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饵料驯化期细鳞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分别设置了4个养殖密度(1 000、5 000、10 000、15 000 尾/m2),试验期间依次投喂水蚯蚓→水蚯蚓、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动物性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喂养.经过40 d的试验发现,养殖密度对细鳞鱼稚鱼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影响,但养殖密度对肥满度(CF)、特定生长率(SGR)和变异系数(CV)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密度组的死亡率分别为32.8%,28.7%,16.0%和19.3%,肥满度为0.85~0.97,SGR平均值为4.40%,体重变异系数为11.59%~16.89%,体长的变异系数为37.05%~48.48%.研究结果表明饵料转化期的细鳞鱼稚鱼(2.80±0.01 cm)完全可以在较高的养殖密度下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62.
将孵出30d、平均体质量0.043g的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仔鱼常规饲养在4个循环水养殖系统(长1.8m×宽0.6m×高0.6m)中,水温保持在9℃、12℃、15℃和18℃下,每个温度组设置3个平行,研究不同温度对黑斑原(鱼兆)仔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35d的饲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黑斑原(鱼兆)仔鱼的生长加快,死亡率增加,其中18℃组黑斑原(鱼兆)最早开始死亡,9℃组黑斑原(鱼兆)存活率最高。在整个饲养期间,水温9℃组与12℃组黑斑原(鱼兆)全长和体质量生长最快,死亡率最低,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9~12℃为黑斑原(鱼兆)仔稚鱼的适宜培育温度。  相似文献   
63.
64.
本文结合国外鲑鳟鱼类先进的育种实践,从基础群体的建立、育种目标的制定、繁育方案的确立、育种值的评估、育种效果的分析、育种成果的商业化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常规育种技术在鲑鳟鱼类品种的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为解决高白鲑仔鱼饲育期与室外鱼池放养期不同步的矛盾,采取室内流水,集约化饲育方式,利用活饵料与人工配合饲料投喂。在透明度较高的涌泉水中,水温8-13℃,溶解氧8-10毫克/升,水交换量为14-16升/分的条件下,以每平方米放养6000尾的密度,并采取综合管理技术,经30天的饲育,其每日可增长0.3毫米,增重0.66毫克,其绝对增长量由3.5毫克平均增长至18.51毫克,全长由9.7毫米增长至18.4毫米,成活率可达73.78%-82.91%。  相似文献   
66.
高白鲑仔鱼、稚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摄食强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白鲑仔鱼、稚鱼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摄食强度试验,探索胚后期发育、温度与摄食活动的关系。仔鱼在10℃,稚鱼在15℃时摄食强度最大,摄食活幼20分钟时为摄食高峰。该项试验为高白鲑苗种培育中确定最适摄食温度及摄食时间提供重要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7.

应用连续切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法, 对胚胎至幼鱼期的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消化系统(口咽腔、胃、幽门盲囊以及肠道等组织)早期发生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 在实验水温为12.016.2, 细鳞鲑胚胎期消化系统原基发生与分化的过程为, 在卵受精后125165 h, 胚胎进入原肠期发育, 随着原肠作用的进行, 脊索开始分化; 受精后201 h, 消化系统原基细胞团在脊索下方出现, 为单层的扁平细胞; 卵受精后480 h, 消化系统原基位于脊索和卵黄囊之间, 呈直管状; 卵受精后552 h, 管状消化系统内层细胞大量增殖, 外层由两层细胞构成。细鳞鲑胚后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为, 初孵仔鱼即具有富含油球的大卵黄囊, 消化系统呈简单的盲管状, 肛门尚未与外界连通; 27 DAH, 仔鱼消化系统分化加快; 7 DAH, 仔鱼已初步分化出口咽腔、食道、胃、肠以及肝; 10 DAH, 仔鱼消化器官已基本分化完毕, 肛门已向外界连通; 14 DAH, 仔鱼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的过渡基本完成, 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毕; 19 DAH, 稚鱼胃固有膜内出现胃腺; 49 DAH, 幼鱼幽门盲囊分化完毕, 肝和胰脏功能完善; 64 DAH, 幼鱼口咽腔和胃的组织结构与成鱼基本相同, 前后肠组织结构相似; 105 DAH, 幼鱼幽门盲囊指状分支已具有2836个。细鳞鲑仔鱼的最佳人工开口驯化时间应该在1014 DAH, 可通过不断投喂适口饲料的方式来强化仔鱼的主动摄食行为。本研究旨在为深入了解细鳞鲑仔鱼的消化生理、摄食转变及开口驯化时机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8.
温度对细鳞鲑幼鱼最大代谢率和代谢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温度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的代谢特征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不同温度(4℃、8℃、12℃、16℃、20℃)下测定了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RMR)、有氧运动过程中的最大代谢率(MMR)以及能量代谢范围(MS)和临界游泳速度(UCrit)。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RMR和MMR均显著提高(P0.05),各温度下的RMR和MMR分别较4℃条件的提高了62%(8℃)、165%(12℃)、390%(16℃)、411%(20℃)和3%(8℃)、34%(12℃)、111%(16℃)、115%(20℃);MS随水温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且4℃条件具有最大的代谢范围。不同温度条件下UCrit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随着温度升高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有氧运动过程中,不同流速下测定的MMR多出现在70%UCrit附近,可能是由于无氧代谢过早启动,使得机体乳酸积累过多进,降低了有氧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69.
采用反证法对从日本引进的白化体虹鳟Oncorhyncus mykiss的体色、眼球色两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设计了试验一:白化体虹鳟与野生型虹鳟正、反交试验(正交白化体虹鳟♀×野生型♂,反交白化体虹鳟♂×野生型♀),同时进行了这两种亲本的自交等4个组合。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试验二:正交F1和反交F1自交,白化体虹鳟自交组与正、反交F1测交以及野生型虹鳟自交组与正、反交F1自交、测交等20个组合,对各个交配组合的后代的两对性状的表现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控制黄体色的基因对野生体色基因为显性,控制红眼球色的基因对野生眼球色基因为隐性,证实了引自日本的白化体虹鳟的体色基因型属于显性纯合,而眼球色基因型为隐性纯合;白化体虹鳟的体色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如果考虑了等位基因的异位上位效应,根据白化体虹鳟与野生型虹鳟正、反交F1及其自交的F2眼球色的表现型比率,说明白化体虹鳟眼球色的遗传方式也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70.
大西洋鲑的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大西洋鲑Salmosalar属鲑科,鲑属。有洄游型和陆封型两种,洄游型的大西洋鲑生活史与太平洋鲑相似,在淡水中产卵繁殖,海水中生长发育,为溯河性洄游鱼类(不像太平洋鲑只在某个海区生活),而被称为“环球旅行者”。陆封型的大西洋鲑终生生活于淡水中。1分布在亚洲仅发现一种大西洋鲑(Salmosalar),而太平洋鲑有六种:Omcorhynchustshawytscha、O.gorbuscha、O.nerka、O.keta、O.kisutch和O.masu其中仅有一种(O.tshawytscha)重量可达到或超过大西洋鲑的重量,其余种类的个体较小。从大西洋鲑的起源上看,历史上大西洋鲑广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