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48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38篇
  37篇
综合类   328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35篇
园艺   86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全面客观地研究2005—2014年江苏省用水效率的时间分异性,为江苏省更好地开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有针对性地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2005—2014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运用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及其改进模型,计算得到江苏省的用水技术冗余率、规模冗余率及水资源相对利用效率;并结合典型相关分析模型,探究影响水资源利用相对效率相关因素。[结果]规模冗余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技术冗余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影响两种冗余率的因素也并不完全相同。[结论]近10a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平稳增长,其中影响技术冗余率的因素主要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第三产业比重;而影响规模冗余率的因素则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相似文献   
22.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快速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建立了根据番茄叶片颜色特征确定其叶绿素含量的一元二次拟合模型。在计算机视觉图像采集系统中采集番茄叶片图像,利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提取图像的颜色特征参数,对颜色特征参数和番茄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做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R/G、(G-R)/(G+R)、G-R、色度坐标r、r-g及HIS颜色系统的H值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非线性相关性,可用于测定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从建立的6组模型中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3组模型进行检验,预测误差在0~22.22%之间。用预测精度最高的G-R颜色特征预测叶绿素含量的模型为Chl.a = 0.0926 + 0.1208 (G-R) - 0.0009 (G-R)2,Chl b = - 0.0252 + 0.0397 (G-R) - 0.0003 (G-R)2和Chl.(a+b) = 0.1271 + 0.1600 (G-R) - 0.0011 (G-R)2。  相似文献   
23.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汽车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分别叙述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液压转向系统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叙述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控制策略,探讨了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4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植物各种发育进程。tae-miR9663是新发现的在小麦幼苗、旗叶和籽粒中高表达的miRNA,但其生物学功能未知。为了探索taemiR9663的功能,通过人工合成tae-miR9663的小串联模拟靶标(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STTM),将其构建到大麦条斑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载体上,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ing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转染小麦宁春16五叶一心期的第5片叶,转染20d后观察叶片表型并取旗叶进行实时定量PCR,成熟时观察种子大小。叶片表型观察结果表明,与BSMV:00相比,接种BSMV:STTM-taemiR9663的9株幼苗中出现4种叶片表型,即第6片叶有白点或白条纹,旗叶(第7片叶)有白点或白条纹,第6片叶边缘有锯齿状,旗叶叶尖处有皱缩。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TTM-tae-miR9663过表达植株的tae-miR9663表达丰度下降,说明BSMV-VIGS技术可通过过表达STTM有效地沉默内源miRNA。成熟种子大小观察结果表明,与BSMV:00比较,接种BSMV:STTM-tae-miR9663的植株种子的长和宽均减小。  相似文献   
25.
为优化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覆土技术,以泥炭为覆土材料,研究泥炭覆土搅拌时间对覆土物理结构以及对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证实,随搅拌时间的延长,泥炭覆土充气孔隙度降低,容重增加。充气孔隙度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正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负相关;覆土容重与双孢蘑菇产量高度负相关,但是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大小及商品菇率高度正相关。搅拌时间较短的覆土(5~20 min),双孢蘑菇总产量较高,且每潮菇产量更均匀,更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搅拌时间较长的覆土(40~120 min),双孢蘑菇子实体较大,但是会降低双孢蘑菇的总产量以及影响每潮菇产量的均匀性。本试验条件下泥炭覆土最适搅拌时间为10 min,双孢蘑菇3潮菇总产量34.5 kg/m~2,商品菇产量27 kg/m~2。研究初步揭示覆土物理结构对双孢蘑菇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优化覆土技术及筛选优质覆土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草地净植被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结合实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计算了草地降水利用效率(PUE),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草地类型PUE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PUE在研究年限内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年0.0035 g·m-2·mm-1,14 a的平均值为0.38 g·m-2·mm-1PUE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基本格局。PUE分布在0.2~0.4 g·m-2·mm-1之间的比例最大,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55.63%,呈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和西部,以及东部的边界地区,呈增加趋势的地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研究年限内PUE的变异系数分布在0.07~0.85之间,变化稳定的区域所占面积最大,为总面积的43.43%,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附近。不同草地类型间PUE均值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草甸(1.06 g·m-2·mm-1)>坡面草地(0.80 g·m-2·mm-1)>平原草地(0.30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甸(0.29 g·m-2·mm-1)>荒漠草地(0.23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地(0.094 g·m-2·mm-1)。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PUE与降水成负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呈正相关,PUE的变化对降水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27.
陈红  王倩  高强 《中国果树》2019,(1):92-95
基于7个主产省份2005—2015年的面板数据,对影响苹果总产值的5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考察苹果产业发展的特征及制约因素。得出结论:高人工成本是生产者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替代劳动的新要素投入,高人工成本对生产者利润空间的挤压将是刚性的;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种植规模的扩张和生产技术的提升,但是从市场方面看,苹果品种与品质难以适应需求结构的升级,导致苹果价格难以提高,这是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为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机遇与挑战。建议:生产者应抓住市场机遇,转变发展观念,调整经营策略;政府应鼓励苹果新品种培育与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促进苹果品质的提升,同时慎重制定人才引进、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与推广等方面的政策,以更好地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8.
双孢蘑菇打包料指将二次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进行混合播种、压缩、打包,然后供应给具备控温、控湿、控气菇房设施设备的农户(合作社)进行周年化生产双孢蘑菇,实现现代农民模式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实现鲜菇均衡供应,解决当前传统双孢蘑菇自然季节性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不稳定、产出率低、效益差等问题。二年多来,双孢蘑菇打包料工厂化周年生产技术在上海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上海金碑果蔬专业合作社、上海明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其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9.
通过研究NaCl胁迫对芹菜植株生长、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盐胁迫下芹菜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西芹(京芹一号)、本芹(夏芹)和不同浓度NaCl(0,30,60,90,120 mmol/L)溶液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NaCl胁迫对芹菜植株生长、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可抑制芹菜的生长,株高、鲜质量、干质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芹菜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及丙二酸( MDA)、叶绿素含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芹菜中Vc、纤维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盐胁迫对京芹一号生长、生理生化特性影响小于夏芹,京芹一号耐盐性大于夏芹。  相似文献   
30.
黄芪是我国重要药用植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提高免疫力、降糖、抗衰老、保护脏器等多种药理作用。植物内生菌是具有丰富多样性特征的微生物类群,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与植物相同或相近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黄芪内生菌多样性包括真菌多样性和细菌多样性,目前已分离鉴定得到多株具有活性的黄芪内生菌,其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甾体类、醌类、肽类及内酯类等。本综述对黄芪及其他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开发运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