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1篇
  28篇
综合类   8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为提高冬小麦干旱监测和定量灾损评估的准确性,以半干旱黄土高原陇东地区为例,利用15个冬小麦种植县1965—2020年逐日降水资料、MCI指数,1978—2020年冬小麦产量资料、干旱灾情资料,以及1981—2014年生育期观测资料,探索建立冬小麦干旱灾损评估新指标WDI,以因旱减产率和干旱指标之间的关系参考历史灾情确定等级阈值,基于WDI分析陇东地区冬小麦干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WDI在评估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方面优于气象干旱指数;从3个代表站WDI年际变化看,环县波动幅度最大且数值最小,其次是西峰,处于阴湿地区的华亭波动幅度最小且数值最大。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波动最剧烈。从年代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全生育期、拔节~开花期WDI平均值分别为-10.6、-5.4,为各年代最低,处于干旱期;21世纪10年代WDI平均值则分别为4.4、2.6,为各年代最高,处于相对湿润期。在空间分布上,干旱频率由东南向西北增大,重度以上干旱主要发生在陇东西部和中北部。冬小麦全生育期、拔节~开花期轻中旱发生频率分别为34%~52%、41%~57%,重度以上干旱频率均为4%~18%,评估结果与历史实况基本一致。WDI兼顾气象学与生物学意义,能较好表征冬小麦产量损失、干旱时空特征分析,可用于冬小麦干旱监测和评估业务。  相似文献   
122.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要求日益提高,促进了生物防治在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发展。生物防治具有天然无毒害、高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做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3.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猛,但规模化养殖与散养并存的现状还普遍存在。由于养殖水平的不同、养殖场(户)对防疫一[作的认识有别,加之猪场技术人员与基层防疫员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动物疫病的免疫效果差别很大,有的可以达到很好的预防效果,有的却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对强制免疫的抵触、不配合等现象,给动物疫病的控制造成了隐患,制约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24.
努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不断推动科技进步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是推动区域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文章全面总结了宁夏农林科学院近年来围绕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经验及成效,提出了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5.
在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茶文化传入西方地区之后,茶文化也被赋予了更多含义,同时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语言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研究茶文化在西方的生态翻译,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研究语言文化,促进各国间的沟通与交流。为此,本文首先叙述了茶文化的内涵,以及产生的重要意义。其次以英国为例,分析了西方茶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最后,探究了茶文化在西方的生态翻译。  相似文献   
126.
红壤旱地长期试验肥力演变及玉米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方法,探讨高原旱地红壤施N、NP、NM、NPM和NPK对红壤肥力演变、养分供给能力及玉米的效应。结果表明,N处理8年玉米绝收;NP处理前期比施N增产,长期施用不稳产,至23年绝收;NPM处理玉米产量由试验前10年的4628 kg/hm2,增加到后10年的6875 kg/hm2,增产2247 kg/hm2;在NP基础上施K2O 112.5 kg/hm2的NP+K处理,比施NP增产2264 kg/hm2。说明配施增产效果明显,但长期只施NP会导致其它元素失衡不能稳产。有机肥和NP配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红壤28年不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不下降,年施有机肥30000 kg/hm2,不施化学钾肥,也能维持钾素平衡。长期不施化学钾或有机肥导致钾素枯竭。红壤磷素自然供给能力极低,仅为3.6~15.7%,施磷显著增加速效磷含量,施磷或有机肥提高磷素自然供给能力。NP处理11年不施钾,钾素自然供给能力由35%~68%降低为11.09%~23.2%。  相似文献   
127.
旨在研究对鸡蛋保鲜有效的生物保鲜剂,采用壳聚糖、蜂胶和金银花3种不同保鲜液作为保鲜剂进行试验。在25℃、相对湿度70%的贮藏条件下,对鸡蛋各项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壳聚糖、蜂胶和金银花保鲜液涂抹贮藏28d后鸡蛋质量损失率分别为5.42%、7.29%、6.55%,蛋黄指数分别为0.327、0.236、0.248,哈夫单位为49、45、46,气室高度为4.1、6.7、5.2mm。经比较,壳聚糖提取液效果最佳,贮藏28d后好蛋率为100%,且壳聚糖保鲜剂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为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生物保鲜剂。  相似文献   
128.
不同施肥时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在作为基肥、苗肥和穗肥时不同的配比对玉米农学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经过分区计产、考种和常规的玉米籽粒品质分析方法测定的结果表明,分期施用氮肥对玉米的生长影响大于磷钾肥的分期施用;有机肥、磷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50%苗肥和50%穗肥施入的处理中玉米的经济性状好于其他处理,产量达到7919.5kg/hm2,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该处理的玉米籽粒蛋白质、粗脂肪和赖氨酸含量高,分别达到14.96%,5.00%,0.34%;而有机肥、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分20%基肥、30%苗肥和50%穗肥施入,磷肥分50%基肥和50%苗肥施入的处理玉米淀粉、可溶性糖和赖氨酸含量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分别为67.23%,2.45%,0.34%。  相似文献   
129.
旱地苹果园不同覆盖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覆草可使旱地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增加1.2%-6.4%;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0%,较地膜覆盖提高0.97%;氮、磷、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8.6%、25.0%、56.5%,果园覆草的效主尖显著优于覆膜和清耕。  相似文献   
130.
红壤地区施入的磷肥很容易被吸附固定而留存于土壤中,降低磷肥利用效率,留存于土壤中的磷对土壤生态功能和作物养分供应的后续效应值得关注。基于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定位试验,探讨常规施肥处理(CK)以及短期施入不同磷肥量(P2O5,0、50、100、150和1 000 kg·hm–2)多年后土壤养分、土壤氮循环过程和作物产量的变化特征。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磷肥处理下,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转化过程的潜在速率以及产量等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磷的后期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短期投入高剂量磷肥(1 000 kg·hm–2,P1000)27年后,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显著提高了土壤pH和氮循环相关过程速率,包括氮矿化速率(Nitrogen mineralization rate,Nmin)、固氮酶活性(Soil nitrogenase activity,SNA)、潜在硝化速率(Potential nitrification rate,PNR)(P <0.05),同时降低了净N2O排放潜能(Net N2O production rate,NN2O)(P<0.05)。与不施磷(P0)和短期投入低剂量磷肥处理(50,100,150 kg·hm–2)相比,P1000处理中,土壤有效磷(AP)、氮矿化速率、固氮酶活性、潜在硝化速率和潜在N2O产生速率(PN2O)分别增加了33.3%~76.4%、88.2%~388.1%、111.4%~4 826.3%、22.6%~152.4%和13.8%~78.9%(P <0.05),同时净N2O排放潜能也降低了64.6%~78.9%(P<0.05),表现出明显的磷后效,且在作物生长季更为明显。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AP和pH是影响以上土壤生物化学活性最主要的因子。近三年作物平均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无显著差异,但与土壤TP、AP和pH呈显著正相关;但在长期尺度上(1992—2019年),P1000处理相对于其他低磷处理累积增产效应达3%~23%。以上结果表明,酸性红壤中短期大量施用磷肥多年后,由于大量磷肥投入导致的土壤pH提升和磷的缓释效应,使得磷肥在促进土壤肥力、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氮循环转化活性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后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