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篇 |
农学 | 23篇 |
基础科学 | 13篇 |
18篇 | |
综合类 | 87篇 |
农作物 | 20篇 |
水产渔业 | 7篇 |
畜牧兽医 | 31篇 |
园艺 | 15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地膜马铃薯“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414"肥效试验,建立了地膜马铃薯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三元二次方程推出地膜马铃薯最大施肥量为纯N13.96 kg/667 m2、P2O54.40 kg/66 7 m2、K2O6.89 kg/667 m2,最大产量为2 542.2 kg/667 m2,氮、磷、钾比为1∶0.32∶0.49;最佳施肥量为纯N12.56 kg/667 m2、P2O54.01kg/667 m2、K2O 5.73 kg/667m2,最佳产量为2 536.67 kg/667 m2,氮、磷、钾比为1∶0.32∶0.46。 相似文献
63.
研究稻作抗旱的根系特征及其遗传机理,发掘旱稻有利基因,从水旱稻杂交中选育高产耐旱的稻作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材料。以强抗旱的旱稻毫格劳为供体亲本,超高产水稻品种沈农265为受体亲本,利用187个SSR标记构建了一套具有180个家系的旱稻渗入系群体,并采用单标记分析法,对抽穗期根系6个性状:最长根长、粗根数、总根数、平均最粗根粗、根干重、总干重进行QTL定位。抽穗期共检测到QTL38个,其中影响上述6个性状的QTL数目分别是6、6、4、6、4和12个,它们的总贡献率分别为29%、27%、21%、33%、23%和61%。此外,在粗根数和总根数中分别检测到3个和1个来自毫格劳的等位基因的加性效应为负,其余均为正。除平均根粗外,其他5个性状的加性效应都较大。89.5%的渗入位点对以沈农265为遗传背景的渗入系的6个性状根系有促进作用;定位到的影响不同根系性状的QTL多数成簇、集中分布;RM3853附近定位到影响4个性状的QTL,推测是一个在抽穗期与根系性状和抗旱密切相关的基因或基因簇。 相似文献
64.
[目的]明确苦豆根、板蓝根、吡虫啉3种药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2年的小区试验,研究苦豆根、板蓝根2种中药材乙醇提取液和吡虫啉颗粒剂对麦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苦豆根乙醇提取液(12.5 mg/ml)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100.O mg//rnl)的1 000稀释液均对麦蚜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d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接近90%,药后2d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结论]苦豆根乙醇提取液和板蓝根乙醇提取液在麦蚜发生初盛期即扬花期-灌浆期使用推荐剂量,1次喷药可彻底防治麦蚜,建议作为综合防治麦蚜的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66.
大兴安岭地区地广人稀,耕作粗放,杂草危害十分严重,农田杂草与作物争夺水分、养分、空间和阳光等有限资源,直接影响了马铃薯的产量,因此本文就如何有机地把各项除草措施相配套,使之增强灭草效果,避免灭草效果的削弱进行了探讨。1 农业防除11 轮作由于杂草种子在土壤表层发生量大,危害大,通过轮作改变土壤层的耕作制度,把杂草种子深埋在土壤深层抑制其萌发出苗,同时还可降低伴生性 收稿日期:1999-11-02杂草的密度,改变田间优势杂草群落,促进田间杂草种群数量降低。12 耕翻由于我区种植结构单一造成多年生杂草泛滥,土壤通过多次耕翻后,问… 相似文献
67.
近几年来,高油玉米种质利用已经进入实质应用阶段,高油玉米新品种层出不穷,已经通过审认定的高油玉米品种有高油115、春油1号、吉油1号等10多个品种,山西省在2003年有两个高油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审定。高油玉米种质利用技术也将随着高油玉米研究的深入,从单交种技术逐步发展为以不育行普通杂交种授以高油玉米花粉的遗传三利用技术。临高油1号的选育、不育型临高油1号转育及超油化生产技术研究,使山西省高油玉米种质利用研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高油玉米商品粮的含油量超过10%的育种目标成为可能。该技术在今后农业产业化调整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