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6篇
  11篇
综合类   125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行穿刺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1天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三期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intensity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重建,作为穿刺参考依据;术前参考三期扫描及后处理图像,经体表放置自制扫描定位线后行5mm层厚平扫,确定最佳穿刺进针点、穿刺路径,进针深度。术中监测电极针位置,必要时微调。穿刺成功后瘤灶行RFA术。术后CT平扫观察肿瘤形态、大小及密度变化,肿瘤周围肝实质密度变化。肝包膜、腹膜腔和胸膜腔有无积液(血)、积气等。结果所有瘤灶电极针准确植入病灶,准确率为100%(118/118);1次植入电极位于肿瘤中心部.RFA术无需调整占94.92%(112/118);有部分偏差。需微调位置.占5.08%(6/118)。RFA治疗完成后肿瘤缩小。占27.11%(32/118);肿瘤密度减低(液化、坏死及炭化),占100%(118/118)。周围肝组织密度减低,占20.34%(24/118)。肝包膜下积液(血),占13.56%(16/118),肝包膜下积气,占1.69%(2/118)。腹膜腔内积气l例,占0.85%(1/118),积血5例,占4.24%(5/118)。12例靠近膈肌肝肿瘤RFA后:血、气胸占8.33%(1/12),肺组织损伤占16.61%(2/12)。结论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定位精确,可实时测量电极角度和深度,监测病灶内部的变化情况;对周围肝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为消融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及良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2.
添加酶制剂对大熊猫日粮能量消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种复合酶制剂应用于移地保护大熊猫的饲养中,在提高大熊猫对日粮总能的消化吸收方面获得成功,在大熊猫日粮中添加0.30%的生复合酶制剂或纤维素复合制剂,均可显著提高大熊猫饲粮总能的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63.
红壤丘陵区不同生态重建中红壤的微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里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茶园地、柿子园地和花生地等样地,并且在附近选了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结果发现,不同生态重建模式与对照相比,在微生物学性状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总的趋势是农用果园地好于林地,林地好于自然恢复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64.
在辣椒生产上,落花落蕾是影响产量的因素之一。本试验证实应用助壮素〔Pix,化学名N,N—二甲基呱啶锚氯化物(1,1—二甲基呱啶锚氯化物)〕——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确有调节辣椒生长发育的作用,使用剂量合适,就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试材和方法1.供试材料:辣椒早熟新品系22—1。助壮素由沈阳化工研究院提供。2.处理方法:助壮素设0、25、50和100ppm 四个剂量。小区面积为5平方米,三次重复,对比排列。试验地土质粘重,施肥水平中等,灌溉条件较差,田间管理同一般大  相似文献   
65.
稻田赤斑黑沫蝉成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Taylar法和Iwao法测定了赤斑黑沫蝉成虫稻田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赤斑黑沫蝉成在稻田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田疃抽样以平行疆式、棋盘式两种抽样方法为佳,此外,利用分布型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66.
以农牧渔业部刘江副部长为团长一行4人赴澳大利亚参加了中国农牧渔业部与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1986/87年度会议。会议于3月25、27日在澳首都堪培拉举行。会议回顾了近年的合作项目执行情况,交换了今后合作意见,并一  相似文献   
67.
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的长期定位试验地,以恢复14年的常绿针叶林地(马尾松林)、落叶阔叶林地(小叶栎)、针阔混交林地(湿地松-小叶栎)和自然恢复地(受到人为干扰)为样地,并且在附近选择疏草荒地作为对照,研究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型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改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等方面优于针叶林和自然恢复地,均优于疏草荒地。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理化性状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8.
在我国主要水稻产区,稻谷收获时,经常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稻谷不能及时干燥,以致发生严重湿谷霉变而造成大量损失,粮食生产和贮运部门都极为重视湿谷的应急防护措施。目前,在湿谷和高水分粮的贮藏中较为常用的是物理方法和防霉剂应用等手段。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乐昌含笑蚧壳虫害在贵州省黎平县大面积发生且日渐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绿化景观效果.笔者通过调查和实践了解危害情况,总结蚧壳虫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0.
[目的]了解广西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存在形势及其流行规律,为下一步有效监测和防控猪流感(SI)提供理论依据和原始溯源.[方法]对2009~2013年于广西11个地级市的屠宰场、规模化养猪场和个体养殖户采集的1170份猪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统计欧洲禽源H1N1 (EA-H1N1)亚型和新型人源重组H3N2(Hu-H3N2)亚型4株毒株(LB 144和BB2、NNXD和JGB4)的抗体阳性率,并分析H1N1和H3N2亚型毒株的存在形势及其流行规律.[结果]2009~2013年,EA-H1N1亚型LB144毒株的平均抗体阳性率高达20.68%,且保持稳定,是广西地区主要的流行毒株;Hu-H3N2亚型JGB4毒株从2010年开始流行,且呈逐渐蔓延的趋势,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9.96%.广西北海、南宁、玉林、贺州、桂林、贵港和柳州市受到EA-H1N1和Hu-H3N2亚型毒株多重感染,且感染程度较严重;百色、河池和防城港市的感染程度相对较低.育肥猪最易感染SIV,尤其是BB2和JGB4毒株,其抗体阳性率分别达66.00%和40.00%.EA-H1N1亚型毒株间的交叉感染阳性率(21.52%)略低于Hu-H3N2亚型毒株间的交叉感染阳性率(27.45%),而两株不同亚型毒株交叉感染时以BB2与JGB4毒株的交叉感染阳性率最高(16.23%),3株交叉感染时以BB2、NNXD和JGB4毒株间的交叉感染阳性率最高(11.60%),4株同时交叉感染阳性率也有6.96%.[结论]广西猪群已普遍存在EA-H1N1和Hu-H3N2亚型毒株混合感染的现象,尤其是地处两省边界上的地级市感染更严重,并以育肥猪和保育猪较易感.因此在SI防控工作中,除做好哺乳仔猪和种猪的日常管理外,还应减少保育猪的外来应激,适当调整育肥猪的饲养密度,以减少新型SIV重组毒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