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序列;利用Bioedit、Mega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利用qPCR技术分析目的基因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特性;利用原核表达技术研究其功能。【结果】筛选到6个含有α-晶体结构的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基因NlHsp20.9NlHsp21.6NlHsp21.9NlHsp22.4NlHsp23.1NlHsp28.7,其ORF长度依次为561、531、570、570、588和735 bp,理论等电点为5.96、5.77、6.32、5.01、5.74和7.74。NlHsp28.7在3龄若虫中的表达量最高,而NlHsp21.9NlHsp23.1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雌虫在低温胁迫后所有小分量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下降,高温胁迫后除NlHsp22.4外的其他5个基因表达量不同程度上调;3龄若虫在低温胁迫后一半sHsps表达量下降,另一半上升,高温胁迫后全部上调。转化褐飞虱sHsps的重组大肠杆菌热激存活率显著上升。【结论】褐飞虱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具有龄期和诱导表达特性及热胁迫保护功能,可能在其高温胁迫应激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低温胁迫应激中的作用与虫态有关。  相似文献   
63.
冬小麦幼穗不同发育期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研究了四个小麦品种不同长度的幼穗及幼穗不同穗段离体培养的效应.结果:(1)取长为0.1厘米、0.3厘米的幼穗全穗、或穗长为0.5厘米的幼穗上段或下段、或穗长为1.0厘米的幼穗上、中、下三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100%;取穗长为2厘米的幼穗上、中、下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34%、80%和94%;取穗长为3厘米的幼穗上、中、下段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14%、38%和58%.(2)用长1厘米以上和长0.1厘米的幼穗高体培养,其愈伤组织主要是分化根;将长0.3~0.5厘米的幼穗愈伤组织直接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植株分化率为78.8%  相似文献   
64.
固体培养基上浸润培养提高花粉植株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30×170mm的试管内,倒入25~30ml加琼脂固化的C_(17)培养基,接种冬小麦花药后注入2ml左右不加琼脂而浓度相同的C_(17)培养液浸润培养,冬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可从固体培养基的13.94%提高到29.95%,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还比固体培养基提高10.2%,分化绿苗丛数占接种花药的10.94%,是固体培养的2.37倍。  相似文献   
65.
春小麦蒸腾测定中茎流计的标定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气候生长室盆栽试验,在对不同珍珠岩覆盖量下的土壤蒸发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由热平衡原理设计的茎流计对三个水分处理(高85% ~ 75%、中65%~55%、低45% ~ 35%)下的盆栽春小麦蒸腾特征进行研究并依据称重法结果加以标定,结果表明:(1)珍珠岩覆盖量为0.11 g/cm2时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并据此换算出测定时段春小麦实际蒸腾量占总蒸散量的比值为83.04%;(2)单株小麦茎流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回归分析得出相关系数r=0.92,方程斜率与截距值分别为0.4463和8.3391,以小时(h)为单位的回归分析结果与以天(d)为单位的类似;(3)以2012年10月31日为例,标定后单株小麦蒸腾速率分别为:高26.51 g/d、中17.13 g/d、低12.71g/d.采用茎流计法测定田间作物蒸腾时对测定结果加以标定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6.
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在人工木荷林设置样地,通过8次取样,研究铝浓度增加对木荷林凋落物层大中型土壤动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溶液梯度对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的影响不显著;优势类群甲螨亚目和弹尾纲对铝溶液处理不敏感,而铝溶液对一些常见类群的影响较为显著,中气门亚目和鞘翅目数量随着铝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可作为铝溶液影响大中型土壤动物的指示类群.取样期对土壤动物数量和类群数的影响极显著;在土壤动物数量较少的季节铝溶液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更加明显;铝溶液处理降低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不利于植物良好微生态环境的建立.  相似文献   
67.
甲醛对合浦绒螯蟹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4~30℃、溶解氧5mg/L及pH 8.5~8.8条件下,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甲醛对质量约16g的合浦绒螯蟹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8h以内,甲醛质量浓度低于500mg/L对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96h以内,甲醛质量浓底低于250mg/L对合浦绒螯蟹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甲醛对合浦绒螯蟹的12、24、36、48、60、72、84、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991.788、1644.522、1273.757、1724.642、1177.963、1147.138、963.129、873.590mg/L,安全质量浓度为87.359mg/L。  相似文献   
68.
通过土壤样品的室内培养,运用三库一级动力学理论,分析桂林毛村典型岩溶区旱地、灌丛、果园、林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石灰土有机碳库容大小、各碳库平均周转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5.41~20.10g/kg,13.07~31.16g/kg,9.38~14.74g/kg,30.82~37.52g/kg。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小,分别为0.61%~0.93%,0.95%~1.24%,0.77%~1.00%,1.49%~1.66%。缓效性有机碳库分别占总有机碳含量的21.13%~30.18%,13.58%~23.46%,29.54%~46.58%,30.39%~33.84%。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7,8,7,12年。惰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最高,分别为69.18%~78.26%,75.27%~85.47%,56.63%~69.70%,64.64%~68.12%。延长缓效性碳库驻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的关键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总量、土壤碳酸钙含量、总钙量、土壤pH值、全氮含量、C/N与土壤有机碳各库库容及周转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腐殖质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库及周转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库含量及周转时间。  相似文献   
69.
典型岩溶区板栗树下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岩溶区板栗树下土壤pH值的变化及其与盐基饱和度的关系,以广西隆安县典型岩溶区为研究区,分别测定了旱季与雨季洼地2年生、5年生、10年生板栗树和洼地草地、坡地灌木丛的土壤剖面pH值,土壤在20、50、80 cm深处的交换性盐基总量,交换性Ca2+、Mg2+、Na+、K+的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等,并对板栗树下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和交换性Ca2+、Mg2+、Na+、K+的含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板栗树下土壤pH值偏低,呈弱酸性,这可能与板栗树的种植有关;土壤pH值与盐基饱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72),与交换性Ca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0.632),与交换性Mg2+、Na+、K+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0.
SWAT模型及其在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面源污染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数学模型成为分析与评估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是面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SWAT模型是基于GIS基础上的一个具有很强物理机制的长时段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近些年来在面源污染方面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本文介绍了SWAT模型的发展概况其在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中应用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