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1篇
  28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介绍了金融危机下大中农场生猪养殖业发展规模养殖的做法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科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2.
宁夏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夏近年来发展设施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3.
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子波分析、功率谱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近49a西北地区晚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霜冻结束日期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青海高原晚霜冻结束最晚,其次是北疆—河西走廊—宁夏,陇东—陕北,结束最早区为南疆和陇南—陕南.全区平均以1.9d/10a的速率提前,其中45%的站点显著提前(P<0.05),提前最大的地区在青海西北部—南疆东部,达5~8d/10a.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早且年际变化小,199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晚霜冻有显著的2.4a和2.7a周期.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结束逐年提前,但近10a呈推迟趋势的站有所增多;影响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北非副高和极涡,与北非副高呈负相关,与极涡呈正相关.近10a晚霜冻结束偏迟的原因可能与极涡面积增大和北非副高面积减小有关;5月500hPa高度场合成分析表明,晚霜冻结束偏早年,亚洲北部盛行纬向环流,东亚大槽浅,西北地区受蒙古高压脊控制,不利于降温天气出现;晚霜冻偏迟年,亚洲北部盛行径向环流,西北地区上空不断有来自西北欧滑下的冷空气,易形成强降温天气.  相似文献   
184.
不同泥炭对仙客来生长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不同比例的国产泥炭和进口泥炭对仙客来生长和观赏性能、生长介质pH值和养分含量及仙客来各部位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移栽后前85 d内,进口泥炭明显促进了仙客来生长,表现在株高、冠径和根系等项目上(P<0.05);移栽后100 d,以国产泥炭为主的生长介质明显促进了仙客来生长,但最终销售时不同类型泥炭对仙客来生物学特征和观赏性能并没有产生明显差异,用国产泥炭能够生产与进口泥炭相同品质的仙客来;随着国产泥炭比例的增加,2次收获后生长介质中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增加(P<0.05),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与国产泥炭在原料配比中所占的百分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进口泥炭相比,以国产泥炭为原料的生长介质中的仙客来各部位具有较高的氮、铁及锰含量。  相似文献   
185.
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地面加热场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 NCEP/NCAR1 958-2 0 0 0年月平均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 ,对西北地区春季典型沙尘暴年和典型非沙尘暴年的感热通量场、潜热通量场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找出了感热和潜热通量场与沙尘暴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中沙尘暴发生区上游和西北区东侧是影响沙尘暴发生的关键区。西北地区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上游区为热汇区 ,沙尘暴发生区主要为热源区。  相似文献   
186.
当前,我国黄土区井工采煤已经造成大量农田沉陷,但针对沉陷农田的养分表达侧重于传统的二维等值线表达,与沉陷地形变化信息不能很好地结合。以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矿沉陷区农田养分数据可视化为例,对不同沉陷深度下土壤特征空间变异运用Surfer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Surfer软件的等值线功能和三维地形模块,简便、高效地实现了以空间数据形式表达沉陷农田区域的养分空间变化格局,为简便、准确掌握养分因子在整个沉陷农田区域内的空间异质特征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7.
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转基因技术是当今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是研究基因功能及作物改良的重要技术。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学、食品、生物及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已开发出多种产品并投入市场。为了进一步推动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本研究总结了农杆菌介导、聚乙二醇介导等植物常用的遗传转化方法;介绍了愈伤组织系统、原生质体系统等受体系统,简介了启动子、标记基因、报告基因等表达载体构建的重要因素,并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及局限,对新近出现的植物转化方法,也进行了推介和评述。最后,对公众关心的转基因技术安全性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8.
基于温度植被干旱指数的广东省旱情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饱受季节性干旱的困扰,开展遥感旱情监测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MODIS数据构建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采用线性拟合的方法提取干湿边,计算广东省2011年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以该指数为依据分析了广东省旱情的时空分布,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随着EVI的增加,陆地表面最大温度减小,最大地表温度和最小地表温度差值呈减小趋势,且地面温度的最大和最小值与EVI呈近似线性关系。EVI-TS特征空间的季节变化明显,随着温度降低,EVI-TS特征空间明显萎缩。随着年内温度的变化,EVI-TS特征空间的干湿边截距也发生相应变化,即冬季截距较小,夏季截距较大。2)2011年广东省的冬旱非常严重,春季和秋季也有一定程度的干旱。其冬旱和春旱的地域分布相似,均呈现自北向南逐渐加重的趋势,且沿海地区重于内陆。秋旱的地区分布特点与冬春旱相反,大致呈自南向北逐渐加重的趋势。结合广东省历史气象资料对干旱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遥感监测结果与实际旱情较吻合。3)比较了TVDI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VDI可以体现土壤湿度状况,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将TVDI和主要气象因子做了相关性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TVDI与降水量、温度和相对湿度间都呈负相关关系。从相关系数来看,TVDI与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最高。从气象站尺度来说,TVDI对降水的变化是敏感的,即连续降水可导致TVDI值下降,旱情得到缓解;持续无降水可使TVDI值增加,旱情加重。  相似文献   
189.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石羊河流域区1960—2011年气候要素资料,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合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的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等指标进行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1960—2011年,石羊河流域春旱发生频率在21.2%~67.3%之间。春季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大于中上游区域。初夏干旱发生频率在13.5%~61.5%之间。初夏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也大于中上游区域。伏旱发生频率在21.2%~86.5%之间。伏期特旱发生频率下游区域亦大于中上游区域。石羊河流域干旱综合风险高风险区为民勤县和金川区大部、凉州区中北部、永昌县东部,位于石羊河流域的中下游区域。就各县区而言,干旱灾害综合风险最大的区域为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金川区次之,天祝县风险低。  相似文献   
190.
光叶紫花苕,也称光叶苕子、稀毛苕子、野豌豆、肥田草等,简称光苕,为1年生或越年生豆科巢菜属双子叶草本植物。光叶紫花苕适应性较广,抗寒性、抗旱性、耐酸碱性、耐瘠性均较强。发芽适宜气温为20℃左右,开花适宜气温为15~20℃,苗期在零下15℃左右才有严重冻害;耐旱不耐渍,土壤水分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70%时对其生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